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捧著左傳品春秋> 第156章 決戰前的鬥智(魯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春秋第一百二十六年)

第156章 決戰前的鬥智(魯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春秋第一百二十六年)

  烏雲密布。


  晉楚一場空前的大決戰就要開始了。


  其實一場戰爭,最精彩的往往並不是你來我往的廝殺,而是那些戰前或戰後的錯綜複雜的暗鬥,每場戰爭都是這樣,這場也是這樣,先說說交戰前的鄭國心態。


  鄭國——


  這次晉國和楚國的決戰,起因就是因為鄭國,目前鄭國已經投降了楚國,但是楚國能不能在這場大戰中,有絕對的把握取得勝利,也是未可知的一件事情兒。鄭國夾在兩個超級大國中,要想生存下去,就不能不去想點歪歪的道道,以求生存。


  為了保證在萬一晉國獲得勝利的前提下,不讓晉國將戰爭的責任歸罪於鄭國,鄭國還要再做一次“兩麵派”,鄭國先秘密的派人到晉國那裏打下基礎,這樣一來,表麵上是投降了楚國,暗地裏是占在晉國的位置,刀切豆腐,兩麵光,裏外都不得罪人。


  所以說,袒胸露背的,痛哭流涕的,不一定都是真誠的投降者,在生存麵前,一切都是浮雲。


  鄭國秘密的派出了大臣卿大夫皇戌到了晉軍軍營中,對晉軍的三軍將帥們說:


  “鄭國這次投降了楚國,就是為了鄭國的社稷不被消滅才不得已而為之的,其實對於晉國來說,我們並沒有二心,現在楚國的軍隊因為獲得了巨大的勝利,而驕傲了,三個月來,楚軍也很疲勞了,因此不設防備了,士氣衰落,隻要你們晉軍攻擊楚軍,我們鄭國軍隊一定跟著衝鋒,楚軍必敗,晉軍必勝。”


  晉國軍營內,還沒等主帥荀林父表達態度,副元帥先穀就搶著說:


  “打敗楚國,降服鄭國,在此一戰,晉國肯定會答應你的要求的。”


  下軍副元帥,欒書(欒武子)實在是忍不住了,幾天前,他對先穀的擅自行動就有很大的意見,本來這場仗,到底打不打,怎樣打,都在研究中,誰想到先穀竟然擅自進軍,把他們都給牽連進來了,如果一旦戰敗,自己也需要跟著分擔罪過,其實這和自己有什麽關係。


  今天,鄭國來信使,本來是由大帥對外答複,你先穀又搶著答複,看來你先穀已經把自己當成是三軍總司令了,不行,非要說說不可,於是欒武子就說:


  “我來說說自己的意見吧。


  自從楚國攻克了庸國內亂以後,楚君天天治理自己的國人,而且還教導他們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人生艱難不容易;災難來日不確定;戒備之心不可怠。


  楚君在軍隊中的教育:沒有永久的勝利;殷商紂王武力強,但是還被周王滅,時刻準備著,強兵練武,準備打仗。楚君以當年若敖、蚡冒貴族們,穿著破衣服,駕著舊車輛,開辟山林的事跡教育楚國人民,還用: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的道理做成口號。


  所以,前麵鄭國說楚國驕傲了,是不對的。


  以前,我們晉國的先大夫子犯(舅犯)就說過:出師有名就是理直氣壯,不講道理就是士氣衰落。這次我們做事,並不符合道德,直接跟楚國結怨,就是理屈,楚國是理直氣壯的。所以不是鄭國說的“楚國士氣衰落”的樣子。


  楚君親兵的戰車,分為左右二廣(楚軍的君王親軍部隊叫做“廣”),每廣有三十輛戰車並配有步卒,分為兩個部分,右廣在雞鳴的時候,開始巡邏,巡邏到中午就停止下班休息。然後就是左廣接替進行巡邏,一直到黃昏,再休息。軍營內貼身的將領,依次值班進行夜晚的巡邏,以防不測。所以說這不是鄭國說的楚軍不備的情況。


  鄭國的大臣子良,現在在楚國為質,而楚國的師叔是楚國很長尊貴的大夫,現在鄭國為質,兩個國家之間可謂是蜜裏調油,很是親密,鄭國來勸我們與楚國交戰,目的是什麽?

