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捧著左傳品春秋> 第111章 秦穆公崤山收遺骨(魯文公三年,公元前624年 春秋第一百年)

第111章 秦穆公崤山收遺骨(魯文公三年,公元前624年 春秋第一百年)

  進入“春秋時代”的第一個一百年,晉國已經成為絕對的霸主國家。


  魯文公二年期間,晉國先後收拾了魯國和衛國,並且通過“垂隴之盟”將中原的鄭國、衛國、魯國、宋國、陳國都納入了自己為首的同盟體係中。


  為了對抗楚國,晉國開始逐步的收拾那些親附予楚國的小諸侯們了,這就是逐步的蠶食政策,擴大自己,就是變相的壓縮敵人。


  現在,大致在河南沈丘位置的沈國,就是一個親附楚國的小國。這就是需要中原諸侯們打擊的對象,這次的行動,不用大哥晉國出麵,魯國自願帶頭,於是魯國的叔孫得臣,匯合晉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一起攻打沈國,六個打一個,直接讓沈國的老百姓潰逃了。


  在《春秋》裏麵,潰,就是指百姓們背叛了他們的統帥而逃散;逃,是指統帥或這是將領們逃散。所以,現在連起來說“潰逃”,其實在那個時候,“潰”和“逃”是兩個不同的意思。


  所以說,在這裏交代沈國老百姓“潰逃”了。就是說,沈國的目前的局麵裏麵,既有下級拋棄了上級的“潰”,也有上級帶著手下“逃”的兩種情況。


  又一個楚國的小弟給解決了。


  衛國一看,心裏麵直哆嗦,暗暗叫聲幸運啊,也就更是老實了,要不是去年陳國的幫助,衛國重新轉而投入到了中原諸侯的陣營中,恐怕衛國也是落得這個下場,真是一身冷汗啊。衛成公趕快到陳國去答謝陳國去年的幫助和晉國的說和,老老實實的做起了晉國的小弟。


  晉國,此時是威風八麵,一副任何人都擋不住的樣子了。


  真的晉國就擋不住了?

  就在這時,晉國身後的秦國開始冉冉升起,也開始壯大了。


  我們曾經記得,在進入本書“春秋”開始年代的時候,秦國因為幫助周王室複國和東遷,立下了汗馬功勞,才在周天子的分封下,正式的建立的秦國,成為了正式的諸侯國。


  在這一百年的發展中,秦國始終默默無聲的前進著,那些江湖上的爭鬥,似乎和他們沒有關係,無論是鄭莊公的小霸,還是齊桓公的大霸,他們都因為自身的實力和環境,而無緣參加。


  直到了晉國的混亂後,秦國才開始登上了曆史舞台,但是那時候,秦國和晉國是通家之好,有著“秦晉之好”的傳統,雖然說,兩國中間曾有過一些不和諧的地方,但是都擋不住大的良好關係,秦國和晉國那時是一對好兄弟。


  當“春秋”的第二個霸主重耳登位後,秦國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家,尤其在秦穆公的努力下,國力成長的很快,關內的北戎基本上平定收複,於是秦國的國家政策開始發生轉變,由原來的“練內功”,變成現在的“練外功”,因為秦國要向中原靠攏,那麽晉國就是一道不可回避的牆。所以,秦國終於和晉國慢慢走上了對抗的道路,這是這兩個國家曆史必然的結果。


  之處,在開始的“韓原之戰”,是晉國多次的壓製秦國,秦國憤然反擊,一舉打敗了晉國,這是秦國第一次大勝晉國,也開始在江湖上逐漸聲名顯赫,不過“韓原之戰”還是因為兩國之間的糾紛而導致的,是晉國壓製秦國,而並非是“東進”大政策的衝突。


  之後的“崤山之戰”,才是兩國“東進”發展方向的激烈對撞,這是兩國無法調和的矛盾。


  但是,秦穆公很無奈的碰上了晉君所領導的一群餓狼,晉國的臣子太厲害了,晉國的整個的領導班子太強大了,這裏麵都是一個個的江湖高手。


  所以,導致秦國在先後的“崤山之戰”,“彭衙之戰”的失敗,兩國爭鬥中,基本都是秦國落在了下風。


  但是,秦國並沒有沉淪,而是繼續努力發展著自己的力量,這讓晉國也不得不刮目相看,誰都害怕死纏亂打的堅強對手。


  “崤山之戰”,使兩國反目成仇,讓“秦晉之好”成為了曆史。


  “彭衙之戰”,秦國終因實力不強,而連續的失敗,但是“彭衙之戰”的後果,卻在繼續的發酵和延續。其實,究其根源,還是“崤山之戰”的仇恨根本沒有解決,要知道在崤山的山溝裏麵,還散落著秦軍的屍骨沒有安葬。


