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捧著左傳品春秋> 第78章 偉大的流浪者(入楚)(魯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春秋第八十六年)

第78章 偉大的流浪者(入楚)(魯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春秋第八十六年)

  (5)“退避三舍”之盟


  魯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


  楚國,原本是中原諸侯所瞧不起的國家,但是這幾年的風生水起,中原諸侯們已經不能無視,這個南方巨大強國的存在了。


  重耳一行前往楚國,也是充分的看到了這一點。


  大國、強國領導人的眼光,畢竟是很銳利的。當年齊國是霸主,齊桓公就熱情的接待了重耳;宋國是準備圖霸的國家,在國家十分困難的時候,也是重禮接待了重耳。隻有象曹國,以及已經沒落的鄭國,這樣二三流的國家,才會斤斤計較,目光短淺,所以說:觀念決定發展,發展反作用於觀念。宋國圖霸,有正確認識重耳潛力的觀念,決定了之後福報;齊國強大,注定有高瞻遠矚的觀念,善待了重耳,這就是高度。


  正夢想著稱霸諸侯的楚國,目光一點也不必齊國和宋國差多少,一眼就看透了重耳的重要性,楚國當然不會放過這樣一個機會的,所以重耳在楚國也受到了隆重的禮遇和接待。


  你看看,到目前禮遇接待重耳的國家是:齊國、宋國、楚國,都是“強中自有強中手”的江湖老大們。而拒絕善待重耳的是:曹國和鄭國,兩個江湖上二三流的庸手。


  楚國的楚成王,完全按照招待諸侯國王的待遇接待重耳。


  宴會絕對是國宴級別的,連續的上了九次的大菜,先後敬了九次的酒,這就是當時“周禮”中接待諸侯最高級別的“享禮”。楚君在酒席上,當場就送給重耳上百件的貴重禮物。


  重耳有些不好意思了,覺著自己就是個流亡的公子,這樣的待遇有些受不了,但是重耳身邊的舅舅子犯,卻勸重耳安心的享受,並接受楚君的禮物,子犯這樣對重耳說:


  “公子,我們本身就是流亡者的身份。但是,卻受到了楚國的以對待國君一樣的禮節,來對待我們,這說明什麽?這說明了是上天的旨意,讓楚國這樣來對待我們,如果不是上天這樣的旨意,還有誰能夠讓楚君這樣的對待我們嗎?俗話說,受人之恩,當湧泉相報,日後會有我們報答的時候。”


  其實,雖然說楚成王十分的相信鬼神,但是楚成王更相信的是當前的政治局勢。因為,晉國目前的狀態十分的不好,晉惠公奄奄一息,生命在搶救的過程中,而從秦國逃回晉國的太子圉,事情做的太不漂亮了,本身太子圉就有秦國這個強國為靠山,完全可以充分的利用。秦國之所以質押太子圉,也就是為了日後讓他當晉君的意思。誰知道,這個太子圉竟然拋棄了秦國這個靠山,私下的逃回了晉國,這是政治上的極大短見之舉。


  本身晉惠公已經在國內執政期間,搞的民怨極大,甚至於在晉惠公被俘虜的期間,國內出現了召回重耳的意見,後來是晉惠公身邊的大臣們努力的幫助,才得以順利的回國複位,那麽他的太子圉,就應該按照規矩一步步的發展。


  既然晉國國內的政治勢力中存在的幫派的分歧,就應該依靠秦國的強大的力量,為自己的登基做好鋪墊。你看看當年的魯國,以及齊國不都是這樣嗎。甚至於連太子圉他自己的爸爸晉惠公,也是在秦國的支持下才順利登基的。


  因此,逃跑是非常錯誤的一招臭棋,即便是國內有幾個公子因為太子圉在國外,可能會產生一些爭位的障礙,但是如果秦國出兵,再加上太子圉自己太子的身份,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目前,由於太子圉的逃跑,給秦國造成了極大不滿,秦國正在積極的觀察和進行相關的政治布局中,其中就有關於對公子重耳的一些支持的意見。


  楚成王是完全知道的,另外,這樣一個重要的棋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後晉國無論是太子圉和重耳之間的登基爭位,都是一個可以利用的環節。到時候,根據楚國的利益,說誰是正宗,誰就是正宗。這樣一來,楚國一下子就會不勞而獲的替代了秦國培養太子圉的付出。


  楚成王,是非常高明的一代君王。


  看著重耳在子犯的勸說下,坦然的接收了自己的宴會過程以及重禮,楚君大致猜出了重耳的內心思想以及子犯的意見,就哈哈大笑的對著重耳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


  “公子啊,假如在某一天,你真的回晉國成為了晉國的國君,你準備拿什麽,來報答我今天對你的禮遇啊?”