  其實目的就是:一旦我們勝利了,鄭國就來歸附我們,一旦我們失敗了,鄭國就歸附楚國,這就是用晉國和楚國之間的作戰勝負,來占卜或押寶自己國家的政治走向,簡直是太精明了,所以我們不能答應鄭國的要求。”


  看看人家欒書,有理有據,有內有外,一番論證,精彩至極,一下子就征服了在場支持大元帥的大將軍們,趙莊子(趙朔)說:“欒書說的太好了,按照欒書說的去做,必定能夠使晉國長久不衰。”


  趙括和趙同年輕氣盛,很想打這次戰鬥,他遠沒有趙朔的高度,於是就分辨說:

  “我們這次率軍前來,就是為了與敵人交戰,目的就是戰勝了敵人,征服鄭國這樣的屬國,現在有這樣的機會,還等什麽,按照先穀的意見辦就行了,幹——。”


  荀首哈哈一下,看了一眼大哥荀林父,對趙括和趙同說:


  “如果按照你們兩個人的意見,就是取禍之道注定要失敗的!年輕人啊。”


  晉國將帥們一團爭論,十分不和諧。


  楚國也沒有閑著,也開始了兩手準備。


  首先派人前往晉國很禮貌的談判,取得政治上和聲譽上的優勢。


  楚國的少宰來到了晉軍大營中,正好副元帥先穀出去巡營不在中軍大帳,隻有士會在認真的研究地圖,見到晉軍的主帥,楚國的使臣說:


  “大將軍——


  我們的楚君在年少的時候,就死了爸爸,而且遭遇了叛亂等艱難困苦,因此沒有時間上學,文化不高,不善於言辭,說話不知輕重,請晉國原諒。


  我們這次是按照楚國的楚成王和楚穆王的腳印,走的是以前的征服鄭國的老路,主要也是為了訓誡一下鄭國而已,怎麽敢和你們強大的晉國為敵?你們無需在這裏逗留啊。”


  這個隨武子士會很是賢良,有高度,有閱曆,有水平們絕對不是一個武夫,於是便回答道:


  “從前,周天子周平王命令我們的先君晉文公說:


  讓晉國和鄭國一起左右輔佐周王室,不能廢棄這個王命。現在鄭國不執行這個命令,所以我們的國君就派我們前來向鄭國問罪,怎麽敢勞動少宰的大駕呢,我們感謝楚君的問候和命令。”


  雙方都非常禮貌,大國之間的交往,就是禮貌中含著殺氣,這才是高手的對決。


  士會的意思暗示楚國,你們是跟著先輩的足跡來了,可是我們確實按照周天子的命令來的,誰厲害,誰更大,要走,也不是我們走,是你們楚國撤退。這就是外交戰。


  可是,那個立功心切的副元帥先穀不懂,等楚國的使臣剛走,他就巡查回到了中軍大帳了,才知道了剛才的事情,先穀認為士會的這個答複是在討好楚王,有損於晉軍的威風。於是,連招呼都不打,就直接派趙括跑步追趕楚國的少宰,並且更正晉國的答複為:

  “剛才,臨時代替中軍主帥答複的隨武子,向楚國答複的不對,我們這次是接受晉君的命令,把某些大國強加在鄭國的腳印,強遷出去。晉君給我們的命令是:無避強敵。


  所以,我們也是無法規避楚國君王的命令的。”


  很強硬,楚國少宰看著趙括,輕微的搖搖頭,笑著離開了。


  之後,楚國再次的派人前來晉國軍營講和,晉國也總不能老是上杆子的逼迫人家楚國,便答應了講和之事,就等著雙方說一個時間,簽訂盟約了,晉軍上下得意洋洋,認為楚國真的害怕了,這次太威風了,還沒開戰,晉國就獲得了勝利,一片喜氣洋洋,尤其是那個先穀更是神氣了,心裏說,要不是我強硬的答複,怎麽能夠換來這樣的局麵,楚國顯然是害怕了。


  楚國真的害怕晉國嗎,真的是來講和的嗎?

  不是,其實講和就是楚國麻痹敵人的一種策略,也是顯示楚國禮儀大國的風範,然後在火候差不多的情況下,再找個機會破壞講和,而且還要把這個破壞和平的責任,一定要推到晉國的身上,你說這個楚莊王厲害不厲害。


  怎麽推?就看看下麵的鬥將好戲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