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第一次疲楚之戰 (魯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春秋第一百六十年)
果然,晉國的一係列的“聯吳助宋”的行動,終於引起了楚國的注意,晉國已一手軟,一手硬,導致吳國和宋國都徹底的成了身邊的敵人,楚國為了避免局勢的進一步惡化,楚國決定馬上出兵攻打宋國。
魯襄公十年,六月,楚國公子貞(子囊),鄭國公子子耳(公孫軋)出兵討伐宋國,兩國聯軍在“訾毋”地區集合,六月十四日,包圍了宋國首都,開始進攻桐門。
此時,晉國荀罃正在帶兵攻打秦國,就是為了報去年,即在魯襄公九年,秦國乘著晉國的饑荒而進攻的晉國的仇,暫時分不出身來處理宋國的事情。
晉國隻能命令與宋國比鄰的衛國,出兵救援宋國,衛國本身和宋國就是一對兒鐵杆兄弟,一家人,因此衛國衛獻公屯兵在襄牛。
知道了衛國的軍事行動後,楚國馬上命令鄭國分兵攻擊衛國,但是鄭國的執政大臣子駟,在鄭國是否出兵的軍事會議上提出:“現在鄭國已經很因為連年征戰很困苦了,再分出一部分的兵力進攻衛國,是不是太難了?”
但是子展卻認為:“我們一定要進攻衛國,如果不是這樣樣,就是不遵守與楚國的盟約,現在已經得罪了晉國,再得罪楚國,我們鄭國怎樣生存,同樣是太難了。”
得罪了兩個超級大國就麵臨著滅國,我們想想,滅國和艱難相比較,艱難似乎總比滅國強吧!
大臣們都覺著子展說的對,就同意分兵抵抗衛國,並且派鄭皇耳率領軍隊進攻衛國。
衛國一看,鄭國用偏師進攻自己,於是就集中力量一舉打垮鄭軍,並且俘虜了鄭皇耳,鄭國現在真是雪上加霜,真是太艱難了。
幸虧,鄭國和楚國的另一路聯軍,一路順風,打的比較順利。
秋天七月,楚國的子囊和鄭國子耳,乘勝襲擊了魯國的西部邊境地區,軍事攻擊的矛頭已經開始深入魯國的境內,楚國和鄭國攻勢很猛。不過,時間的天平開始向諸侯集團開始傾斜了,七月二十五日,晉國已經騰出手了,於是魯、晉、宋、衛、曹、莒、齊、滕、薛、杞、小邾一起在牛首(鄭國的地區,現河南通許縣北),準備進攻鄭國,楚國和鄭國的部隊需要返回,所以楚、鄭聯軍在回兵的時候,又包圍了宋國蕭地(現在安徽蕭縣地區)。
八月十一日攻占蕭城邑。
接著九月份,鄭國的子耳帶兵又侵入了宋國的北部邊境地區,劃了一個漂亮的行軍打弧線,弧線是很漂亮,但是孤軍遠征獨木難支,就不是很漂亮了。楚國失敗了,可以退回南方老家,可是如果鄭國失敗了,可是滅國之災啊。
魯國的孟獻子感歎的說:
“別看鄭國現在鬧得歡,明天就要拉青丹,即便是周天子,都經受不了一再的用兵,何況鄭國這樣的窮兵黷武,估計鄭國的國內要出問題了吧!要是鄭國有災禍的話,肯定會落在他們三位大夫的身上。”
這次的楚國和鄭國伐宋失敗了,但是通過以上的軍事總局的演變,我們應該可以看出“三駕疲楚”的基本態勢了:
第一駕疲楚部隊:以宋軍和魯軍為一路,抵抗楚鄭聯軍,形成焦著混戰態勢;
第二駕疲楚部隊:以衛國的機動兵團為主,側麵攻擊鄭國,讓鄭國首尾不得相顧,隻能派出偏師禦敵,最後落得師敗將損;
第三駕疲楚部隊:以晉軍為首的諸侯集團,集結在鄭國的西部虎牢關地區,虎視眈眈,給鄭國形成巨大的精神和軍事壓力。
鄭國最終在這種外界催化劑的威脅下,國內動亂,最終投降晉國。
疲楚的目的完全達到,讓我們在看看事態的實際發展過程。
魯國的孟獻子說的很準,鄭國麵對著強大的諸侯軍事集團的壓力,鄭國發生了內亂,駐守鄭國的執政大臣子駟,帶著大夫尉止,一起抵抗諸侯集團的時候,因為鄭國的兵力分散,攻打衛國的鄭皇耳帶走了一部分,和楚國聯軍的子耳又帶走了一部分。
現在據守國內的重型戰車裝備嚴重不足,所以就臨時減少了尉止所帶領的兵車數量,這讓尉止很惱火,過去打仗,兵車可是重裝甲部隊,絕對的具有殺傷力,但是也沒有辦法,客觀事實就是這樣,鄭國隻能咬牙忍了下來。
可是,等到尉止咬牙堅持作戰,並俘獲了敵人的俘虜的時候,子駟又與尉止爭功。
這就讓尉止很是憤怒,找子駟評理,子駟打壓尉止說:
“大將的兵車多了,不符合禮製。”就不讓尉止舉行獻俘儀式,這就好像是,在召開表彰總結大會上,對尉止的功勞不屑一顧。
以前子駟開墾自己的田地溝渠的時候,曾經侵害過鄭國四個家族的利益,讓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的田地受到了蠶食,所以這次尉止就聯係了這四個家族的大臣一起,發動了“反革命武裝叛亂”。
