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議和拖時
說起來,宦官一切權力的根基都來源於皇帝的信任,太監的一切權力,都是依附於皇帝身上,想要宦官的命,建文帝覺得自己想要大動幹戈的行為又是多此一舉了。
搖搖頭,將複雜的思緒揮之腦後,建文帝說道:“宣中書舍人覲見!”
建文帝宣中書舍人覲見為何事?
所為的就是擬旨宣布由景隆二號上任應天府守城大將軍,統領那二十萬京軍。
我們在古裝影視劇中經常能夠看到皇帝喊一聲擬旨,然後便有太監拿出空白的聖旨,然後太監再攜帶著聖旨去傳旨,但在現實中,太監並沒有擬旨的權利,傳旨也絕對不會由太監去傳旨。
正統曆史有明以前,擬旨的權利就已經被從皇權中剝離出來,秦漢時期由丞相代替,西漢後期,丞相製度已經被實際取消,改由尚書令代替擬旨和宣旨。
再到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製分化了丞相的權利之後,其基本結構就一直延續到了清朝。
而在這個時代的明初,擬旨的權力隨著朱元璋對帝國權力的集中,再度回到朱元璋手裏。
但洪武年間,朱元璋禁止太監識文斷武,自然也就無法讓這些文盲書寫他的口諭乃至傳令,畢竟人家不識字,讓人家去宣紙,不是失了皇家顏麵?
因此這個擬旨和頒旨的職責,就由外廷的中書舍人來負責。
而這些中書舍人,就相當於後世的國辦和具體辦事秘書的集合體。
中書舍人所在的大殿,不管什麽時候都有舍人在值班,因此太監一來傳令之後,幾位中書舍人很快就來到了乾清宮麵聖。
不過建文帝等得也是夠煩的了,紫禁城的占地麵積怎麽也有一百多萬平方米,光靠人兩條腿走路,不是瞬息之間就能到達的。
這其中這段時間差,建文帝跟一溜太監,就是大眼瞪小眼。
終於,太監來傳,中書舍人到了。
“擬旨……”建文帝一聲令下,中書舍人揮筆疾書,之後建文帝接過玉璽,狠狠在中書舍人擬好的聖旨上蓋下包含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的印章。
由於景隆二號就在乾清宮禦書房裏等接旨,傳旨的過程就直接簡化了,景隆二號接過聖旨,恭敬的叩了幾個頭,就攜著前往大軍傳旨的中書舍人離開。
大明帝國,紫禁城,乾清宮,禦書房。
景隆二號雖已離開,但建文帝還在。
勤奮的建文帝,閑著無聊,便複看起了禦案上那厚厚一疊的奏章。
奏章,就是朝廷大臣和掌管全國各地的封疆大吏們上呈給皇帝批閱的書麵文件,裏麵的內容五花八樣,像是述職報告、工作報告、彈劾誰以及被誰彈劾後的自辯又或者說本地發生了什麽事,找到了什麽寶貝,要將什麽呈給皇帝之類的數不勝數。
有明一代,奏章又叫奏疏、表疏、奏本、奏劄。
清朝後這個供皇帝與封疆大吏交流的傳遞品的名字就變成了奏折,隻不過不管名稱如何變化,它都是一樣的代表著皇權通行全國的產物。
建文帝審了好幾本奏章,發現裏麵的內容都好雞兒扯淡,沒有一點兒正事。
你看看,十本奏章裏麵有八本的內容是在給建文帝請安,另外兩本一本說今天沒有下雨,一本說昨天下雨了,今天天晴了。
這不是玩呢,十本奏章裏隻有兩本講正事?
問題的問題是,你還不能不看,畢竟誰也不知道某時某刻會不會就有需要看的奏章包含在這些無用奏章裏麵。
這會兒的建文帝覺得,內閣製度的存在,的確很有必要性。
建文帝可不想成為一個沒有自己生活,時時刻刻都被政務拖住,到死都在批複奏章的機器人皇帝,他想要瀟瀟灑灑,自由自在
看來,內閣的設立,勢在必行了!
嗯……等景隆二號擊敗了燕軍,保證了京師的安全之後,就把設立內閣這件事提上議程吧。
·
離開皇宮,景隆二號回到國公府帶上自己的近千家兵之後,來到了京營。
京營是守備應天府的京軍中的最大一支軍隊,兵員將近十五萬,從明初到明末,一直都是明王朝的主力軍之一。
景隆二號來到京營部,召來了各級將領宣旨,很快就掌握了這支京軍中最強、最大的軍隊。
現時距離太祖奠定中原已有三十餘年,天下承平日久,久居安穩之地的京營,在這三十多年間,不可避免的遭到花花世界的腐蝕,戰鬥力出現減弱。
但盡管如此,作為國都的守衛力量,這支軍隊無論是在裝備還是待遇上都是遠超其他地方軍隊的。
無論朱元璋還是建文帝,都很注重京營的建設,畢竟這是守在自己身邊的軍隊。
在掌握了京營之後,景隆二號又派人召集了十一衛、騎軍主要將領來京營部見麵。
明初南京軍事力量分三股,一股是京營,一股是親軍衛,一股是騎軍。
親軍衛,顧名思義,屬於衛所軍,共分為十二衛,負責戍守紫禁城、皇城、外城城各處,親軍十二衛其中一衛,就是大名鼎鼎的錦衣衛,負責戍守紫禁城。
嚴格意義上來說,明朝負責特務活動的機構隻有錦衣衛官衙麾下的鎮撫司。
明初錦衣衛鎮撫司隻有一個,職能專司巡查緝捕以及詔獄行刑。
在這個部門之外的其他錦衣衛成員及機構,都負責傳統的戍守宮禁之責。
至於錦衣衛指揮使,除了負責宮禁戍守之外,當然會同時領導特務活動,檢查鎮撫司工作。
隻不過指揮使是掌總,鎮撫司鎮撫使負責指揮具體工作。
正式成為守城大將軍之後,景隆二號沒花多長時間就掌握了二十萬京軍。
雖然短時間內沒法讓京軍各部如臂指使,相互間配合默契。
但以景隆二號的身份官職以及個人威望,正常的指揮調動作戰還是沒有問題的。
在景隆二號整軍備戰期間,建文帝也沒有白白浪費時間。
燕軍一到龍潭(距京師金陵東約30公裏),建文帝就以議和為名遣茹瑺等人前往燕軍部進行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