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6章 寒意
徐府,飯廳。
徐階頹坐在椅子上,雙目無神地望著空蕩蕩的桌子,整個人是呆立當場。
在今晚的計劃中,他想要借著此次宴會上演一場精彩的戲碼,逼得林晧然當眾給他徐家一個承諾。
這種做法並非他的首創,嚴嵩當年辭官之時,便是勒令嚴世蕃和嚴府的家眷給自己下跪並請求庇護。
雖然他當年並沒有將自己的承諾當一回事,實質仍舊是致使嚴嵩家破人亡的幕後主使,但他卻是相信林晧然的人品。
只要林晧然當眾承諾不再追究他徐家,那麼他徐府便會免除一場浩劫,而他亦是能夠高枕無憂了。
但萬萬沒有想到,林晧然根本沒有搭理自己,甚至早已經知道陛辭時向隆慶打小報告的事,卻是拒絕了自己的邀約。
「老爺,酒菜已經準備妥當,還要不要上呢?」管家看著徐階如此模樣,當即便是小心翼翼地詢問道。
「算了,上菜!他林若愚不來正好,省得老夫當真要向他低頭,讓大家都以為老夫是怕了他林若愚!」徐階大手一揮,當即便是硬氣地說道。
儘管他現在已經失勢,但他一手提攜的李春芳已經接任自己首輔的位置,而自己悉心栽培的張居正亦是當朝的閣臣,加上自己遍布朝野的徒子徒孫,相信林晧然亦是奈何不了自己。
正是基於這份自信,他亦是決定不再向林晧然示弱,更不會讓家人跪求林晧然,而是按原計劃明日便返回松江老家。
夜幕降臨,整個京城亮起了盞盞燈火。
雖然徐階很想當作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個重磅消息很快就傳到外界。
「呵呵背地裡向皇上打小報告,還想人家捧臭腳,當真是想得美!」
「這些年沒少給人使絆子,當真以為人家沒脾氣,虧他徐華亭還有臉下帖子!」
「他有誠意就應該登門道歉,而不是至今還在擺首輔的臭架子,當真不知自己現在是幾斤幾兩!」
在得知徐階邀請林晧然三人被拒的時候,特別得知林晧然拒絕的理由及徐階陛辭的建言,並沒有多少官員指責林晧然等人不尊徐階,反而紛紛將矛頭指向徐階。
徐階跟林晧然的恩怨早已經是人盡皆知,雙方不僅爭權奪勢搞得水火不容,政治理念和軍事方針都存在極大的衝突,甚至在居庸關戰役徐階還差點扯了林晧然的後腿。
現如今徐階受累於徐琨而被迫下野,結果一面向隆慶打小報告,一面又想冰釋前嫌,林晧然還如何能給他好面色?
儘管大家不能感受到林晧然的那份恨牙切齒的怨念,但卻理解林晧然的做法,故而是紛紛表示認同。
正是如此,林晧然拒絕徐階的家宴邀請並沒有遭到大家的指責,反而是得到了絕大多數官員的理解。
這個消息並沒有僅僅止步於官場,亦是傳遞到外界之中,致使很多普通的百姓都知曉了這一件事。
「等著瞧吧!徐階的事情還不能了結!」
「別的事情我不敢說,但我還是相信海青天的!」
「他徐家做了這麼多貪贓枉法之事,朝廷定然還得對這種惡人追責!」
京城的百姓倒沒有過於關心朝堂的爭鬥,但心裡卻是有著一份對公義的追求,特別是得知海瑞彈劾徐階那份奏疏的內容后,卻是紛紛期待著徐家能夠受到懲治。
隨著徐階的面目被撕開,京城的百官亦是看清了徐階的醜陋面目。所謂的賢相,不過是徐黨和山西幫的力捧,但實質徐階並沒有做出幾件有益於民生的事情。
反倒徐階縱容自己的族人魚肉百姓,暗地裡沒少干偷贓枉法之事,更是坐擁幾十萬畝良田還得偷稅等。
如此種種之舉,若是不受到律法的制裁,卻是無法向天下人交代,亦是有失他們所期望的那份公義。
正是如此,京城的百姓不僅沒有責備林晧然拒絕徐階的家宴邀請,而且還期待著林晧然對徐家進行審判。
