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晉文公助周勤王(下) (魯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春秋第八十七年)
(4)晉文公助周勤王
既然,正宗的周天子流落到了鄭國,鄭國鄭文公雖然很反感周襄王,而且還被周襄王派狄人所征伐過,但是周襄王畢竟是天子,到了鄭國,如果自己沒有動作和表示,這就是大逆不道的行為,無論如何要做點什麽。
於是,鄭文公咬著牙,帶著大臣孔將鉏、石甲父、侯宣多等三個人,一起到了“汜地”去慰問周天子及隨從們。而且,鄭文公將鄭國的私政主動向周天子進行匯報,為什麽要這樣?其實就是要表達一個意思,現在的周天子不是流亡到鄭國的,而是親自主動到鄭國視察工作的意思,這樣就可以避免“流亡”的尷尬說法,很有麵子了。中國老祖宗就很講麵子的,也就是自己糊弄自己的意思,這樣做,也算是鄭國很懂禮貌了,也就符合禮製了。
畢竟是周襄王是正宗的天子,而王子帶是造反的王子,兩個人地位有著天壤之別。周襄王充分的利用了自己身份的優勢,開始四處求援,創造聲勢,為自己日後的返回做好鋪墊,現在就等一個大旗出現了。
周襄王開始派人到各國進行通報,展開充分的政治攻勢。
周襄王的使者到了魯國,說:
“周襄王說自己沒有德行,得罪了母親寵愛的小兒子也是自己的弟弟王子帶,所以就現在野居在鄭國汜地,現在派人來告訴叔父一下”。當時魯國的國君,按照輩分來說:應該是周襄王的叔父輩上的同姓諸侯國。
魯國的大臣藏文仲連忙說:“敬愛的周天子受難在外麵,我們那裏敢不去慰問呢,馬上去人。”
周襄王還派了使者簡師父去了晉國;派了左鄢父到了秦國去報告;
先說秦國秦穆公接到這個消息後,馬上就發現這是進軍中原的好機會,於是把軍隊駐紮在了黃河的邊上,準備渡過黃河到鄭國迎接周天子回周王室的舊國都,準備再上演一番當年秦國助周的好戲。
同時——
晉國的重耳也接到了周天子的通知報告,這給重耳,也給晉國帶來的一個難得的機遇。所以狐偃就向晉文公建議,現在就是好機會,一定要趁著周天子的這次事件,大張旗鼓的助周,擁立周天子,這才是圖霸開始的節奏。
重耳一聽精神抖擻,馬上讓自己占卜大師給算了一卦,大師說又是搖頭,又是燒龜殼,擺蓍草,最後得出了“黃帝戰於阪泉的征兆”,就對晉文公說:“大王,很吉利,放心大膽的幹吧!”,晉文公一聽這個卦象,有些不好意思了,就說:“我不敢當這個卦啊。”
卜偃說:“沒錯,周朝的禮製並沒有改變,現在的王,就是古代的帝啊,地位都是一樣的。”
晉文公讓卜偃再重新算一卦,卜偃很認真的重新搗鼓了半天,得到了周易卦象中的《大有》卦,變卦為《睽卦》,卜偃神情堅定的說:“吉利,得到了‘公被天子招待’的卦,象征著戰勝之後得到天子招待的意思,還有比這個更吉利的卦象了嗎!”
晉文公終於放心了,晉國正式出兵幫助周天子回國。
同時,晉文公直接派人到黃河邊上,到駐紮黃河邊上的秦軍軍營中,找到秦穆公說了晉國已經出兵助周的情況,不用再勞煩秦國的軍隊出馬了,晉國部隊一定完成輔助周天子回國的光榮任務,請秦穆公放心。
秦穆公一聽,心裏非常的高興,他當然要幫助自己這個剛上位的女婿了,於是就撤回了秦軍,讓晉軍去辦理這件出風頭的事情。
紅旗招展,軍旗獵獵。
重耳帶領著晉國的三軍士兵威風凜凜的乘著戰船,順著黃河而下。
公元前635年,魯僖公二十五年,三月十九日,晉軍在晉文公的帶領下駐紮在了陽樊。晉文公馬上命令晉軍右軍包圍溫地,因為這裏駐紮著叛亂的王子帶和頹叔與桃子;命令晉軍左軍直接到汜地迎接周襄王,吹吹打打的返回了周王室的國都。
當年,夏天,四月初三,周天子周襄王在晉軍左軍的護衛下,正式的進入了王城國都,重新回到王宮執掌政權。另一隻在溫地晉軍右軍抓獲了太叔王子帶,當場在“隰城”將王子帶給殺了,總算是替周天子滅掉了一個爭權奪位的隱患,這讓周襄王十分的高興,晉君幫助自己解決一個難言之隱,周襄王充滿感謝晉文公幫助之情。
什麽也別說了,擺酒吧。
當年的四月初四,晉文公辦完了這些事情後,算是完成了全部的助周的人物,就正式的朝見周襄王。
周襄王太高興了,看著晉文公的樣子,似乎看到新的一代姬姓諸侯強國的升起,這可是自己同宗同姓的諸侯啊,和之前的齊國大不一樣,而且這個新興的強國始終沒有忘掉他這個周天子,主動勤王滅亂,這真是好的景象和趨勢啊。
周襄王安排甜酒招待晉文公,用盛大的禮節招待晉文公,用麥芽釀造的一夜而成的渾濁而甜美的甜酒招待重耳,這是當時“重禮而輕酒”的一種高級規格。
晉文公當然也十分的高興,借著雙方都高漲的情緒,晉文公再回敬周襄王的時候,腦子一熱,竟然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周天子能夠答應自己,但是,卻被回絕了。
什麽要求,讓周天子在這樣高興的時候都回絕了?
