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昭關殘陽,蘆之漪 (魯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春秋第二百零一年)
春秋時期的“昭關”,位於現在的安徽省含山縣城以北7.5公裏處,東與和縣善厚鎮接壤,西與仙蹤鎮毗鄰,南與環峰鎮以昭關口為界,北與全椒縣二郎口鎮隔滁河相望。
這個地方因為伍子胥而出名。
關於“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愁白了頭”的民間故事,就發生在這個伍子胥前往吳國的途中。
不過,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在《左傳》中並沒有記載,《春秋左傳》隻是記載了伍子胥到達吳國後的結果,即最後伍子胥到了吳國後的一些事情——
伍子胥到了吳國見到了吳王州於(吳王僚)後,努力的建議伐楚,並提出了這樣做的很多好處,開始吳王也有些動心了。但是,此時的吳國公子光(後來的吳王闔閭),卻向當時吳王指出“不要輕信伍子胥的話,他這樣說,隻不過想借助吳國為自己報仇而已,絕不是單純為了吳國。”
因此,吳國也就拒絕了伍員的建議。
所以,通過這個事情,伍子胥從而發現了公子光在吳國政治地位的重要性,經過摸查,和對曆史的研究後,伍員就說:
“公子光是個將會有異常誌向的人,我姑且幫助他,替他去尋找勇士。”
然後,伍子胥就暫時住在吳國首都的郊外,開始了自耕自種的生活,耐心的等機會,後來並將自己結交的勇士專諸,介紹給了公子光,從而發生了曆史上有名“專諸刺王僚”的的故事。
其實,在《春秋、左傳》中,這些記載是一個非常精煉的過程,《春秋》是魯史,而非是吳國的曆史典籍,一些曆史信息,遠不如吳國記載的那樣詳細,所以才有了寥寥數語的狀態。
這樣看來,曆史記載在這裏,確實是嚴肅了很多,但對於我們現在的讀者來說,這裏的故事性卻單薄了很多,遠不如民間傳說那樣的精彩。而且,完全以《春秋》的記載敘事,也總是感到進度太快,比如:一下子,伍子胥就跑了吳國,然後,忍辱負重,幫助闔閭刺殺了吳王僚,似乎是瞬間就成功了,這中間的連個過渡的情節都沒有,很是唐突。
因此,反正這段故事的篇幅也不是很長或枯燥無味,我們就借用《吳越春秋》的記載,讓這段故事更豐滿一些吧。
以下都是《吳越春秋》中的記載,可以承接“春秋”這段故事的環節,讓我們來欣賞一下,並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根據《吳越春秋》的記載,當時已經死亡的太子建還有兒子名“勝”,伍員是與勝是一起奔吳的(關於太子建的兒子勝逃吳的事情,《左轉》並沒有記載,《吳越春秋》也隻是講述了:勝與伍子胥一起逃吳。但是《史記》記載:勝,是於魯昭公二十二年,太子建被殺後,逃吳。而此時伍子胥已經到了吳國。
因此,這個過程的說法,眾說各異,不盡相同。
好在,現在“勝”並不是故事的主角,既然我們采納了《吳越春秋》的版本,就姑且按照“吳越”的說法進行吧)。
伍員和公孫勝奔吳走到了昭關,天色已近黃昏,如同殘血一般的夕陽,將大地籠罩在一片肅殺之中,這一陣子的野外奔波,讓伍子胥感到十分的疲憊,他努力的避開路上的城鎮,一路向著吳國的方向狂奔,伍子胥知道他是楚國的要犯,但是不知道楚王對他的畫影圖形告示,已經張貼到了遠離郢都的邊境城邑,加上連日的勞累,讓他的大腦也陷入了混沌之中,他太累了,他需要休息,需要一張沒有危險的床,過了昭關,這一切都將成為現實,所以他很著急,也很迫切。
伍子胥剛走到昭關的城門的時候,把守昭關的關吏,就看出,這兩人是長途奔波的疲憊之人,這個時候,過關的關口,已經寥寥無人,除非是特別急需的旅人,否則大都會留宿在周圍的城鎮,而且這兩個人中,高個子那個似乎和畫影圖形的逃犯伍子胥很相似,但是他的樣子卻更象一個流浪的野人,而且還是兩個人過關,這和通報又有些區別。
關吏有些拿不定主意,而關卡的長官此時已經到近處的城鎮去喝酒了,於是,關吏準備要把伍子胥和公孫勝給扣起來,等明天再細細的盤問。
伍子胥知道不好,知道自己太心急了,在這個不恰當的時間裏過關,就是找事,也是找死,現在他蓬頭垢麵,還好蒙混,即便與畫影圖形有些相似,也好蒙騙,但如果明天一旦仔細的對比通緝的圖形,恐怕就真的是找死了。
伍子胥感到了巨大的危險,急迫之下,靈機一定,趕快向官吏撒謊說:
“我就是一個流浪的人,在鄉裏犯了一些雞鳴狗盜的小事,所以急急地要逃跑,上麵之所以要抓我,還不是為了我盜取的財物和寶珠之類的贓物,你們要抓我,也不就是為了錢財的賞賜嗎!