但不管官員和百姓如何看待徐階,期待徐階擁有什麼樣的結局,卻是根本無法對徐階造成絲毫影響,甚至無法阻攔徐階離開京城。
次日上午時分,通州碼頭被一支訓練有素的通州衛警戒,普通的商賈和百姓都被粗魯地驅趕到外面。
在一支錦衣衛的護送下,一輛高大的馬車朝著碼頭飛奔而來。徐階按計劃離開京城,跟絕大多數離京的官員一般,打算乘坐官船沿著京城大運河南下。
「來了!」
在馬車出現的時候,守在這裡的官員不由得微微興奮地道。
雖然通州衛已經將整個通州碼頭都進行清場,只是在場中的官員僅有區區的二十多人,彰顯著一份寒酸。
儘管京城的官員都已經知道徐階今日離京,但前來送行的官員並不多,甚至通州州衙的官員都沒有到此。
雖然徐階是兩朝首輔不假,但現在終究已經失勢,加上他早前執意擁立皇長子朱翊鈞的行為失了不少分,其聲望比尋常的首輔都是大大不如。
不僅那些明哲保身的官員要跟他劃清界限,而且很多有底線的官員不屑跟徐階為伍的官員,加上昨天鬧的那場鬧劇,故而很多官員裝著不知道徐階離京。
對於離任的官員,雖然很多官員都會燒冷灶,但徐階幾乎是沒有復出的可能性。、
不說徐階的年紀已經將近到頭,徐琨的污點宛如枷鎖般鎖著徐階,而這個朝堂亦是不需要一個擔任六年多卻沒有建樹的首輔。
正是如此,堂堂的首輔離任的待遇卻是比不上早前離任的禮部左侍郎潘晟,而今前來送行的官員多是他的門生,甚至很多本屬他陣營的官員都沒有前來。
這
徐階從馬車下來見到這凋零的相送人群,終究心裡已經是有了一些心理準備,但看到空蕩蕩的碼頭還是倍感「冷落」。
本以為林晧然那幾個人沒來,這小半個朝堂的官員都會前來相送自己,卻萬萬沒想到會是這般景象。
「恩師,弟子前來給您送行了!」張居正帶領著那幫顯得凋零的官員迎過來,顯得恭敬地施禮道。
「徐閣老,下官前來給您送行了!」張守直等官員身上打著深深的徐黨烙印,此時心情複雜地進行施禮道。
徐階看著張居正,心裡亦是感到了一絲慰藉,便是跟以往那般虛與委蛇,裝著關切地跟著到場的官員一一寒暄。
「恩師,李閣老說免得給人說是非,讓老師的聲名受損,他不宜前來相送,還請您見諒!」張居正重新面對徐階的時候,顯得一臉認真地轉述李春芳的謙意道。
雖然李春芳是徐階所栽培的接班人,這個事情早已經是官場公開的秘密,但這種「傳承」無疑是犯諱的事情,亦很容易會引起皇上的猜忌。
故而李春芳這些年跟徐階故意拉遠距離,甚至在公眾場合刻意表現生疏一些,以致有剛剛進入官場的新人會誤以為李春芳自成一系。
「嗯,他不來相送是對的!」徐階輕輕地點頭,但眼睛難掩失落地說道。
雖然他理解李春芳的做法,但在他倍受「冷落」之時仍舊不前來給自己挽留一些面子,心裡還是忍不住感到一絲失望。
現在他已經正式離任,李春芳不會再受他的制約,將來自己若是遇到事情恐怕還得依靠張居正更為保險。
張居正看出徐階的失落,但深知這才是官場最真實的一面。不說李春芳要打小算盤,哪怕是他張居正亦得要考慮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如何在林晧然掌握的朝堂中立足。
徐階收拾好那份失落的心情,對著張居正認真地說道:「我離任已經有多日,你覺得現在內閣掌控大局的是誰?」
「現在的首輔是李閣老,自然是該由他來掌控大局!」張居正暗暗地咽了咽吐沫,卻是故意含糊地道。
徐階的鼻間發出一聲不屑,顯得智珠在握地說道:「雖然我的繼任者是李春芳,但內閣掌控局面的定然是郭、林二人。郭朴的才能不及林晧然的十分之一,他其實是林晧然的應聲蟲,所以真正操控內閣局面的人必是林若愚!」
