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晚明之我若為皇> 第1章 一份名單

第1章 一份名單

  李傑一直覺得自己在做夢,雖然已經穿越大明三天了,他仍舊不能適應周圍的一切。


  不就是去了趟明孝陵嗎?不就是在朱元璋墓前吹了會兒牛逼嗎?至於將他直接給整到這破地兒當苦力嗎?


  起初,他一直認為這是在做夢,不理會侍候在一旁的宮女太監繼續睡,然而再次醒來一睜開眼還是那個太監在旁邊守著他,還一臉關切的樣子。


  他終於確定這不是在做夢,因為他明顯感覺自己餓的厲害,這簡直太可怕了。


  現在他的身份是大明帝國的末代皇帝崇禎,時間是崇禎七年二月,按照後世的紀年方法來換算,也就是公元1634年。


  雖然身份是皇帝,可李傑一點也開心不起來,身為後世南京某高校的曆史係研究生,他深知明末尤其是崇禎在位時大明的處境。


  外有建州女真年年攻伐,內有農民軍四處劫掠,與此同時還有鼠疫、旱災,外加恰好處於小冰河時期,大明這艘破船早已四處漏風,並且仍舊在沉沒的邊緣反複橫跳瘋狂起舞……


  李傑也看過不少網絡小說,雖然很羨慕那些穿越者在古代如魚得水的性福生活,但卻從來沒想過有一天穿越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這裏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互聯網,更沒有電子遊戲和後世的燈紅酒綠的夜生活,天一黑除了幾根蠟燭外到處烏漆嘛黑。


  他很好奇那些男主角的適應能力,好像穿越過去馬上就能適應古代與現代的巨大差別,而他穿越過來都三天了,還是覺得像在做夢一樣。


  由於主修的恰好是明史,大明的十六位皇帝他倒是如數家珍,這些皇帝們個個都有特殊癖好,有喜歡鬥蛐蛐的、喜歡煉丹的,也有喜歡玩女人的、做木匠活的,但唯獨沒有投降的。


  即使皇帝被韃子俘虜,京城被韃子包圍,老朱家也從沒想過投降,不僅如此,有明以來三百年,一直恪守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


  就是到了1644年的生死存亡之際,崇禎皇帝為了不當俘虜,幹脆直接自掛了歪脖子樹。


  那是段令人唏噓的曆史,而李傑每每看到那段曆史心中也鬱悶難當,一萬萬臣民的國家被一個算上老幼隻有四五十萬人的部落給打敗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要說這崇禎皇帝也真算是個毀譽參半的人物了,黑他的人說他剛愎自用,刻薄寡恩,粉他的人則說他嘔心瀝血、勤勤懇懇。


  這個皇帝從十七歲繼承大業以來,便暗下決心,努力的想要中興大明,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穿著打補丁的皇袍一幹就是十七年,說他勤勉毋庸置疑。


  但崇禎也是一個罕見的、同時把“與百姓關係”及“與官僚關係”兩方麵一起搞砸的皇帝,這一點上甚至還不如他哥天啟帝。


  沒辦法,他們的父親朱常洛當了二十年太子,剛登基一個月就掛了,這讓他們哥倆壓根就沒機會接受係統的帝王教育。


  天啟皇帝還好,整了個魏忠賢與文官集團抗衡,崇禎皇帝在製衡方麵可就拉胯極了,導致東林黨一家獨大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至於說他性格多疑,李傑認為不太恰當,根據他的研究,崇禎並非是個多疑之人,至少一開始不是。


  袁都督許下五年平遼時,年輕的崇禎皇帝信以為真,勒緊褲腰帶要權給權,要銀子給銀子,要糧草給糧草,即使袁崇煥因私怨殺了毛文龍,崇禎都沒有過分苛責。


  要知道毛文龍可是總兵一級的封疆大吏,但崇禎固執的相信袁崇煥是以大局為重,是為了替朝廷平定遼東建虜才不得已而為之,可謂用人不疑。


  諸如此類的事情多了去了,朝廷每次有大將出征,崇禎皇帝都要親自去安定門相送,該給的一樣不落下,在最初的幾年,他幾乎是百分之一千的信任這些大臣了,可換回來的是什麽呢?


  換來的是一次次的戰敗,北方各地流賊愈演愈烈,文官貪財、武將怕死,朝廷裏勳貴文臣都沆瀣一氣的聯合起來忽悠他,任誰還敢輕易的去相信這些朝臣?


  李自成二十萬大軍攻破北京城後,在敲響景陽鍾無一臣子應召的情況下,煤山自縊是他最後的倔強。


  他死後所穿的龍袍上留有絕命書:“朕死,無麵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十七年的奮鬥史也是大明最後的掙紮,崇禎皇帝的決絕自縊成就了悲情的一生,也贏得了後世人的同情。


  所以,真要是讓李傑來評價這位皇帝的話,客觀來說可以用十二個字來概括——一生勵精圖治,奈何能力不行——他完美的錯過了每一個能拯救大明的機會。


  這兩天他以身體不適的理由一直窩在乾清宮沒上朝,既然已經回不去了,他隻能強迫自己適應現在的一切。


  明朝末年朝廷內鬥極其嚴重,就是皇帝都不能幸免,據他所知,明朝有兩位年紀輕輕的皇帝居然都是落水受驚而死。


  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身邊隨時跟著一大群太監,掉水裏就受涼死了,聰明人都知道這其中必有隱情。


  所以李傑首先想到的就是自保,現在是崇禎七年,距離大明滅亡還有十年,按理說就算按照原來的曆史軌跡,他至少在這十年內沒有性命之憂。


  但現在的崇禎已經不是原來的崇禎,他的到來本來就是巨大的變故,而且既然是皇帝,肯定就不能對當下的局麵袖手旁觀。


  穿越一趟不容易,可不能丟穿越眾的臉,大明有那麽多的遺憾,上天既然派他來了,他自然要嚐試改變這一切。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後世開太平,可不是隨便就能幹成的。


  要挽狂瀾於既倒,要把造就屈辱近代史的建州女真扼殺在搖籃之內,首先他就必須打破現在朝臣勳貴沆瀣一氣貪汙腐敗的局麵。


  但他更深知一旦作出改變,自己必然被大部分的勳貴朝臣視為仇敵,如果不想如先前的兩位老哥一樣莫名其妙的落水而死,他就必須培養自己的班底。


  從之前學習研究過的這段曆史中,他想到了那些真正肯為了朝廷死而後已的忠臣,並用了兩天多的時間反複思量,才有了現在手中的這份名單。


  一份關乎他自己性命的名單,一份關乎大明一萬萬百姓的名單,一份關乎後世四百年榮辱的名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