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捧著左傳品春秋> 第309章 吳國風雲暗中湧 (魯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春秋第二百零八年)

第309章 吳國風雲暗中湧 (魯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春秋第二百零八年)

  魯國魯昭公的流浪處境十分尷尬。


  其實,這一年,除了魯昭公流浪的事情得不到解決外,江湖上還發生了一件大事,令整個的江湖一片嘩然,議論紛紛,尤其是讓楚國感覺到了一股煞氣,背後發冷。


  事情發生在南方,遙遠的吳國。


  這原本是一個暑熱的夏天,魯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春秋》經中記載:夏四月,吳弑其君僚。


  此處寥寥數語的一句話,似乎看不出什麽詭異的事情,但是背後所隱藏的事情卻一言難盡,所以,往往越簡單的內容信息,裏麵所蘊藏的信息量越是巨大。


  這句話裏麵的“吳”是誰?為什麽要用“弑”字?


  一切都要從頭說起。


  事情得從魯昭公二十二年,即距今五年前時,楚國的伍子胥逃到吳國的那個事情上說起——


  前麵我們已經說了,當伍子胥逃到了吳國後,見到了吳王僚,吳王僚開始很喜歡伍子胥,對於吳國來說,這真是天降大才,所以對他提出要幫助吳國征伐楚國的建議,吳王僚準備讓伍子胥著手辦理。


  但是,事情卻壞在了吳國公子光的身上,雖然伍子胥的伐楚意見,比較契合吳國當前的戰略總目標,但是公子光並不願意讓當時的吳王僚實施,這裏麵既有不願意伍子胥為吳王所用的原因,當然也有公子光不願意讓吳王僚的功勞進一步的擴大想法,但最根本的還是公子光準備從吳王僚手中奪回王位。


  這個公子光是誰?


  前麵早已經介紹過,這個公子光是上一任吳王諸樊之子,吳國當時有個很奇怪的繼承方式,吳國當年在老吳王壽夢在位時期開始強盛,等於是公子光的爺爺強盛了吳國。


  而老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其中老四最賢能,也是他最喜歡的小兒子,但是這個小兒子卻不願意超越哥哥們擔任吳王,這就是了死結了,於是老吳王死前,為了能將王位傳承到德能最高卻無心王位的四子季劄手裏時,他就製定了一個繼承的方案,讓四個兒子中,前三個兒子諸樊(公子光的爸爸)、餘祭、餘昧(公子光的三叔)相繼即位,最後傳到老四手中,也就等於十實現了自己將王位傳承了四子的遺願,計劃很好,但是變化很快。


  等到公子光的三叔繼承時期,四叔季劄卻還是屢辭王位而不授。因此,老三餘昧病故,餘昧的兒子僚即位,是為吳王僚。


  正是由於三叔打破了吳國繼承的規矩,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這讓公子光心有不甘。


  他認為自己的父親,是兄弟四人中的老大,如果按照“兄終弟及”的方式,應當傳位給四叔叔父季子。若季子既不接受國家繼承王位,而自己的父親是兄弟中的老大,又是最先繼位的。既然沒有傳位給季子,自己作為長子長孫,就應當由他這個長子長孫繼位,而不應該讓三叔傳位給他的兒子吳王僚,這就違反了其長子長孫繼位的規矩。


  於是,公子光始終認為是吳王僚竊取了自己的王位,因此,準備暗中招納賢能之士,襲擊吳王僚,奪回王位。


  這就是根源。


  因此,公子光很不願意伍子胥現在就光芒四射,成為吳王僚的人,這也就等於為自己的奪權路上,設置了一道障礙。


  這是政治,是布局,因此吳國公子光(後來的吳王闔閭)向當時吳王僚指出:

  “那個伍子胥的爸爸和哥哥,都是被楚王殺死的,所以他說要攻打楚國,其實是為了報自己的私仇,而不是為了吳國的利益。”


  其實,到底伍子胥是不是懷有私人報仇的目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伍子胥的建議符合吳國的大戰略。隻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伍子胥的這種心態,否則他跑到吳國幹什麽,他平白無故的為何要幫助吳國伐楚,其實就是二個字“報仇”,再說吳國的死敵就是楚國,無論是伍子胥有沒有私仇,吳國總是要攻擊楚國的,如今有了這樣一個熟悉楚國的叛臣,似乎對於吳國伐楚更是有利的。


  因此,公子光的這句話的意思,不能單純的從字麵來認識,他的話裏麵,其實還有更深的意思,吳王僚的注意力原來是正確的,但被公子光這一帶,卻將焦點對準了伍子胥“報仇”這兩個字上,於是思想的局限和不願意被別人利用的心態急劇上升,明明是正確的事情,反而變得動機不純了,這才是導致吳王暫時放棄使用伍子胥伐楚的核心問題。


  伍子胥有私仇不要緊,吳國要利用伍子胥的仇恨伐楚也沒有問題,關鍵是伍子胥能不能處理好“國仇家恨”的關係,才是吳王僚擔心的事情。因為,如果伍子胥真是滿腦子報私仇,就很可能因為伍子胥個人的家恨,而影響到國仇的戰略實施。


  所以,公子光才說了“伍子胥為了報私仇”這幾個字後,原來想讓伍子胥伐楚的計劃戛然而止,胎死腹中了。


  這的確是一個很令人深思的問題。


  吳王於是接受了公子光的建議,暫時停止了利用伍子胥攻打楚國的打算。如果你是吳王,你會不會對一個來自敵對國家的叛臣的一番忽悠下,就斷然的出兵發動戰爭?

  這就是需要一個國君的智慧了。


  伍子胥的一番熱血,被吳國公子光一頓“太極拳”,給化解於無形之中了,伍子胥當時氣得差一點吐血,他作為楚國的大臣,當然知道公子光的身世,也從敵對的角度上,猜到公子光恐怕對吳王不是那麽的信服的意思,這次流亡前來,他沒有機會去考慮這個暗藏的線索,沒想到,現在還就是這條線索出了問題。


  伍子胥多聰明啊,一下子思想就通了。


  伍子胥知道自己還需要時間,需要過程,更需要在吳國的功勞,和穩固的朝中位置,這樣才能引導吳國實現自己的目的,什麽功勞最大?當然就是幫助登上王位這樣的巨大功勞了,現在的機會似乎隱約在呈現出來,伍子胥隻有緊緊的抓住,才能有機會翻身,才有機會執掌吳國的兵權,才有機會讓吳國為自己報仇。


  此時,伍子胥也認識到了公子光的重要性,伍子胥本身就是個鬼才,是個軍事家和政治家,尤其是經過了楚國的一番腥風血雨的洗練,現在更是成熟了,當年那種意氣風發的銳氣,現在變得更現實,更沉穩了。伍子胥經過研究和深刻的思想分析,馬上就得出了結論,他對身邊的人說:

  “公子光是個將會有異常誌向的人,我姑且幫助他,替他去尋找勇士吧!”


  從此,伍子胥就住在吳國首都的郊外,過起了半隱居,且自耕自種的隱士生活,因為時機是可遇不可求的東西,要耐住性子,耐心的等機會,當然這個期間,伍子胥並沒有完全閑著,而是四處打聽,暗中尋訪,經過努力後,終於結識了一個著名的人物,然後將自己結交的這個勇士,轉而介紹給了公子光,從而發生了圍繞這個著名人物而產生的又一個曆史的傳奇。


  這人是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