晉文公向周天子“請隧”。
就是說:晉文公要求周襄王準許自己死了以後,能用“隧”的墓室製造規格安葬自己。
什麽是“隧”的禮製,現在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當時天子的墓道有六條隧道,而諸侯的隻有三條,那麽晉文公就是要求自己的墓道也變成六條隧道的樣子;還有一種說法,過去天子的墓道是用隧道的形式,挖個洞直接通到墓室裏的,是隱蔽式的;而諸侯的墓室,隻是挖一條類似溝的通道接過去,是開放式的。因此,晉文公要求是隧道式的,而不是開放式的。
無論怎樣喪葬,總而言之就是死者的地位不同而導致的喪葬的禮製不同。
晉文公要求,已經超越了自己的地位,有和周天子的喪葬禮製接軌的意思。其實,這是當時人們對於喪葬的重視程度的表現,過去人視死如視生,就是這個道理。估計,當時的晉文公已經五十多歲了,屬於年紀很大的國君了,已經開始考慮自己死後的事情。正好有了這次麵見周天子的機會,周天子的什麽賞賜,都不如給個特殊的安葬禮製更實惠,所以,重耳就向周天子提出了這個要求。
同理,你晉文公這樣的看重喪葬,周天子也一樣會看重喪葬的。超越規格,就是在另一個世界中可能存在爭端的隱患,也是對周王室製度的破壞。周天子沒有答應晉文公,這肯定不行,要求太過分了,直接違反了禮製要求。
但是,周襄王不能生硬的處理這個問題,要耐心的對重耳進行教育和說服,以便讓晉文公做到心服口服,沒有意見才行,周襄王很和藹的對晉文公說:
“晉侯大人,我最親該的叔父,你且聽我說——
從前,我們周王室擁有天下的時候,規劃的國土疆域中,以周王室首都之外一千裏內的範圍,都叫做甸服,這個範圍就是周天子所有的,用來供奉上帝、山神、百川、和兆民使用的。
甸服之外的土地,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等級分封給了諸侯們。先王並沒有想從分封的土地中獲取利益,還是很簡樸的生活,宮中不過九個嬪妃,外廷官員不過九卿,這是多麽樸素啊,甚至還不如你們有些諸侯那樣的奢侈。周天子唯一的一點額外要求就是喪葬的形式與諸侯們有所不同而已,之所以這個樣子,也是為了體現出貴賤的區別而已。除了這一點,周王和諸侯們還有什麽不同的地方呢?
今天,老天爺降罪,讓我這個周王受到了懲罰。幸虧是重耳叔父的幫忙,才得到了解決,我的責任是守護先王留下來的府藏,如果我因為叔父的功勞而任意的發送先王的隧禮製度,就是叔父接受了,也會受到後人的譴責,批評我的做法。
其實,我那裏是吝嗇一個‘隧禮’製度啊,先人說的好‘改了佩玉就改了步伐’,所以說如果叔父準備要自己異姓稱王,那我就是再次的流亡,也會在所不惜的。如果叔父仍認為可以由我這個姬姓周王當天子,那麽叔父就是被分封的諸侯,這個喪葬的‘隧禮’就是不能任意更改的。叔父若能夠具有光明的德行,心懷天下,擁有了天下,‘隧禮’自然會有的,我怎麽能夠以私人的功勞來改變當前周禮的大法,以後我在怎麽發布政令呢?”
看著晉文公一臉沮喪的樣子,周襄王也有些不忍心了,看晉文公對自己的一番說教沒有反應,就繼續說:
“要不然,叔父自己也擁有土地,回去自己隨便用什麽禮節,我怎麽能夠知道,你自己看著辦也行!”
