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他是始作俑者
“香梅,還不過來。”徐嬸見女兒站在白子琰與沈青寧中間,不由得招呼。
“喔。”徐香梅拉起沈元安的手,別一隻手挽起沈青寧道:“青寧,我們一起走。”
說著就跟上了徐嬸子,臨走時還沒好氣地瞪了白子琰一眼。
“大成哥,我有哪裏得罪香梅了嗎?”白子琰有點莫名其妙地碰了碰徐大成的胳膊。
“剛才你和誰一起吃的午飯?”徐大成斜睨了白子琰一眼,對沈青寧,徐大成可是把她當第二個妹子疼著的,而這個男人居然背著青寧跟其他女人吃飯!
簡直不能忍!
白子琰聽了這話,臉色一僵,聲音也有點發虛,“你們怎麽會知道?”
他的這幅樣子讓徐大成認定那個女人肯定不是白子琰的什麽親戚,就道:“我娘和青寧都看見了,你還是想想怎麽跟青寧說吧。”
說完從他身邊繞過,直朝自家娘親那邊過去。
白子琰愣了一會兒,立即追上去擋在眾人前頭,看著沈青寧道:“青寧,你聽我說,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的……”
“你發什麽瘋呢,讓開,我們還得去集市上逛逛。”沈青寧本也沒什麽多餘的意思,隻是白子琰這一動作,已經有很多人朝他們這裏看過來了,她可沒有被人當猴子看的愛好。
可是聽在白子琰的耳裏,就覺得沈青寧肯定是誤會他了,他一定得解釋清楚才行。
“青寧,你聽我說啊,我……”
“徐嬸我們往那邊走吧。”沈青寧對白子琰時不時的抽風已經不想多說什麽了,但以前都是在家裏,現在人來人往的算什麽。
徐嬸子也覺得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就朝著白子琰道:“子琰啊,有什麽事,回去再說。”
白子琰看看周圍的人,也知道這不是說話的好地方,可是他怕啊,他怕沈青寧不聽自己解釋,就像以前自己不聽她解釋一樣。
因而他也不說話,退是退到一邊了,兩隻眼睛卻感覺是眼巴巴地看著沈青寧,那樣子要多委屈就有多委屈。
沈青寧對他時不時露出這種神色也有點免疫了,拉著徐嬸和徐香梅轉進了別一條街。
看到路邊有賣肉的當即湊過去,是賣馬肉的。
沈青寧翻看了一下那肉,就聽那賣肉的漢子道:“剛半年的小馬駒,不小心從山上摔下來了,摔斷了腿,這不,就殺了賣肉了,姑娘,這肉嫩,買回去幾斤吧。”
這漢子三十幾歲,眉宇間帶著愁苦。
本來嘛,這好好的馬駒子眼看著都能幹活了,就這麽摔死了,損失可大了。
見沈青寧猶豫,那人忙道:“姑娘,你要是買的話我給你算便宜點兒,二十五文錢一斤怎麽樣?”
馬駒雖然不大,可這大夏天的也放不住,他已經賣了半頭去酒樓,剩下一小部分也不好賣了,這正犯愁呢。
這放到晚上弄不好就都臭了,那可真就是糟蹋了東西。
沈青寧一看還真是小馬駒,當即點點頭,“給我稱五斤,哦不,要十斤吧。”反正放在空間也不會壞,就多稱了一點兒。
而且馬肉這東西也不是經常能遇到的,再說不是還有徐嬸子家嗎,沈青寧也準備送一些。
“青寧啊,這天熱,肉也放不住,你要是願意吃,買兩斤嚐嚐得了。”徐嬸子忍不住道:“二十五文錢也不便宜了,這馬肉可不比牛肉,不好做,你悠著點兒啊。”
賣肉的一聽雖然不高興,卻也道:“姑娘,也是,這天熱,你家裏要是人少,買多了真是放不住。”
看沈青寧的穿戴也不像是什麽大戶人家的,都是莊戶人家,日子都緊巴巴的,互相體諒吧。
沈青寧笑了,“放心吧大叔,我們家人多,肯定能吃的完,你就給我稱吧。”
又對徐嬸子道:“放心,吃不完就拿鹽醃起來,總不會浪費了就是了,嬸子還不信我嗎!”並沒有說帶了他們家的一份。
徐嬸子一想也是,沈青寧的鬼點子可是很多的,當下也就不再說話了。
賣肉倒是高興,一下子賣出去十斤,剩下的就好處理了。
“那好咧,我給你高高的秤,保證虧不了你。”
沈青寧笑著點頭,“那可就多謝大叔了。”
“謝什麽,說起來還是我謝謝你呢。”那人忙不迭的割肉,那秤給的高高的,末了還給沈青寧添了兩塊大骨頭,還貼心的給捆綁好了。
白子琰想幫沈青寧提肉,可他手上全是布,看沈青寧提著肉有些吃力的樣子,左右瞧了瞧,瞧見一個雜貨鋪子,立馬就跑了進去。
不一會跑出來的時候,背上已經多了一個背簍,他半蹲到沈青寧跟前道:“青寧,把肉放背簍裏吧。”
沈青寧看了他一眼,在徐大成的幫助下,把肉放進背簍裏。
徐嬸子點點頭,人倒是挺聰明的,也能幹,讀書還好,隻是有點不夠穩重,不過隻要他能對青寧好,這點以後隨著年歲也會變的。
白子琰看看頭頂上的日頭,再看看沈青寧姐弟被曬得有點發紅的臉頰,對徐嬸娘幾個說:“徐嬸,我看你們也累了,不如到那邊喝口涼茶再走。”
“好。”徐嬸子也有些溫了,就跟著白子琰到茶棚坐下。
這時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茶棚中就兩三張桌子,此刻已經坐滿了來歇腳的人。
白子琰安排眾人坐下後,給每人叫了一碗涼茶。
白子琰剛想對沈青寧說什麽,挨著他們坐的一個十七八歲的男人歎氣道:“朝廷突然又征兵了,我看今年我是逃不過去了,可憐我那孩子才半歲,爹還不會叫呢,我這一去啊,還不知道能不能再看到兒子了。”
古人成親都早,十四五歲成親的大有人在,像是他這樣十七八歲孩子才半歲的,已經算是晚婚晚育了。
聽了這話,剛想說話的白子琰差點被自己的口水嗆到。
朝廷又征兵了!
他腦子裏嗡嗡的,隻覺得前所未有的疲憊。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寧和十九年夏,北燕大旱,草木枯萎,牛羊死傷無數,直接餓死了許多人。
北燕王庭組織人搶掠邊境,定雲府阻攔不及,死傷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