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敵對雙方(二)
李玄機哪會如餘福那麽粗心大意,早就想到了這一節,對著餘福道:“餘師弟不必擔心,這些早就想過,而且這信則是先送到百禁忌的手中,在由百禁忌交給邢捕頭,不,是包索。
這樣一來的話,這信件自然是交給了包索無疑,這點餘師弟則是不需要擔心。”
李玄機完,見餘福低頭不語,便知道了他的心意。
此時餘福心中所想,該是秦百川,這點李玄機自然清楚,隻不過自己對這些了解不對,可幫不上什麽忙,隻得開口繼續道:“餘師弟,你這大師兄的事情倒也簡單,隻要這弘陽教的事情完結,自己就會清楚他要做什麽。”
餘福聽了也是苦笑,開口直自己無事,讓李玄機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好,不必擔心自己。
聽了餘福這話,李玄機也是無奈的搖了搖頭,便向門外走去。
要靜慧,雷大通等人早就到了這附近,而且當餘福等冉了這裏時,李玄機早就與幾人聯係過。
與這山西門派眾人不同的是,七真派眾人身為道教弟子,不似這麽市儈,而且相比於,這金銀權利相比,道教眾人更看重這修道,煉丹之類。
而且似如今七真這幾派,更為清貧,清修,清修為的就是刻苦修煉。
待李玄機走後,餘福也出了房門,朝自己的房間走去。
等餘福出了李玄機的客房之後,沒走多遠,便見燕紅鶯從門外走來。
餘福見了心中納悶,要昨日的時候,這大姐該是恢複了早先的模樣。
隻不過餘福知道該是這燕紅鶯有些強顏歡笑的意味。
而且此時最為納悶的是,要燕紅鶯在這山西境內該是沒有熟人,怎麽這一大早,竟然外出。
難道是去見了嚴閣老派來的人?
要燕紅鶯去見嚴閣老的人,餘福倒也不太擔心,畢竟如今的大姐與早先可大不相同。
而且真要是嚴閣老也派人來了這山西境內,倒也能給自己一些幫助,畢竟此時不是敵人,還是同盟。
想著餘福招呼一聲,見燕紅鶯轉頭來看自己,餘福快走兩步,走到燕紅鶯近前。
“大姐,這麽早出去,是有事情啊?”餘福笑嘻嘻的著。
燕紅鶯則是一副冷淡的模樣開口道:“也沒什麽事情,到是要餘掌教,今日為何這麽早就起來了。”
餘福知道自己這麽問,燕紅鶯該是不會回答。
可要燕紅鶯這麽回答,倒也出乎了餘福的意料,今日的事情這麽重要,眾人都是早早就起來了,怎麽這燕紅鶯卻問自己為何這麽早起?
餘福想不通,可要燕紅鶯知道這些,卻是這麽問的話,後麵必然還有別的話要,因此餘福隻是順口答道:“今日這不是有正事嗎,而且起來我也是主角,早起這不是應當應分的嗎。”
“這也到是,不過這倒是打擾了餘掌教的春秋大夢。”燕紅鶯冷聲道。
燕紅鶯這話一出,餘福怎麽還會聽不懂。
這燕紅鶯擺明了是在挖苦自己,這倒是餘福沒有想到。
可餘福在看燕紅鶯的表情,一副要看好戲的模樣。
“大姐笑了,正事要緊,昨夜早就睡下了,就為了養好精神應付今日的事情。”
“我看不是吧,昨日直到晚間十分,餘掌教可還沒有回房,想畢這一夜都是在那兩位姑娘房中度過,而且看今日餘掌教的模樣,哪是休息好聊樣子。”
在聽燕紅鶯這麽一,餘福心中不免有些尷尬,剛才隻是順口一。
而且這燕紅鶯這話語之意,昨夜明顯是去自己房間找過自己了,那時自己肯定是不在房中,而是去了李玄機李師兄的房鄭
剛才為何自己不實話實?
非要這麽一句呢?
此時倒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啊,昨日晚間啊,是大師兄與山西門派中的眾人找自己有事商量,然後商議完後又去見了李師兄,這才……”
燕紅鶯聽了之後,表情這才緩和了些,可要也沒有要輕易繞過餘福的意思,繼續道:“然後與李師兄商議完後,便又去了這兩位姑娘的房中休息?”
“大姐笑了,商議完後便回房休息了。而且起來,也算是沒有休息,畢竟這幾日的事情壓在心中,思緒不斷,哪裏還休息的好。”
“餘掌教也不必解釋,這些我不過是隨口一問,就算真的是在那兩位姑娘房中過夜,也與我無關,不過要此事被沈姑娘知道後,怕是難免不會……”
燕紅鶯還沒完,從一側走來一人便笑著道:“餘掌教,這位姑娘可俊俏的很,可得介紹與我認識認識。”
餘福聽聲音便知是陸金羽,餘福趕忙轉頭看去,隻見陸金羽朝自己走來,而且雖是這話笑著出,可這話中的敵意,餘福怎麽會聽不出。
而且要這陸金羽自己也不必擔心,怕的則是讓楊婉如誤會。
因此餘福趕忙開口道:“陸大哥,這是……這是我的大姐。要我這大姐,也是一位高手,這次來是為了保護我的安危,而且……”
餘福著,陸金羽已經走到了近前,也不理會餘福,隻是一直打量著燕紅鶯。
要早先陸金羽則是見過燕紅鶯,而且陸金羽到了近前之後,便聞出燕紅鶯身上的香味。
此時陸金羽更為詫異道:“你是,你是?”
兩人早在京城就見過,就在燕紅鶯開的衣坊,隻不過燕紅鶯早就認出了陸金羽,隻是陸金羽不知。
此時聞到這股香味這才知道這燕紅鶯是誰,隻不過沒想到會在這裏見到這女子,而且這人似是和餘福親昵的很,這點讓陸金羽最為詫異,因此隻問了兩遍“你是”之後,便不知如何再。
要兩人雖是交情不深,可早先接觸之時,這燕紅鶯對這陸金羽印象也是不錯,而且陸金羽的性格也比較討人喜歡,隻不過對於餘福比較特別罷了。
因此,燕紅鶯隻是笑著道:“正是,沒想到在這裏能遇到陸大人,這倒是異鄉遇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