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幾件蠢事
急件要立即處理,而緩件奏疏雖然可有可無,哪怕一直不看也不會太影響朝廷運轉,但奏疏畢竟是奏疏,裏麵代表著臣子們的需求和想法,他也不可能真的一點都不看。
剛給建文帝磨完墨以便建文帝親筆禦批奏疏的甄美人,乖巧的又拿起幾份奏疏,輕聲地給建文帝念起了奏疏內容。
聽甄美人念著念著,建文帝又聽到自己認為需要親自審看的奏疏,於是伸手將甄美人手中的奏疏拿了過來。
手裏這份奏疏是由禮部尚書陳迪發來的,陳迪在奏疏中表示,建文帝登基之後要求全國各府縣地名恢複古稱的大製,現在已經徹底完成,哪怕最邊遠地區的小縣,也在該縣誌中找到了合適的古稱。
建文帝摸摸下巴,經由這份奏疏,回憶起了前身所發的這個蠢得不能再蠢的瞎折騰國家的命令。
建文帝下令,把全國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府縣地名,全下令改了個遍。
比如大的府名改了,低一級的縣城也得改,縣城改了,低一級的衛所也要改。
改來改去,以至於到後來常住此地幾十年的當地居民都不知道自己住的地方叫什麽了。
地方官署所用的章都來不及刻,就又換了稱呼了,平時的時候或許覺不出什麽問題,但是一到非常時期(戰時,水災旱災時),就非常耽誤事了。
這幾年來,建文朝的整個行政機構大半力量都用在這項工程上麵,這其中耽誤的事情,簡直可以說是大了去了。
建文帝倒也知道為什麽前身會這麽做,原因就隻有一個,前身這個家夥,非常崇尚西周古製,推崇按照《周禮》等儒家經典治國。
把天下各地恢複古稱,不過是建文帝政治理念的一個縮影。
這時,建文帝忽地又想起前身幹的另外幾件蠢事。
比如前身這個家夥,不經調研就亂彈琴般的把朱元璋時期的科舉政略給改掉。
建文帝改掉朱元璋製定的科舉“南北榜”,就是在動北方讀書人的命根子!
須知朱元璋實施科舉“南北榜”,本質上就是平衡朝堂官員出身地域。
由於明朝時,經濟中心早以轉移到了南方,所以科舉考試選出的51位貢生,都是南方江浙一帶的人。
北方考生全麵抗議,而朝堂內的北方官員,也是群情激憤,由此爆發了洪武三十年的所謂“科場舞弊案”。
朱元璋查來查去,最後不得不承認,根本沒有舞弊,51位貢生都是南方江浙一帶人的原因,就是由於南北兩方考生的差距實在過大造成的。
畢竟北方由於長期經曆異族統治而導致儒學凋敝,加上作為官方欽定版本的程朱理學長期隻在南宋境內講學,所以北方讀書人的整體質量,顯然要比南方差。
所以朱元璋這才最終實施了“南北榜”,避免官員名額被某一地把持。
這是一種非常務實的措施,直至如今,依然被借鑒,畢竟誰都懂,經濟越發達地區,資源就越集中,自然考生質量就越高,可前身一上來就先把南北榜拆了搞成全國統一招錄,然後又停辦了北方各省的官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