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
百隆房地產公司新董事長劉小東先生,點出流動資金1200萬,回購了在二級市場上市的本公司股票62萬股,派送給每個普通員工500股,每個高管1000股,剩下的暫時庫存起來,
本公司上市的總股數是28億,這次減持了62萬,
原市場價值,簡稱市值是28億乘股票市價15元,等於420億元,
現在股票減持了62萬,市值不變,股數減少,會做數學題的同學都會算了,
420億總市值除以27點9938億股,得出的股票市價為15點0033,即每股股價增值3厘3毫,每手增值3角3分。
而且公司又派送股票,派送的股票直接進入股東或員工在二級市場的帳號,
這讓百隆房地產所有的員工都開懷大笑了幾天!
財神送錢,誰不高興啊?
可是,這其中多數人隻看到的是短期的目標,
理智清醒的人,一定早已看到了,在此之後,一場關係公司命運的重創,即將來臨,
這其中者就有那位當初試圖阻止新上任的劉小東動用3000萬雷打不動的流動資金那位財務總監,那位把小劉董事長這個逆反的舉動看作是他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財務總監。
62萬股票有一部分還沒有派送出去,但絕大多數已經打入到員工證券市場的帳號,還是回歸到公司總股本之中,雖然沒衝足28億,但也接近,等到被小劉董事長庫存的那部分再投進市場,就與原來的股數等同了。
而每股增值的3厘3毫,造成的市值上升,那全是花掉了1200萬流動資金的結果,
經濟師早就告訴說,回購股票,一般都會遭遇得不償失的結果!
這種回購股票的帶來的利弊,劉小東雖然不太慬得,可是他為了玩弄刁買人心的戲法而回購股票,便硬生生地去做到了。
當宋淅豔二級市場掃盤,發現了頭一日百隆在億財的資金帳號突然存進3000萬,支出1200萬回購了6200手百隆股票,
於是小宋懷疑那3000萬巨款從何而來?
現在老董事長剛走,任何股東都在觀望公司的未來,誰也不會出資再購買公司的股票,
她於是想到了前董事長劉叔曾經預留3000萬流動資金,做為將來競標玫瑰苑二期拿地的審計的籌碼,她懷疑是劉小東動用了那筆流動資金!
小宋發現的這個情況,讓曾經受到劉董事長重用的百隆法務總監陸非也在為百隆地產公司擔憂起來,
動用一大筆資金回購本公司的股票究竟為了什麽呢?
他忽然想到,
新上任的小劉董事長,用重金買回股票再獎勵給員工,是用以收買人心,
可是豈不知,一旦開了這個頭,就必然削弱了公司員工的工作熱情和責任心,
勢必形成一種“有獎勵我就幹,沒獎勵嗎,誰願意幹誰去幹”的不良風氣。
如果隻是這樣,那還是百隆地產的福份,因為還不至於造成致命的危機,
但若是因為此舉,讓公司在二期玫瑰苑發包競標上泡湯,百隆這位地王連地皮都競爭不到,那後果必然不堪設想!
就在玫瑰苑二期招標公告發布前一日,百隆房地產公司的員工們還在熱議他們意外獲得的一筆股票,還在誇誇其談公司的輝煌前景。
管理玫瑰苑地皮的土地管理公司終於發布了二期招標公告,
該公司曾讓百隆房地產在一期項目上成功中標,並建設成了具有城市地標性的玫瑰苑小區,
因此,多數投標單位都看重百隆地產此次的中標,
認為自家前來投標,不過走一下過場,刷一下存在感而已,既然一期是人家做過了,這二期也非百隆莫屬。
百隆房地產公司的生產部、市場部的智囊們向董事長建議道,趕快象第一期投標那樣組成一個精英團隊,前往投標。
劉小東認為這是個好主意,組成個團隊,去參加競爭,那一定會十分熱鬧,便同意了。
百隆房地產投標組隊有10人,包括董事長在內,除了生產部和市場部的智囊,還有計劃部和財務部的高管,呼呼拉拉去參加投標。
他們事先利用兩天的時間,精心對一期投標文件進行修改,改成二期投標文件。
並參考一期的報價,精心擬定了新的可行性報價,
參考一期開發使用的工期,設定了本期的認為十分合理的工期,
預建工程的質量標準也做了綜合考量,提出一個可行性的保證,
對主要材料用量方麵,考慮到本期工程與一期的不同特點,做了合理性修改,
施工方案或者組織設計由生產部和計劃部的智囊做出了過細的計劃,
帶齊了以往取得的各項表彰證書,以顯示過往的業績,
有關社會信譽要求前幾期的業主進行口頭表達,或書麵形式材料,裝進存檔之中。
這一切完成,可謂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百隆地產投標團隊進入招標大廳,將做好的書麵文檔上交給了綜合評價審核小組,接著就是招標大會,大會主席對此次玫瑰苑二期民商綜合利用建築工程的招標情況進行了報告,希望各投標單位本著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地進行投標,並宣布了投標的具體要求。
然後便是歇會,各路投標單位或個人開始回去等待,招標公司要對文字材料進行審核。
一周後,對文案審核結果出來了,共有3家建築公司在15家投標者中脫穎而出,其中就有百隆房地產公司。
這三家初選成功者,要等待一番決賽才能最後確認由哪家對二期工程進行開發建設。
而上述三家初選成功者,還隻限於文案方麵,
最終的考查,又給出一項“綜合實力達標”的條款,隻有綜合實力達標,才能最後被選為中標。
可是,在百隆公司,除了生產部,計劃部,市場部的幾位智囊,包括劉小董事長在內的其他人員,還是摸不透什麽是綜合實力。
但有一點十分明確,那就是達不到所要求的綜合實力,就必然麵臨一個“否決投標”的評判而出局,
對綜合評價標準的審核,將采用打分的辦法,累計得分最高的投標者為中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