關吏大人,現在我已經早就藏好那些贓物了,這樣吧,你們放了我,我就去取回來,送給你們,你們放我一條生路,大家各自有所取”。
關吏一聽,這個人這樣說,肯定就是盜賊了,看他們狼狽的樣子,就是個雞鳴狗盜之徒,尤其是那個小個子,已經是渾身篩糠,一點也不像是男子漢的樣子,於是,關吏就沒有再將伍子胥身份往通緝犯上想,而是被伍子胥說的條件所吸引了,此時關吏滿腦子都是要敲詐的思想,一定要狠狠的敲一下這兩個盜賊的竹杠,讓在這裏繼續堅守崗位的弟兄們,也賺一些財物,算是對自己的補償吧,這也算是個好事啊。
至於,得到了財物後放不放人,還不是他們說的算,到時候,再把這兩個毛賊給扣起來交到官府,還是有一筆賞錢的。
既能抓到人,還能獲得意外的財物,真是一舉兩得,一箭雙雕,想到這裏,關吏看著遠處的夕陽的落日,得意的差點笑出聲來,心裏暗想:今天的夕陽這樣的紅,就是讓我發財的好兆頭啊!
伍子胥一看,自己的緩兵計策得行了,就趕快的拉著公孫勝往前走去,說是要帶著關吏去拿埋藏的財寶,關吏緊緊的跟隨在後麵,盯得很緊,兩個人就是擺脫不了。
伍子胥一腦門子的大汗,四處尋找脫身之處,好在不遠處就是一片蘆葦蕩,伍子胥有了主意,暗暗的向公孫勝使了個眼色,等到了蘆葦蕩跟前的時候,兩人就突然的馬上快速行走,頓時身影消失在茫茫的蘆葦之中了,此時的餘暉已經沉入了大江的江麵,四周開始黑暗起來,後麵的關吏失去了目標,也知道不好,就開始大喊大叫搜尋起來,兩個人快速穿過蘆葦蕩,來到大江岸邊麵前時,正好看到江中有一個漁父乘船,從下方泝水而上。伍子胥焦急的壓抑著嗓音呼喊:
“漁父,渡我!”
接連這樣子喊了幾聲後,劃船的漁父終於聽見了他們的呼喊,就把船給劃過來靠岸了,準備渡之,兩人正準備急匆匆的上船,正好旁邊蘆葦蕩中走出一人,看見了這個情況,就開始唱歌曰:
“日月昭昭乎——,侵已馳,與子期乎——,蘆之漪。”
這是什麽意思?古文很難懂。
其實翻譯過來就是:
日月之光啊,是那麽的皎潔和明亮,有緣分啊,竟然讓我和你,在河邊的蘆葦叢中相遇了。
伍子胥馬上停下來,站在河邊的蘆葦的旁邊,心情十分緊張的回頭張望。
此時,那個劃船的漁父,也開始唱歌了:“日已夕兮,予心憂悲;月已馳兮,何不渡為?事寖急兮,當奈何?。”
漁夫的歌詞的意思就是:
“太陽快要落山了,我的心中又憂又悲。月亮都出來了,你幹嗎還不渡江呢?既然事情很緊急呀,我們該怎麽辦呢?藏在蘆葦蕩中的人啊,你難道也是因為落難,而流落至此嗎?”
伍子胥趕快的入船,要求快劃渡河。
漁父看著伍員焦急的樣子,聽到遠處影影綽綽跟蹤的聲音,當然知其意也,於是快速的劃船,到了對岸“千潯之津”,伍員終於甩開了後麵跟蹤的關吏,也終於逃脫了魔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