魯襄公十年,冬天,十月十四日,清晨,叛軍攻入了鄭國的王宮,將一早上班的執政大臣子駟、司馬子國、司空子耳三個人一鍋端了,全部給殺死了,年幼的鄭簡公被劫持到了北宮。
鄭國“反革命叛亂”的流血事件發生後,子國的兒子子產,表現出沉著冷靜,臨危不亂的精神,帶領著自己的家族兵將,攻打叛賊,殺掉了尉止、子師仆二人,其他的叛亂分子中大部分也被消滅,隻剩下五個人分別逃亡了晉國和宋國。
這就是,因為這次中原諸侯征伐鄭國,而引發的鄭國國內的“五族叛亂”。
鄭國司徒子孔,在這次的大叛亂中活了下來。其原因就因為在早就知道的五族將要叛亂的行徑預謀後,子孔就經常的遲到早退,終於躲過了災難,老臣們都死了,他當然就是新的執政大臣了。
政治,有時是很殘酷的的。
子孔,安定了鄭國。
晉國帶領著諸侯,在上次修築的虎牢關的基礎啊上,繼續進行擴建和加固,晉軍而且在梧修了與北製(虎牢關)成掎角支援之勢的的關隘,並且派士魴和魏絳暫時鎮守虎牢關,鄭國一看形式簡直是太不利了,於是按照“唯強是從”的政策,便和晉軍媾和了。
鄭國又成了晉國的小弟。
於是,虎牢關的所有行政權力,移交給鄭國,但是軍事駐守仍由晉國派人把守。
楚國還不知道這些情況,聽說晉軍集結了諸侯集團攻打鄭國,馬上由子囊帶兵前來救援鄭國。
十一月,諸侯的聯合國軍們繞過已經投降的鄭國南下,到達了陽陵地區,但是楚軍仍然沒有撤退的跡象,聯軍如果繼續前進必然形成和楚國拚死的對決,這並不符合之前晉國定下的“疲楚”的軍事政策。所以,荀罃提出來:
“現在我們率先退兵,必然會讓楚軍很驕傲,如果他們驕傲的前進,那麽我們就可以找到機會和他們決一死戰了,因此,我建議現在暫時撤兵。”
但是欒黶不高興了,說:
“避讓楚軍,這是我們晉國所沒遇到過的事情,是我們晉國將軍們的恥辱,如今匯合的諸侯,更加增添了這份恥辱,還不如死了,我將帶著自己的部隊單獨的前進,與楚國決一死戰。”
你說,這不是添亂嗎。
但是那個時候,各個將軍麾下的部隊,都是獨立的聽從帶隊將軍們的命令,類似私家部隊的意思,哪像現在,又是政委,又是黨支部的,不聽指揮,馬上思想工作就跟上了,沒辦法,主將決定的事情,部下必須執行。
晉軍不能分裂,既然欒黶這樣說了,其他的將領也隻能跟著一起前進。
十六日,晉軍和楚軍終於碰麵了,好在中間隔著一條河:潁水,於是兩軍隔河駐紮,準備決戰。
此時,剛剛已經投降了晉國的鄭國,當然也必須隨著晉軍和諸侯一起,象征性的出幾個兵,跟著一起征伐楚國,在各國諸侯參加十一日的軍事會議上,鄭國知道了晉軍荀罃和欒書之間的分歧。荀罃是主帥,既然提議撤軍,雖然說被欒黶攪合的又前進了,但是總體的退兵思想已經確定了,於是鄭國跟著參戰的大臣們開始亂尋思了。
鄭國的子蟜說:
“我說哥幾個,你們有沒有聽到荀罃要撤兵的意思?”
大家紛紛點頭。
“現在既然諸侯已經有了要撤兵的準備了,肯定不會和楚國決一死戰,隻不過是需要一個機會和借口罷了。
老哥幾個,你們想想,現在我們順從的晉國,人家晉國也要撤兵,不保護我們,一旦諸侯都退走了,楚國肯定攻擊我們的,我看既然晉國早晚都是撤退,我們呢,不如順從楚國——”
大家一聽很有道理,接著就舉起拳頭,一起低聲的在蠟燭下輕聲的說道:唯強是從。
半夜,月光明亮,河水清淨,一個身影悄悄的涉水渡過了潁水,潛入了楚軍的大營,這就是子蟜前往楚軍暗通渠好,與楚國結盟了。
鄭國的身份,暗地裏麵又成了楚國臥底。
都是被生活逼的,鄭國快被逼瘋了。
但是,子蟜的行為,被晉軍的夜間偵查員給發現了,於是向荀罃匯報,鄭國可能是要反水了,荀罃馬上讓三軍提高戒備,跑到欒黶的大帳中,晚上繼續做欒黶的思想工作,從國際形勢上,從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上進行分析。
但欒黶都聽不進去,非要進攻鄭軍不行,荀罃勸住了欒黶說出了最後的殺手鐧:“小哥,我們現在進攻鄭軍,楚國肯定會來營救的,如果交戰不能勝利,這就會被諸侯笑話,遠遠的超過你擔心的麵臨楚軍不戰而退的問題,不戰而退是策略,而戰而不勝是無能,你想想,到那個時候,你還能保住自己的頭顱嗎?”
欒黶冷靜了下來。
二十日,諸侯的軍隊悄悄的撤退了,經過了鄭國的北部邊境繞到虎牢關撤退了。
當天,楚國軍隊也撤退了。
第一次的疲楚之戰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