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苻堅
看到知乎一個回答,為什麽大家都同情慕容衝而討厭苻堅?
寫小說的那些人的價值觀最不能信了,因為他們通常不以成敗論英雄,而是以劇情情感論英雄,人物設定天然能夠增強其小說劇情衝突的他們就喜歡,慕容衝如此,項羽也是如此。但是你去翻翻正史記載,還有曆史學家或政治學家們的評論,有誰對慕容衝有好評價的?反而是苻堅,曆史上很多人對他評價頗高,對他的最終失敗深感遺憾的就更多了。
我們看小說的時候,幾乎所有喜歡的角色如果真的活過來走到我們的身邊,我們都不可能跟他們處好關係,更不要說喜歡他們了。反而是小說裏那些存在感很低,形象不太鮮明的角色,在實際交往中更能討人喜歡。所以其實很多人喜歡慕容衝都是一種幻覺,慕容衝這樣的人真活過來了,他身邊的人不會有一個真的喜歡他。反而是苻堅,如果真的活過來了,絕對能團結起一大群死忠,越是接近他的人就會越喜歡他。
發布於 2018-03-02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知乎看到這個,簡直我的心聲。
我真的不明白那些人,為了捧一個真正殘暴鮮卑族慕容衝,來瘋狂詆毀一個真正的仁君苻堅。人們總是會特別寬容所謂受害者但卻不會真正反思 受害者的真相
就像曆史學家範文瀾還說:“苻堅在皇帝群中是個優秀的皇帝。他最親信的輔佐王猛,在將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將相。”
一般來說,學者對苻堅的曆史評價普遍較高,也都對他最終未能統一全國而惋惜,並對其用人多有指摘與批評。
並不是說苻堅的這種“仁君”不對,而是這種“仁君”,並不是時代所需要的。
苻堅確實是傳統意義上的“聖王”,他在人格上的修養和追求也足以令後世稱道,但遺憾的是,這可能已經是他的全部了。混六合為家,視夷狄為赤子。曆史上苻堅就是這麽說過。
他的仁君屬性,既不足以填平民族隔閡之間的溝壑,也沒有辦法創造出一種比民族或部落更好的資源獲取形式。
他僅僅依靠傳統政治中的“仁”,就想平定那個亂世,實在是有點好高騖遠了。
他是一個溫柔敦厚的理想主義者,也是堅定地踐行自己德治主義的實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