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捧著左傳品春秋> 第170章 齊 魯之戰導火索 (魯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 春秋第一百三十四年)

第170章 齊 魯之戰導火索 (魯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 春秋第一百三十四年)

  魯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春天

  齊國軍隊悍然發動突然襲擊,搞了一個閃電戰,進攻了魯國北部邊境地區,包圍了魯國的“龍地”城邑。


  雙方的戰鬥烈度很大,一交手就是殊死的拚殺,死傷很多,齊頃公非常喜歡和欣賞的寵臣盧蒲就魁,這次負責攻打城門,幾次衝擊都失敗了,於是盧蒲就魁就眼紅了,揮著長戈,親自帶頭衝鋒,一下子就衝進了城門洞子,但是“龍地”的軍民也殺紅眼了,拚命進行反擊,一下子截斷了盧蒲就魁帶領的已經進入城門洞子部分戰士的退路。


  盧蒲就魁人員漸漸稀少下來,拚殺一陣子後,受傷被俘虜了。


  齊頃公一聽很是擔心,於是就親自驅車前往城下,向著城內高喊:

  “請你們不要殺了盧蒲就魁,他隻是一個將領盡忠而已,我現在和你們盟誓,隻要你們不殺盧蒲就魁,我馬上撤兵,返回齊國。”


  誰知道,城上人,死傷太多了,而且魯軍又憤恨齊國突然襲擊,所以就沒聽齊頃公的話,在城樓上,守著齊國軍隊,當著齊君的麵,將盧蒲就魁“哢嚓——”給砍死了,而且還將他的分屍幾塊,揚撒在城牆上曝屍,龍城人也太狠了,這不是在刺激齊軍的鬥誌嗎。


  齊頃公眼也紅了,怪叫一聲,返回陣中,親自開始擂鼓。


  齊軍將士們一看,大王親自擂鼓,又看到盧蒲就魁的慘狀,都瘋了,拚命的爬城,死了一波,再上一波。


  第三天後,齊軍終於占領了龍城。


  至於,齊軍屠沒屠城,曆史沒有記載,估計也好不到哪裏去。


  齊君占領龍城,整頓兵馬,開始繼續向南侵襲,進入到了巢丘。


  魯國告急,北方告急——


  魯國的傳統盟友衛國行動很迅速,國君衛穆公馬上派遣大臣孫良夫帶著石稷、寧俞子、向禽帥衛國士兵侵入齊國,支援魯國。


  這個孫良夫就是瞎了一隻眼,被齊頃公母親嘲笑的大臣,也是不用做動員工作,恨的齊國牙根癢癢。


  夏,四月二十九日,衛國的軍隊與齊國的軍隊在“新築”地區交鋒。


  兩軍相遇,衛國大將石稷,看到齊國的軍隊聲勢浩大,軍威嚴整,再衡量一下衛國的軍事力量,眼看是抵擋不住,就打算撤兵回去,避免正麵的作戰,以保存實力,這次衛軍隻要是起到了牽製的作用,就算是勝利完成任務了,沒有必要讓衛國和齊國兩軍相互拚殺,力量不均衡,是要吃大虧的。


  但是主帥孫良夫卻不同意退兵,並說了一通大道理:


  “我們不能撤兵,這次帶軍隊以征伐的名義攻打人家,遇到了敵人的軍隊就撤退,我們怎麽向國君交代啊!如果知道我們打不過敵人,就不應該出兵,既然出兵了,遇到了敵人就要一戰。”


  這個孫良夫真是個教條主義代表。


  帶兵的大將,首先要謀取的是如何取勝,隻有取勝,保護好自己的士兵,不受重大的損失,才是對國家和國君最大的忠誠,至於出不出兵,有時並不是自己國家,就能決定的,要根據國際形勢和戰爭的形態,來順勢而為。


  出兵,不一定非要決戰,兵無常形,水無常勢,若是在力量不均衡的基礎上,采取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戰術,完全是可以實現牽製目的的,所以衛國的退軍建議就是這個意思,而孫良夫非要搞個形式主義,打上一仗,就算是忠君愛國,這不是胡說八道嗎。


  衛國本身就很弱小,這次出兵支援魯國實屬不易,窮人家,要把一分錢,當成二分錢花,誰想到,衛國這次再攤上這樣的大臣和主將,怎麽能不衰敗,就這樣的水平,還敢惱怒齊頃公母親的嘲笑,要報仇,孫良夫的水平差的太大了。


  被怒火遮住眼睛,肯定是要打敗仗的。


  果然,衛國軍隊和齊國軍隊一接觸,衛軍就有些頂不住了,逐漸有了敗退的痕跡,這在戰場上是很可怕的事情,一旦發生潰逃,就是兵敗如山倒。因此,當看到這個情況後,戰場上的石稷,原來建議退軍的大將,跑到了大帥孫良夫的車前說:

  “現在衛軍恐怕要戰敗了,我看大帥你不如帶著衛軍部分部隊,發動一次反衝鋒,這樣還能堅持一會兒,為其他的衛軍做好撤退的準備,否則,恐怕要全軍覆滅的。


  大帥你喪失了軍隊,如何回去給大王請見複命。”


  其他的人都沉默了,因為大家全都知道石稷這兩次的建議都是正確的,開戰前,石稷提出兩軍實力差距太大不要開戰,衛軍出兵已經吸引了齊軍迎戰,就是支援了魯國,給魯國贏得的時間,目的也是達到了,何必非要飛蛾投火?


  但是被否決了。


  這次,戰場上隨時有崩盤的可能性,石稷建議用一部分兵力頂住齊軍,拚死抵抗,為其他部隊撤退贏得時間和機會,這也是正確的的建議。


  石稷看著大夥都不說話,心裏焦急的對著元帥孫良夫說:


  “這樣吧,你是國家的上卿,是三軍的元帥,如果損失了你,對國家也是一種恥辱,這樣吧,你帶著人馬撤退,我留下來斷後。”


  於是石稷帶著自己的部隊拚死斷後,並且高喊:


  “後麵我們大批的援軍已經來到了,殺敵啊——”。


  果然,石稷的拚命和高呼帶來了效果,齊軍也怕衛軍後援的到來,就停止了追擊,將部隊駐紮在了鞠居。正好在新築駐守的魯國守衛部隊也出來配合作戰,終於使衛軍和孫良夫,免予全軍覆滅的厄運。


  戰後,衛國為了表揚“新築”援軍的魯將仲叔於奚,就賞賜給他一個城邑。


  但是,這個仲叔於奚提出不要賞賜的城邑,而是要賞賜一些諸侯使用的演奏的編鍾樂器,可能這個人是個音樂愛好者。


  一般來說,當時編鍾之類的樂器,也是有規矩的,天子用的是四麵懸掛的樂器,諸侯是用三麵懸掛的樂器,大夫用的是兩麵懸掛的樂器,這個仲叔於奚就是要三麵懸掛的樂器,而且要求賞賜自己車駕馬鬃毛前麵的裝飾,這也是諸侯才能使用的東西,理由就是用來麵見衛君的時候使用,衛穆公就同意了。


  這個可是原則問題,不能用現在人的觀點來看問題,一個城池和一些禮節用的器物,按照現在觀點來看,當然是城池更為貴重,但是在那個時代,禮節性的器物是等於國家的信物,是禮製的標準,這就是越級了。


  對此,後來的孔子十分的不滿,很是發表了一番批評的理論,就是這個意思。


  其實,孔子的意思也就是說,衛國不懂的遵守賞賜有功的人的規矩,輕視國家信用的信物,就是衛國亡國的基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