「弟子不敢欺瞞,這些天的政事確實是按林晧然的願意執行!」張居正聽到這個判斷,亦是無奈地輕輕點頭道。
遠的不說,就像早前內閣對處理楊應龍的案子出現分歧,特別李春芳希望用更溫和的方式對付土司。
郭朴和林晧然僅僅一個眼色,便是一起推動要嚴懲楊慶龍的方案,甚至直接制定出兵播州並推行改土歸流的大計劃。
如此關乎朝局的重大事件,卻不是當朝首輔李春芳拍板,而是由郭朴和林晧然制定,這個內閣跟首輔李春芳的關係確實不是很大。
林晧然的才能和智慧,加上郭朴的資歷和倚老賣老,李春芳的首輔簡直形同虛設。現在內閣真正作主的不是首輔李春芳,而是次輔郭朴和位居第三的林晧然的聯盟,是林晧然在掌握著整個局面。
「林若愚此子已成氣候,你而今當潛伏,切記!」徐階看到自己的猜測得到印證,卻是語重心長地叮囑道。
張居正深知他根本沒有跟林晧然叫板的資本,亦是恭敬地拱手道:「弟子謹記!」
「這官場各種流言蜚語,往往是三人成虎,說得人多便成真。我跟林晧然不睦,經年免不得遭到中傷,偏偏他的朋黨海瑞和門生王弘海在松江任職。此去歸鄉,雖然便能鎮他們一二,但免不得會上疏中傷,還請大岳多照拂才是!」徐階卻是突然發出請求道。
「弟子必定竭盡所能護恩師周全!」張居正當即應承下來道。
「如此便有勞太岳了!」徐階心裡倍感欣慰,便是欣慰地點了點頭道。
師徒四目相望,情真意切。
跟著其他的門生不同,徐階跟張居正並不是在會試結下的師生緣,而是徐階充任庶吉士講師才收張居正於門下。
張居正原本是嘉靖二十六年的二甲進士,卻是沒能像李春芳一樣寫得青詞討得嘉靖歡心,更是有過一段憤青的生涯。
直到嘉靖四十三年才迎來人生的轉機,彼時以從五品右春坊右諭德的身份進入裕王府,時隔不到四年的時間便入閣拜相,這個升遷速度自然少不得徐階的提攜。
正是如此,張居正亦是一直記掛著徐階的恩情,儘管知道徐階的族人是惡跡斑斑,但還是願意護其周全。
「對了,林閣老在下朝之時,卻是讓我將這封書信轉交給你!」張居正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顯得恭敬地呈送道。
徐階遞過那封書信,便是跟著相送的眾人揮手作別,然後通過樓梯登上了那艘已經恭候多時的官船。
董傳策看到徐階已經登船,卻是暗地用力擰了一把大腿,當即痛得眼淚都飆了出來,便是順著痛楚盡情放聲大哭。
鄒應龍等人幽怨地望了一眼董傳策,當即便是放聲痛哭起來,實在哭不出來的人也是假惺惺地嚎哭。
徐階上船看到碼頭這一幕,眼睛不由得濕潤了。
混跡官場幾十年,如何不知道下面人是真哭還是假哭。只是他被林晧然攆得狼狽離開,今日僅有這丁點人前來送行,心裡免不得生起了幾分悲戚。
官船漸漸遠去,碼頭上那幫官員亦是停止了哭泣,卻是知道屬於徐階的時代已經徹底終結,屬於林晧然的時代悄然到來。
徐階一直站在船頭注視著碼頭,待到確實是看不清了,這才轉身準備回房間休息。突然間,他想起手中還抓著一封書信,不由得將書信的口子撕開。
在字體映入眼帘之時,他的臉上當即露出一個困惑的表情,因為這根本不是林晧然的字跡。只是當他繼續看下去之時,特別是看出字跡的主人和內容之時,一股透心的寒意當即從腳底湧上心頭。
好半響,他才喃喃自語地道:「他他原本一直都知曉!」
隆慶二年七月中旬,位居十年次輔、六年首輔的徐階離開了京城,而大明朝堂註定翻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