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穿在明朝當皇帝> 第003章·解決問題

第003章·解決問題

  當然,對普通百姓下手,建文帝會感覺良心不安,但對朝廷命官,那就百無禁忌啦。


  哪個惹建文帝不爽了,你就回家等死吧!


  思及此,建文帝心情大好,恰在此時,宦官來奏:“啟稟陛下,膳食已備好,可否傳膳?”


  心情大好,胃口大開的建文帝聽到太監傳訊,小肚子適時的傳來了歡快的叫聲,於是他決定先吃飽飯,再叫方孝儒奏對。


  “傳!”建文帝揮了揮手,輕飄飄的道。


  伴隨著建文帝的命令,傳膳的聲音從禦書房出發,經過一條由宦官、宮女組成的傳聲線,最終被禦膳房管事知悉。


  這個年代缺乏遠距離通訊工具,想要在偌大的皇城裏頭傳令,也就隻有用這種人頭令最為便捷和快速了。


  至於宮中騎馬,除了皇帝,誰敢?


  ·

  建文帝在禦書房裏看了一會兒奏章,便聽到禦書房外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腳步聲雖輕,但在安靜的禦書房裏,顯然也會有一點兒動靜。


  建文帝聽到了聲音,隨侍在建文帝身畔的宦官自然也聽見了,揮了揮手,便有一名小宦官外出,片刻,小宦官複返,躬身道:“啟稟皇爺,禦膳已經備好了。”


  “傳膳吧!”建文帝沉聲道。


  “是!”


  片刻,便有幾十個禦膳太監手提著裝滿菜食的黃花梨小提盒進房,然後他們小心翼翼的將各色各樣的菜品從盒子裏取出,擺放在禦書房大堂的餐桌上。


  不得不說,皇帝的生活,那真是豪華無比,一道道精美的菜品,色香味俱全,光從顏色上,便能知道與家常菜相比非常不一般,非常的讓人胃口大開。


  而在數量上,更是平常家庭比不了,隻是一頓午飯而已,就上了將近二十道菜,有羊有鵝有蝦還有雞,可以說海陸空三路都齊全。


  美美的吃過一頓珍饈,建文帝便下旨宣方孝儒覲見。


  方孝儒是建文帝的帝師,也是建文帝關於君國大事的主要參謀者和策劃者,他的職責責任重大,因此盡管方孝儒沒有實領什麽機務,但白天仍然要呆在外朝處理相關事務。


  ·

  金陵皇城從前到後被劃分為兩個區域,後區為皇帝以及妃子們居住的後宮,該區統稱為內廷,而紫禁城的前區,則是中央一級官署的集中駐地。


  這些中央一級官署,基本安置於皇城洪武門內千步廊的兩側。


  從南向北來看,千步廊東側為工部、兵部、禮部、戶部、吏部、宗人府。


  千步廊西側則為太常寺、後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中軍都督府,這個官衙的排位,基本是按照文左武右的格局。


  《洪武京城圖誌·序》稱:“六卿居左,經緯以文;五府處西,鎮靜以武。”說的就是這種布局。


  這些集中了中央一級官署的區域,與內廷對應,被統稱為前朝。


  前朝與後廷的組合,就是朝廷的叫法。


  方孝儒並不在外朝辦公,他雖為朝廷大臣,但並不是負責各部具體要務的那一類,他的主要職責是參謀軍機,因此他日常辦公地點是在奉天殿一側的文淵閣。


  宦官來傳,方孝儒很快便乘坐轎子前來了乾清宮覲見皇帝。


  一般來說,偌大的皇城,老百姓連接近都不允許,更別說進入,即使朝廷官員,也不允許在裏麵任意行走,騎馬乘轎。


  在紫禁城的東華門、西華門、玄武門等處,均有下馬碑,上麵刻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字樣。


  文武百官到了這個地方,無論你是皇親國戚,還是軍機中樞,都必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統統步行去上朝,覲見皇帝。


  但有的官員年紀大了,就比如方孝儒,作為深得建文帝信任的方孝儒,為了他的身體著想,自然特批皇城裏麵可以乘轎。


  這個特權,並不僅僅方孝儒有,隻要朝廷大員是年滿60歲或者級別在二品以上,就可以在宮城裏頭乘轎子。


  不過,如果是內廷官員,往往會適當放寬年齡限製,不一定非要滿足“年滿60歲”的條件,這就是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皇帝身邊先騎馬”。


  “微臣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進門,方孝儒就先對建文帝來了個五拜三叩大禮。


  對於有著很深的酸儒屬性的方孝儒來說,對待君主,是必須要注重禮儀和規範的。


  “平身吧。”建文帝招了招手。


  讓太監給方孝儒搬來四腳凳坐下後,建文帝說道:“方愛卿啊,不知道你對抵禦進襲燕軍的率軍將領人選有何見解啊?”


  “啟稟陛下,微臣舉薦李景隆將軍率領應天府城大軍出城應戰,當今朝廷,唯有李景隆將軍有與燕軍對敵之經驗耳!”方孝儒說道。


  洪武年間,朱元璋為了朝政的集權,對於自己的功臣宿將大肆揮舞屠刀,將那些開國功臣以及戰功赫赫的勳貴等人組成的既得利益集團給清洗了個一幹二淨。


  這樣做,朝廷權威能維持得了了,政令也能在全國通暢無阻了,但是後遺症卻是明朝的上層軍事資源後繼乏力,所剩的能打硬仗能打勝仗的有才將領寥寥無幾。


  這些屠刀之中殘餘下的領軍將領,也都在燕軍造反之後,基於戰役的失敗、文臣的進言、建文帝自己的意願、不符合戰略或者高大上的朝廷策略等原因,以或是回不來了、或是斬首、或是罷將,或是懷疑有二心勒令自殺的各種方式被折損掉。


  到了現在,中央軍裏對敵燕軍有經驗的,唯有取代了耿秉文的前線大軍指揮權,結果卻依舊一直敗戰但神奇的還一直能簡在帝心,始終得到建文帝信賴的李景隆了。


  方孝儒現時舉薦李景隆任應天府統兵大將,其實他也是很不甘不願的,李景隆這個家夥,在他前期的舉薦中頂替了原來的前線統兵大將耿秉文,手下兵力高達50萬,結果卻是小勝一場之後便是接連兵敗如山倒,讓他是麵子大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