122、第一百二十二章 食肆新菜
大娃一字一頓道:「我遇見了一個姑娘,想讓您去提親。」
陳氏一巴掌拍大娃腦門上,陳氏小小的個子,大娃比她高一個頭,這巴掌,大娃躲都不敢躲。
陳氏聲音發抖,「你……你敗壞人家姑娘名聲,就不應該讓你出去的,我怎麼生了一個你這樣的兒子!」
讓她去提親,是不是私下兩人就說過話,還沒訂過親就這樣……
別人怎麼看沈家,怎麼看大娃!
大娃懵了好一會兒,陳氏巴掌鋪天蓋地,他抬手躲了一下,「娘,娘,我沒有,我沒敗壞人姑娘的名聲,我都沒和她說過幾句話!」
「還說沒有,沒有你怎麼想著去提親!」陳氏氣不過,又打了幾巴掌。
沈大娃也急了:「真沒有!我哪兒敢幹那事兒,我和她說過的話一雙手能數出來。娘,你還不相信你兒子嗎!」
沈大娃嘆了口氣,他哪兒敢呀,和鄭姑娘說的話,莫過於碰面打招呼,他們還不常碰面。
在鄭家吃飯是在一張桌上,可他都不敢抬頭,更別提光明正大看鄭姑娘了。
他就是覺得鄭姑娘人好,溫柔大方,所以才想娶她,什麼私下接觸,鄭姑娘都不知道他想去提親。
大娃道:「娘。」
母子倆在寒風中對望,陳氏又給了大娃一巴掌,「剛什麼時辰,大年初一也不讓人消停,回屋睡覺去,要是睡不著,把水缸挑滿,把柴劈了,大早晨你不睡也不讓別人睡。」
陳氏抿了一下唇,推門進屋,徒留沈大娃一人在寒風裡瑟瑟發抖。
————
顧筱又睡了個回籠覺,醒的時候天已經大亮。
沈羲和已經穿好衣服了,他道:「小小,看枕頭下面。」
顧筱搬開枕頭,看見了一個紅袋子。
她仰頭問:「壓歲錢?」
沈羲和點了點頭。
原來真的有,顧筱把紅包打開,裡面是銀票,她數了數,六十兩。
「怎麼這麼多!」
沈羲和道:「宋昭清和祝修遠做生意,我跟著他們。」
沈羲和沒什麼錢,就出力,這個月分了六十兩銀子。
從前沒和顧筱說是因為沒賺什麼錢。
顧筱數著銀票,總共兩張,一張五十的一張十兩的。
加起來六十兩,有六六大順之意,喜慶。
「你去把柜子里的木匣子拿出來。」
沈羲和把匣子找出來。
木匣子是紅棕木的,上面刻了吉祥如意恭喜發財,上面有鎖扣,鑰匙掛在顧筱脖子上。
顧筱把鑰匙取出來,脖子上戴著的除了鑰匙還有一快玉,沈羲和送的。
她照顧沈羲和坐下,「這是咱家的錢。」
沈羲和喜歡咱家這個詞。
顧筱把匣子打開,裡面三個錢袋,還有簽的各種文書,房契地契。
銀票加上沈羲和的一共三百五十兩,銀子有二十三兩,還有六百多個銅板。
地契是莊子的,房契是襄城的。
顧筱想以後這裡面的東西會越來越多,總有一天會裝滿。
現在就跟沈羲和顯擺顯擺。
「我的首飾也比從前多,你送的珠花簪子,成親戴的頭面,英國公夫人送的,念慈送的,還有安雲郡主送的寶石……」
好料子就有三匹,沈大娃從撫寧帶回來的珍珠,顧筱覺得自己現在還挺有錢的。
沈羲和看了兩眼,他賺的錢還是太少了,以後再加把勁兒。
至於房契地契,本就不是他賺的錢,沈羲和也沒理由管。
「那今年再加些銀票,加兩張地契。」沈羲和笑著問:「夫人覺得如何?」
顧筱:「我覺得甚好!」
初一的天還是冷,顧筱抱著錢匣子樂了會兒,然後下床梳洗收拾。
新年得穿紅色,她穿了一身杏色鑲兔毛夾棉的上襖,下面穿了紅色馬面裙。
頭髮挽起戴了兩朵珠花,耳朵就戴了珍珠耳墜,嘴唇上點了口脂,看著漂亮大氣。
顧筱收拾好,先去廚房看了看,她發現廚房水缸滿了,柴劈成細細的木條,院子里還堆著不少柴。
顧筱忘了晨起時聽見的聲音,在廚房轉了一圈,問陳氏:「大嫂,怎麼一大早就幹活。」
陳氏在準備早飯,早飯好做,把年夜飯剩的菜熱熱就行,她手上動作稍停,「大娃醒的早,就把柴劈了,男娃干點活就干點活,他不幹還等著家裡的女人干……」