重耳非常清楚,這樣的事情自己辦了,就是天下共同聲討的對象了,就是反賊了,於是垂頭喪氣的打消了想法。
為了安撫晉文公的情緒以及獎勵助周的功勞,喪禮的規格不能給,但是土地可以給嗎。
於是,周襄王將陽樊、溫、原、椯茅等,原來屬於周惠王當初霸占的叛臣的地方,都一股腦的賞賜給了晉文公。這也不是個小事,因為晉國的疆域範圍,從這時候開始,已經延伸到了中原周王首都周圍的南陽地區了,在這裏建立晉國的行政區域,意味著隨時可以與周王室發生“親密”的關係,影響周天子的政治動向,晉國也可以正南八百的屬於中原核心區域的諸侯大國了。
但是,這些地區並不是很拜服晉國,他們心裏想:憑什麽原來我們屬於周天子管轄,現在一下子就歸了晉國管轄了,原來是中央直屬區,現在變成了省屬下轄區域,這不就是降級別了嗎,因此,反對晉國管轄的呼聲連連不斷。
首先發難就是陽樊不服。
晉文公馬上派兵包圍了陽樊,準備進行殘酷的鎮壓,就在屠殺老百姓的“重機槍”即將掃射的時候,人群中,陽樊人蒼葛舉起大手,一副大義淩然的神情放聲高喊到:
“住手——
雖然現在我們被封給了晉君,但是由於陽樊的老百姓還沒有習慣晉君的統治。
因此,殺掉陽樊人是不符合禮製的,俗話說:有了道德,才能以柔治理中國。而兵刑,不是針對老百姓的,而是在征服四方時候才使用的,難怪我們不敢服從你們啊,雖然說我們陽樊是個小地方,但是,你想想這裏誰不是周王室的親戚,陽樊從夏朝、商朝時,就有君王的後嗣居住,這裏還是周王室的軍隊駐紮所在地,有周王室的官員私家別墅,所以這裏除了官員之外,就是周王室的皇親國戚。
如果晉君為了平定不服而亂殺周王室的親戚,民眾將依靠誰?”
晉文公聽蒼葛的話後,連連點頭,說:
“這是個君子啊,要聽他的話”
於是,晉文公就把陽樊人給移民遷走了,具體遷到那裏,沒說,估計這些周王室的後嗣也都是些祖宗大爺們,沒有什麽用處,說好聽的是“遷走”了,說不好聽的,估計是趕跑了,留下陽樊城,慢慢的再移民晉國人前來吧。
剛處理完陽樊的事情,原城(河南省濟源縣)也鬧事了。
當年周王朝為了鞏衛周王室,就對有王室血緣關係的宗親,在首都周圍封了很多地方。其中原城,就是周文王一個兒子後代的封地,也是周王室宗親。
所以,被周襄王一下子劃給晉國,很是不服。
晉文公處理完陽樊後,接著處理原城的事情,晉文公命令部隊帶著三天的軍糧前往包圍原城。但是三天後,原城還是不投降,晉文公就讓軍隊離開了原城,這個讓原城老百姓非常的吃驚,派間諜出來偵查,被晉軍抓獲了,間諜說:“原城已經堅持不住了,估計再有一兩天就投降了”。
消息傳到了晉文公的耳朵裏麵,晉軍將領要求晉軍再堅持兩天,繼續包圍原城。但是,晉文公有了上次處理陽樊的經驗後,知道這樣的微小城邑型國家,是不能單純用武力解決的,還要用策略,這些地方地方雖小,但是身份卻很高貴,包圍了讓他們投降,麵子上肯定過不去,於是就對將領們說:
“如果我為了得到原城而失去了信用,這不好,既然我讓軍隊準備了三天口糧,就打三天。失去信用以後,我再怎麽指揮軍隊,寧可丟了這個小城,也不能失去信用。”
這就叫“言而有信”,撤退——
晉軍撤退到三十裏外的孟門,原城的老百姓聽到了這個消息,紛紛感到晉文公是個君子,就馬上投降了,並派人快速騎馬追趕晉君,告訴自己投降了,趕快派人來接受城池,雙方都很有麵子。
晉文公向寺人披詢問:原城的鎮守人員讓誰當?
寺人披,就是那個當年追殺晉文公的猛人,說:
“我聽說當年你在流亡的時候,趙衰帶著用壺裝的糧食,跟隨你長征。有時,即便是與重耳分別走了不同的道路前進,但在漫長的小路上艱難的行走,革命意誌卻非常堅定。而且就是餓的昏頭了,也堅決的利用這個機會,不吃自己所帶的食物,留給大王享用,這樣的革命幹部,是完全應該提拔的。
至於,原城應該派誰駐守,那時大王自己的事情,何必問我們這些下人呢。”
晉文公哈哈大笑,於是就任命了趙衰為原城的治理官員,稱為:原大夫。如果以後在讀書中提到趙衰時,以原大夫的名稱稱呼他的時候,千萬別以為這是指:趙衰原來就是大夫的意思昂!放在趙衰身上的“原大夫”稱呼,就是指:原城的大夫,原大夫。很多翻譯《春秋》的文章,都錯誤的翻譯成:趙衰原來就是大夫的意思,這就是讀書不求甚解的錯誤。
同時,晉文公還直接封了狐毛的兒子狐溱,為溫城的大夫。
這樣一來,這些原來不同意歸晉的代表陽樊、原、溫被收複了,其他的城池,也就順理成章的歸順了晉國。所以,從這時候開始,晉國的勢力範圍延伸了南陽這個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