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殉葬的惡俗 (魯文公六年,公元前621年,春秋第一百零一年)
秦國秦穆公的殉葬
魯文公六年,公元前621年,秦國國君任好,也就是秦穆公死了。
這個秦穆公太厲害了,他是秦國裏程碑式的君主,他給秦國的戰略方向的轉變,以及秦國的崛起,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後人將他也列入了“春秋五霸”的行列裏麵了。
他的死,給秦國也是帶了重大的損失,秦穆公先後麵對了晉國的晉惠公、晉文公、晉襄公三代國君,觀摩了齊桓公和楚成王的爭霸時代,他先後親眼看到了“春秋”的二代霸主,齊桓公和晉文公。並且親自參與了與霸主的各種角逐活動,讓秦國一點也不顯得遜色。
在這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裏,秦穆公的表現,也是絕不遜色。
秦穆公個和晉國是一對兒冤家。
“秦晉之好”的發端,就是他娶了晉獻公的女兒,兩國開始長期的友好發展,期間扶持了公子夷吾回國複位,成為晉惠公,又在“韓原之戰”中戰敗了忘恩負義的晉惠公,繼續保持著“秦晉之好”的良好關係,之後又扶持公子重耳回國複辟,成為晉文公,幫助晉國成為了春秋霸主,可謂之居功至偉。
但是成也蕭何、敗蕭何,搞個秦國和晉國蜜裏調油的是秦穆公,最後讓秦國和晉國翻臉的也是秦穆公,是是非非,很有意思。
晉文公重耳成為霸諸後,開始整合中原的諸侯,在對抗鄭國的時候,就拉著絕對的朋友秦國征伐鄭國,秦穆公也積極的參加了,沒想到就是這次的征伐,竟然成了晉國和秦國關係破裂的轉折點。
鄭國的大忽悠燭之武太厲害了。
燭之武的“東道主”的理論也太厲害了,要不為何這個詞能流傳到現在。燭之武偷偷的麵見秦穆公,苦口婆心的分析的秦國的戰略局勢,一下子就像是一個重錘,砸醒了秦穆公,因為此時的秦國已經基本上平定了關內平原戎狄,整個的陝西關內平原已經是秦國的勢力範圍了,秦國下一步應該如何走,是決定秦國發展的戰略性的決策。
秦穆公之前似乎還在苦苦的思索。
現在好了,鄭國的燭之武燦爛的思想精神,就像是一盞明燈點亮了秦穆公的胸懷,原來,秦國的發展方向是向東,進軍中原,所以東方的諸侯國以後才是秦國的工作對象,而晉國卻永遠是橫在秦國東進道路上的攔門石。
於是,秦國悄悄的撤兵了。
幸虧晉國手中還有伐鄭的另一套方案,否則真是進退不得,狠狠的讓秦國給撂了一大挑子,晉國上下群情激奮,非要懲罰秦國不可,隻有晉文公重耳是冷靜的,壓下了這個即將爆發的火山。
但是,這也隻能是暫時的壓下,因為火氣可以壓下,兩國根本的政策衝突,是永遠壓不下的。
果然,晉文公死亡剛死,屍體還沒有冷透,秦國和晉國的“秦晉之好”的關係,就徹底破裂了,“崤之戰”晉軍狠狠的埋伏了想好事的秦軍,在秦軍伐鄭未果的歸途中,殺得秦軍損失慘重,俘虜了秦軍的元帥。
從此,秦穆公又和晉襄公成了一對兒生死決鬥的冤家,雖然說年齡上有點不匹配,但是在處理事情上,雙方誰也絕對不落的下風。
所以說,秦國和晉國好的時候,是他建立的,秦國和晉國敵對的時候,也是他創造的,這就是秦穆公。
秦穆公這麽偉大,是不是一點缺點都沒有?
這也不是,因為秦穆公臨死卻辦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情,當然,如果用曆史的角度來看問題,這也無可厚非,但是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就有點殘酷了,到底是什麽壞事:
人殉!