顧筱聽陳氏話里好像有氣,沒敢多問,幫著把飯菜熱上。
大年初一,什麼活都不用干,老話說,大年初一幹什麼,一年都得幹什麼。
早飯吃的熱乎,顧筱吃完餃子還喝了一碗排骨湯。
沈大娃低著頭,安安靜靜吃飯,快吃完的時候小心看了陳氏一眼。
陳氏目光嗖一下落他身上,「是不想吃還是咋滴?」
大娃嚇得一哆嗦,「我就想問問你吃不吃排骨……」
「吃自己的,別人不用你操心。」陳氏不再看沈大娃,安心用飯。
周氏看看長媳又看看孫子,「大初一好好說話,大娃才回來幾天。」
到底是疼孫子。
陳氏有苦難言。
吃過飯,沈大娃又湊到陳氏跟前,「娘,啥時候和奶說……」
陳氏嘆了口氣,神色疲倦,「你讓大夥過個好年吧。」
嫁娶不是是簡單的事,就算大娃心悅人家姑娘,可是沈家貿然上門提親,絕對會被當成登徒子打出來。
要請媒人說和,也要看鄭家願不願意,更要看周氏願不願意。
陳氏尚且不知那個鄭姑娘品性如何,哪兒能給大娃準話。
這事一拖就到了初五。
初五這天又下了一場雪,井水都快凍嚴實了,滿園銀簌,連門都不願意出。
顧筱隔窗看著房檐上的冰棱,和沈羲和商量儲冰的事。
等到夏天六七月份,天熱的人心慌。
盛京各家都有冰窖,冬天儲冰,留著夏天用。
沈家沒冰窖,不過多寶閣的鋪子里有,顧筱想多存點冰。
到時候可以做冰涼涼的吃食解暑,還能家裡用,夏日冰貴,現在儲冰最好。
沈羲和沒什麼意見,只問顧筱用幫忙不。
顧筱道:「張緒就能做,不用你,對了,我這兩天看大娃好像有心事。」
沈大娃就差把心事寫在臉上了,時不時嘆氣,說話的時欲言又止。
沈羲和頓了頓,「的確有。」
在沈家年歲相近的也就沈羲和沈大娃兩人,沈大娃有心事不能和沈大郎說,不能和陳氏說,不能和二娃說,只能和沈羲和說。
他學著沈老爺子的樣子,坐在門檻兒,一臉滄桑,「小叔,怎麼才能娶到喜歡的姑娘。」
年少不知情貴,沈大娃也不懂喜歡是什麼滋味,就想娶人家,以後他走南闖北,有人跟著陪著就很好了。
沈羲和道:「我的婚事是你奶奶做主的,正巧是怎麼喜歡的人。」
沈大娃嘆了口氣,他就是怕周氏陳氏不給他做主。
沈羲和也不知怎麼勸慰,他拍拍大娃的肩膀,「別坐門檻了,一會兒你娘看見了又該說你了。」
連著五日,陳氏對沈大娃都沒好臉色。
沈羲和對顧筱道:「大娃去撫寧,借住在別人家,那家姓鄭,家有一女,相處久了,便覺得那姑娘很好。」
顧筱怔了怔,那便是日久生情了,只是周氏會同意嗎。
陳氏說到做到,到了初五就把這事和周氏說了。
自古以來婚姻嫁娶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周氏一聽家在撫寧,便皺了皺眉,「離得這樣遠……」
陳氏嘆了口氣,要不怎麼說生孩子還債呢,「也沒太遠,鄭家和咱們家差不多,家裡供著一個讀書人,順便做捕魚養珠的生意。」
周氏道:「養豬可是大戶啊,咱們家……」
陳氏微愣,明白周氏是會錯意了,解釋道:「是珍珠,釵子首飾上的珍珠。」
「那珍珠豈不是更貴?」周氏還是覺得不靠譜,「盛京有不好家世清白的姑娘,非得從撫寧找……」
陳氏唯有苦笑,她想過拒絕這件事,可怕兒子抱憾一生。
再有,自從家裡生活變好,大娃嘴上就一直說小嬸好,問以後想找什麼樣的媳婦,就說找顧筱這樣的。
陳氏知道找顧筱這樣的是不太容易,但總歸不會太差。
「娘,媳婦想著託人去打聽打聽,要真是個心地善良的好姑娘,娶進來做媳婦也是樁美事,要是咱們看過了,還不滿意,那就別提這件事了。」
周氏點了一下頭。
娶媳婦是給沈大娃娶,就算在盛京找,也得他自己看過願意才行。
畢竟以後陪他一輩子的不是爹娘。