  魯文公三年,公元前624年,秦國在“彭衙之戰”失敗之後,又隱忍了二年,軍事實力開始大漲,戰士們和將士們的鬥誌,已經非常高漲,用現在的話說“已經擋不住了”,秦國需要有個出口來讓將士們發泄一下了。


  尤其是秦國的大將孟明,更是夜不能寐,時刻準備著報仇,所以說這樣的對手,很可怕。也之所以晉國的趙衰才說:


  “下次秦國再來進攻晉國的時候,晉國是不能出戰的,要給秦國將士一次勝利的機會,否則,就會變成更大的洪水”。


  看來趙衰腦子裏確實有獨特的東西。


  這次,秦國征伐晉國,是秦穆公親自帶隊。


  秦國的將士們渡過黃河後,秦穆公下令,將所有的渡船全部燒毀,表示這次如果還是不勝晉國,連秦穆公都不回秦國了,這是很大的決心,也是準備玩命的節奏。


  秦軍士氣超前高漲。


  秦人渡過黃河後,馬上就攻取了王官和郊地,兵鋒銳利,勢不可擋。


  晉國看到這樣的情況,勇敢的架不住玩命的,還是退讓一下吧,就采取了趙衰的意見,晉軍堅守不出,隻要是你們秦軍不威脅晉國的首都,晉軍據城防守,避其鋒芒,也是一種很好的軍事策略。


  所以說,當年齊桓公、宋襄公、楚成王和秦穆公都說,晉國重耳太厲害了,主要是因為他手下的那些大臣們太厲害了,這是一群虎狼,在重耳死後,當年的那些大臣們還在發揮著主力的作用,這都是重耳留下的遺產。直到又過了二年後,他們才一個個的死亡和凋零,才開始讓晉國有了些許的衰退跡象。


  現在,就是這幫老臣和秦國英主秦穆公對決的時候。


  好在大家都是明白人,都知道這個仗該怎麽打,該怎樣的處理政局,這才是聰明人的對決。


  秦穆公當然知道晉國的這些情況,所以,雖然秦軍聲勢浩大,但是采取的手段卻攻勢適當,就是俗話說的:“雷聲大,雨點小”的意思。


  雷聲大,就是為了給秦國鼓舞士氣。雨點小,就是達到目的就收兵,絕不拚死血戰。血拚,對於兩國來說,都沒有好處。


  秦穆公一看晉國在陪著秦軍打一場很“默契”的戰鬥。


  也就順水推舟,從茅津渡過了通向崤山的大河,直到崤山後才駐紮秦軍。同時,下令讓所有的秦軍收集在“崤山戰役”中死亡的秦軍將士的遺骨,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安葬在崤山的兩側,並樹立的明顯的標誌,告訴所有的秦軍將士,這裏以後就是我們秦國為之奮鬥要到達的地方。


  等到那時,我們秦國強大了,這裏就是我們的疆土,所以才設立墓碑安葬所有的死亡將士,而不去帶回他們的遺骨,讓死亡的將士們知道,他們隻是暫時的守住在這裏,早晚,這裏就是秦國的疆域,那時,他們就和在家裏是一樣了。


  秦穆公這個,煽情的動員,簡直太厲害了,所有的秦軍將士同時發出了震耳的怒吼:殺——,殺——,殺——。


  秦穆公達到了軍事目的後,收兵回國。


  秦國繼續任用孟明,開始休養生息,處理關內後方的西戎地區的安定,秦國要想向東發展,沒有一個安定的後方,肯定不行,所以秦國此時的注意力,又轉向了國內,這才是秦國最後統一全國的最堅實基礎,這都是由於秦穆公的遠大卓越思想所致。


  因此,秦國的秦穆公是秦國成長中裏程碑。


  後來君子說:《詩經·召南采蘩》中:於以采蘩,於沼於沚;於以用之,公侯之事。


  意思就是:去哪兒采白蒿?去那洲與池采集。到哪兒用白蒿?在公侯的祭祀上使用。


  這就是表揚秦穆公作為一個國君,在選拔人才上能夠全麵的考察,在使用人才上,能夠深信不疑。孟明作為一個臣子,能夠努力工作不懈怠,遇到困難不畏懼,深思熟慮。大臣公孫枝(子桑)的忠誠,能夠替君王了解別人,舉薦善人。


  這就是秦穆公本人和他所領導的班子,做到了:“早晚努力不懈怠,忠心為民事君王”的境界。


  秦國,這個關在籠子裏麵的老虎,始終是晉國的威脅。晉國馬上調整國際關係策略,又上演了一場文化的好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