  重耳連忙離開座位,非常隆重的站在了大廳的中央,磕頭再拜的回答道:

  “大王,十分感謝你對我的重要禮遇,但是對於大王的這個問題,我考慮是這樣的:漂亮的美女和珍貴的寶貝,大王已經擁有了;什麽美女、鳥羽、牛尾、象牙、犀牛皮等等,本身就出產自楚國,大王根本就不稀罕;其他的什麽珍饈寶貝,也都是你楚王玩剩下的東西,我真的想不出拿什麽來報答你,這真要好好的想想”。


  楚成王點點頭,看著重耳,堅持的說:


  “雖然你說的都對,但是我今天就想聽聽你以後怎麽報答我。”


  重耳一看楚成王堅持要自己回答,心裏也在盤算,如果談到什麽寶貝、美女,顯得自己的格局太低,哪個國君也不缺這些東西,談到國家大事,領土等等問題,這又是現在不能談的問題,自己的弟弟晉惠公不就是吃了這個虧,這次楚君逼迫自己回答,估計也是為了看看自己和弟弟有什麽的不同,也算是考驗自己一下,回答的不好,恐怕會冷落的楚君的期盼之心,讓他對自己失望。


  於是,重耳就咬牙說道:


  “這樣吧,楚君,我重耳是個直腸子的人,不會藏著掖著鬼鬼祟祟的,既然大王這樣問我,那我就說句我心中想的實話吧!


  如果我重耳能夠托大王的福,順利的回到晉國成為國君,那麽就目前的國際局勢來看,中原的各路諸侯紛紛爭霸圖強,在此期間,難免可能會發生晉國和楚國交兵的情況,當然我晉國是永遠本著和楚國友好相處的精神。


  但是,大王,請注意,我說的是“但是”,如果真的發生了我們兩國兵戎衝突的時候,隻要是在中原地區相遇,我們晉國承諾願意自動“退避三舍”之地,以規避與大王的衝突,請大王考慮退兵。


  這是我重耳給大王的承諾。”


  楚成王一聽,重耳這個出乎意料之外的答複,也感到很有意思,便咄咄逼人的看著重耳,繼續問:

  “如果我不退兵,你會怎麽辦?”


  重耳,又給楚成王鞠了一個躬,淡淡的說:

  “大王,我隻有這樣了,先把今天大王給我的恩情暫且記住,戰場交往涉及到軍人的生命和國家的興旺,如果大王在我“退避三舍”後,仍不退兵的話,說明大王很有興趣與重耳比試一番,如果我重耳掃了大王的興趣,也是罪過。


  那麽,我就左手持著馬鞭和弓箭,右手拿著長矛和大刀,陪著大王走上幾個匯合,一比高低。”


  重耳說到這裏,似乎心中多年流亡的激憤情緒開始升騰,顧不得再隱藏自己的表情,而是高昂著自己的頭顱,和楚成王對視著,一副不可侵犯的樣子。


  成語“退避三舍”的出典:春秋晉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禮遇重耳,並問:“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重耳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軍行三十裏。後重耳返國執政,晉楚城濮之戰,晉軍果退三舍以辟之“。


  古時候,按照當時的行軍狀態,一天也就是三十裏左右,稱為一舍,三舍,就是三天的行軍路程,也就是指九十裏的路程。


  重耳的樣子,讓在一旁的楚國大臣令尹子玉看在眼中,非常的吃驚,他似乎看到了一個雄主的眼神,也看到一個強大的敵人,於是就在宴會後,悄悄的和楚成王說:

  “大王,根據今天宴會的情況,我請求直接殺死重耳。如果不殺死重耳,讓他返回了晉國,以後此人必定是楚國的強敵,不如現在除之。”


  子玉說的對不對?也對,但是子玉是從楚國的軍事角度考慮問題,站在臣子的角度上說話;可是楚成王卻不一樣了,他是從當前的政治大局考慮問題,站在國君的位置上思考。所以楚成王思考了一會兒,說:


  “不能這樣辦,我知道這個重耳非池中之物,俗話說,高手總是佩服高手,不要害怕晉國怎樣的強大,如果楚國所害怕的東西,就是因為我們自己不修德而導致的,要找自己的內因,不要強調外在的外因,我們為什麽要殺死晉公子呢。


  再說了,上天要是賜福楚國,又有誰能夠傷害到我們,誰又能讓楚國恐懼。”


  子玉說:“如果大王這樣想,那麽我請求將狐偃扣留下來作為人質吧。”


  楚王說:“不可以,這樣我們的努力全都白費了。


  《詩經曹鳳候人》中說: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意思就是:那個人啊,不能讓人稱心厚愛。這就是讓人們指出他人的過錯,既然我們知道這樣做是錯了,而且又要效法繼續做,那麽過錯就更大了,效法過錯的事情,那就是非禮的。”


  楚成王下定了決心要幫助重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