「那就看看,」周氏道:「他今年十九了,婚事得抓點緊。最好是找一個和氣的親家,你說鄭家供著讀書人,這是好事,親戚之間互相幫扶,但不能事事倚仗……」
沈家畢竟有沈羲和做官,周氏不想有一個扒上來的親家。
「咱們家不重門第,因為咱們家就是種地的,要是鄭家家風清正,姑娘好,這門親事我就同意。」
陳氏點點頭,「兒媳明白。」
雖說只是托媒人打聽,但沈大娃高興壞了,離正月十五還有十天,可他恨不得現在就到那天。
周氏說讓沈大郎跟著大娃去,打聽清楚再回來,如果一切順利,就去鄭家提親。
總算到了十五,沈大娃歡歡喜喜地收拾行李,顧筱喊大娃出去,有事和他說。
沈大娃:「小嬸你有什麼事直說,你就是要天上的星星我也給你摘下來。」
「我要星星有你小叔呢,用不著你。」顧筱言歸正傳,道:「你賣海貨是不是往南方跑?」
沈大娃點點頭,這回出去不知道多久才能回來。
顧筱道:「那你幫我找長茄子的苗,還有一種酒,喝起來澀澀的,酒味淡,顏色是淺黃色,是小麥芽做的。」
沈大娃記在心裡,「三月多春種,種苗我春種前給帶回來。」
「酒我找找看吧,小嬸,我長這麼大也沒喝過幾回酒。」大娃撓撓頭,「澀澀的,我也不一定能找到……」
顧筱:「酒找不到也無所謂,這些錢你拿著,種子多買一些,我要在莊子上種。」
啤酒顧筱本來也沒抱太大希望,都是以後才出來的東西,她就是想看看鄉下的小莊子里有沒有人家釀著自己喝。
顧筱給了大娃一百兩銀票,「還有珍珠貝殼,我還要。」
沈大娃把銀票收下,又把年前給周氏的四十兩要回來,跟著沈大郎陳氏一塊去撫寧。
過了正月十五,天氣轉暖,食肆的客人越來越多。
大丫今年要備嫁,不好一直在外面忙活,就待在家裡綉嫁妝,李氏她們忙不過來,就去人牙子那兒買了兩個婦人。
多了兩個能幹的婦人,李氏她們身上的擔子一下子輕巧了不少。
沈家農家出身,沒那麼多規矩,兩個婦人也是安分的,相處還算愉快。
算著日子,陳氏他們也該到撫寧了。
臨海的小城,要說和盛京有什麼不同,那便是風更大些,天更藍些。
正月二十,海風比盛京正月初一的風還要大。
吹的人頭皮發麻。
撫寧縣的客棧和別處的差不多,陳氏三人暫且先在客棧住下。
說親要找媒人說和,陳氏找到撫寧縣的媒婆,向她打聽了打聽適嫁的姑娘。
其中便有鄭家女。
「鄭家是殷實人家,名聲極好,家裡還有讀書人,鄭姑娘大方善良,模樣好。要的彩禮倒是不多,二兩銀子,不過以後逢年過節都得有年禮,常走動。鄭家不看重男方家裡多有錢,人滿意才行。」
陳氏心裡悄悄寬慰,不是只要錢胡攪蠻纏的人家。
但只從媒人這裡問還不行,得多打聽打聽。
陳氏把媒婆送出去,回屋喝了杯熱茶,她打聽了兩天,也在街上遠遠見過鄭姑娘一次。
圓臉帶著笑,眼睛跟會說話似的,是招人喜歡的模樣。
陳氏現在發愁,鄭家要是不願女兒遠嫁怎麼辦,看沈大娃的架勢,以後肯定要走南闖北,誰願意自己閨女去受苦。
過了正月,陳氏下定決心去鄭家提親。
請了媒人,備了提親的禮物,還換了新衣裳,梳了頭髮戴了新發簪,收拾地整整齊齊。
————
沈大娃曾在鄭家借住半個多月,同鄭家小公子同吃同住。
沈大娃勤快,會幫著幹活,人模樣好,還讀過書,能做生意。
鄭家人的確起過結親的念頭。
可沈誠不是本地人,再說了,鄭姑娘是女娃,鄭家哪兒能上趕著結親。
現在沈家人來提親了。
鄭母還是捨不得女兒嫁遠,嫁的遠,萬一以後在婆家受欺負了連護著的人都沒有。
鄭父沉思一會兒,道:「孩子們以後總不會一直待在村子里,咱們不圖沈家的錢,看中的是沈誠這個人。」
男子知上進,有擔當,能說服父母來撫寧提親,禮數周全,在鄭父看來就已經足夠了。
鄭母嘆了口氣,「那我去問問妞妞的意思。」