對了,就是他死了後,用活人陪葬。先讓我們看一首詩經的描寫:
《國風·秦風·黃鳥》
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
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栗。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於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
維此仲行,百夫之防。臨其穴,惴惴其栗。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於楚。誰從穆公?子車針虎。
維此針虎,百夫之禦。臨其穴,惴惴其栗。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這是一首先秦的詩歌,在這個詩歌中,請注意提到的三句詩詞“子車奄息”、“子車仲行”、“子車鍼虎”,這三句,這裏指的是三個人,就是姓子車氏的三個大臣:奄息、仲行、鍼(zhen)虎。
這首詩歌的大白話翻譯就是——
交交黃鳥鳴聲哀,棗樹枝上停下來。是誰殉葬從穆公?子車奄息命運乖。
誰不讚許好奄息,百夫之中一俊才。眾人悼殉臨墓穴,膽戰心驚痛活埋。
蒼天在上請開眼,坑殺好人該不該!如若可贖代他死,百人甘願赴泉台。
交交黃鳥鳴聲哀,桑樹枝上歇下來。是誰殉葬伴穆公?子車仲行遭禍災。
誰不稱美好仲行,百夫之中一幹才。眾人悼殉臨墓穴,膽戰心驚痛活埋。
蒼天在上請開眼,坑殺好人該不該!如若可贖代他死,百人甘願化塵埃。
交交黃鳥鳴聲哀,荊樹枝上落下來。是誰殉葬陪穆公?子車針虎遭殘害。
誰不誇獎好針虎,百夫之中輔弼才。眾人悼殉臨墓穴,膽戰心驚痛活埋。
蒼天在上請開眼,坑殺好人該不該!如若可贖代他死,百人甘願葬蒿萊。
過去,君王死了,進行人殉,也是一種流傳下來的喪葬製度,但是人們還是非常的反感這個製度的,所以慢慢的就消亡了,我們看到了秦始皇兵馬俑,就是一種人殉製度的改良,用泥人來代替活的人殉。
根據曆史的記載,秦穆公死後跟著人殉的人,多達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就有這三個秦國的良臣,所以才有了這個詩歌,用來紀念或者說是控訴人殉的製度。
之前的商朝裏,商人相信人死以後,靈魂會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裏,墓葬是墓主在另一個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禮製辦事。奴隸主貴族死後,都用奴隸為之殉葬,以供其死後奴役驅使。
商以後,周、春秋、戰國、秦朝皆有殉葬習俗。
《墨子·節葬》篇說:天子殺殉,多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多者數十,寡者數人。墨子說的就是“春秋戰國”時期。
《西京雜記》載:
幽王塚甚高壯,羨門既開,皆是石堊。撥除丈餘,乃得雲母,深尺餘,見百餘屍,縱橫相枕藉,皆不朽。唯一男子,餘皆女子,或坐或臥,亦猶有立者,衣服形色,不異生人。
唯一男子應是幽王,百餘女子應是殉葬的宮婢、妃妾。
秦穆公的這次殉葬,為何會有這三個大臣跟著人殉,根據一些資料顯示,故事可能是這樣的:
當年秦穆公和眾位大臣,當然也包括這三個衷心耿耿的子車氏了,在一起歡樂的舉行宴會的時候,秦穆公感受到人生苦短的慨歎,就當場說:
“我們君臣一起非常的和睦,一定要活著的時候一起享受這個歡樂,在死了的時候也要一起感受人生苦短的悲哀,君臣一體。”
可能是,這三個大臣酒喝的有些多,上頭了,就拍著胸脯表示自己的衷心,一起舉杯共飲,並且說了願意永遠跟隨大王的話語。
馬屁,當時是拍的鎮山響。
沒想到,秦穆公真的死了,臨死想起了這三個大臣的話,就讓他們繼續跟隨自己,大家都很“快樂”,也都不“孤單”,這讓子車氏三個傻瓜愣住了,他們說出的話收不回來了,也隻好跟著一起殉葬了。
因此,到任何時候,人都不能說大話,酒後之言,不能當真啊。
這不,一下子,將自己的小命都送了。
不過,因此子車氏三人也留下了在詩歌中的姓名,否則什麽也不知道,頂多就是考古學家嚴重的一堆枯骨而已,這總算是對子車氏殉葬的一點安慰吧。
所以,秦穆公雖然是被秦國人民所稱讚的君王,但是臨死的時候,卻做了這樣的一件事情。於是君子們,對秦穆公進行了口誅筆伐,狠狠的批評了他一通,大致的意思就是:
秦穆公開拓了秦國的疆域增加了領土,東邊征服對抗強大的晉國,西邊圖霸北戎和夷人。然而,所以不能最終成為諸侯的霸主,是為什麽?就是因為他死的時候,拋棄了自己的臣民,讓這樣賢良的大臣跟著殉葬,況且秦國的先君們死的時候,尚且留下很多的遺德較好的法律,而秦穆公卻奪取善人和良臣及百姓的性命來舉哀,所以由此知道秦國從此很難在去東征了。
秦穆公死的時候,秦國的諡號是“謬”,所以秦穆公也可以稱為:秦謬公。
秦謬公死了,一百七十多個人殉也跟著死了,子車氏的三個良臣也殉葬死了。
秦國進入了一個重新調整的時代。
但是秦謬公的老對手,晉襄公的死,再次給晉國的政壇雪上加霜,導致了一幕晉國政變的流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