鄭母去鄭雲舒屋裡,她把其中利害說清楚,「我們還是看你的意思,你若願意,就答應這門親事。」
鄭雲舒臉上染上了一層薄紅,她想到遠嫁,心裡有些害怕,可那人若是沈誠……
自己也是願意的。
鄭雲舒點了點頭,「娘,我願意。」
鄭母摸摸女兒的頭,「訂了親就是大姑娘了,以後別去海邊幫忙,安心待在家裡綉嫁妝。」
養這麼大的女兒,就要嫁人了,鄭母心裡不是滋味。
親事定下來,就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
婚期定在了五月初五。
二月底,陳氏和沈大郎回盛京,和周氏秉明大娃的親事。
周氏沒說什麼,「結親結親,是喜事,要置辦什麼東西就從我這兒支銀子。」
陳氏哎了一聲,遠嫁過來的媳婦,得對她更好一些。
沈大娃去了一趟南方,給顧筱問長茄子種子去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這一年沈大娃都順當,茄子苗幾日就給問到了,也不貴,二兩銀子買了不少,夠顧筱種幾畝地的了。
除了茄子苗,沈大娃還買了草莓苗,不少菜籽,反正家裡有莊子,可著勁兒種唄。
三月中旬,這些茄子苗終於運到盛京了。
運了□□日,包根的泥土有些干,沈老爺子心疼這些種苗,趕著車去莊子,趕緊把苗給種上。
挖坑,挑水洒水,秧苗被太陽一曬有些干,沈老爺子就在地里看著,在莊子里住了好幾天,等茄子苗活過來才回家裡。
莊子總共一百六十三畝地,種了五十畝麥子,六十畝花生,三十畝的紅薯,十畝地的豆子,還有五畝地的茄子,三畝地的白菜,兩畝地草莓,三畝地黃瓜。
沈老爺子還在莊子養了不少小雞,小鴨,毛茸茸一片,嘰嘰喳喳的。
春天到了,又能從河裡撿田螺了,沈家食肆也加了兩道新菜。
第一道就是螺螄粉。
這道菜味道重,煮了螺螄粉就聞不到別的菜的香味了,但點的人卻不少,一個個還要多放辣雞,多放酸筍。
另一道菜是炸雞。
炸雞柳炸雞架炸雞翅,還有雞米花。剩下的雞脖子雞爪炸了之後鹵過,放在螺螄粉里,特別好吃特別入味。
沈家食肆客人比從前多了不少,也更擠了。
時常能看見人等著,帶一包炸物回去,油紙袋子,新炸出來的雞柳還冒著熱氣,撒上辣椒面,上面插兩根竹籤。
還有人在堂廳里嗦粉吃烤生蚝,有些還是眼熟的官員,一個個吃的滿頭大汗,什麼都不顧了。
安雲坐在角落裡,吃完之後把碗往前推了推,然後低頭嗅了嗅袖子上的味道。
味道好像有點大。
吃過螺螄粉,身上都是螺螄粉的味兒,回去肯定能被聞見。
安雲隔幾日來一次,有時能見到顧筱,她想,以前怎麼就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呀。
王府廚子做的也好吃,味道更好更鮮美,但是這個味道有些上頭。
幾日不吃就想。
作者有話要說:四捨五入也是六千了。
我真機智。
晚安啾咪!感謝在2021-04-0321:43:03~2021-04-0422:10:2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鹹魚怎麼更加舒服的咸、清風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阿狸寶寶呀80瓶;謝俞38瓶;47754964212瓶;49953690、dd、不好吃的小橘子、臨淵羨魚10瓶;望美人兮9瓶;ネфイw6瓶;萬種風流葬、溫婉、那一抹湛藍、祈願pray5瓶;步步人2瓶;光陰、齊麟、直女墩墩、熊貓奶蓋烏龍茶、太叔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