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宋襄公“假仁”縱敵( 魯僖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638年 春秋第八十五年)
宋襄公受了楚國的窩囊氣。
思來想去,覺著自己去年的那種“聯楚圖霸”的政策,是大錯而特錯了,想法簡直太天真了,楚國沒有信義,自己怎麽能夠想到聯合他呢,當時自己的腦子真是進水了,看來要改變政策,必須打垮強楚,自己的稱霸才能得到順利的實現。
你說,一個國家的政策,不能總是變來變去,甚至連個緩衝期間都沒有,一下子從一個極端,滑向了另一個極端。
現在實際上宋國的國力,還不足以和楚國相對抗,打打那些弱小的諸侯國還算是可以,但對付強楚,宋國根本就沒有勝算的把握。所以,宋襄公現在就是挑對手,也應該先挑個弱的,這倒好,宋襄公因為自己受到了楚王的侮辱,就壓不住火性,馬上就要對抗楚國,這就是政治上的不成熟,象是街頭愣頭小青年的樣子,睚眥必報。
楚國,當年齊國對抗他,都要聯合中原的諸多諸侯國參加,這樣才能對抗其進軍中原的野心,楚國正是由於害怕中原諸侯群起而攻之,才南北相安無事的。
如果僅是一個宋國,失去了其他諸侯大國的支持,根本完全不能對抗楚國,更何況楚國還有一圈的小弟圍著,單純是那個剛投降的鄭國,就夠宋國喝一壺的,這一點,連當時的小孩都能看清楚。
所以說,宋襄公大哥子魚,就是害怕宋襄公犯了這個倔勁,才說了“恐怕對宋國的禍患還沒有結束”的話,真是一語中的。
宋襄公回國複位後,磨刀霍霍準備大幹一場。
鄭國卻在這一年的三月份,國君再次的親自到楚國進行友好訪問,搖尾擺頭,一幅小弟探望大哥的樣子,這讓宋襄公十分惱怒,頓時想起了自己被楚國抓的時候,鄭國國君當場笑岔氣並說他是“書呆子”的情景了。
我這個“書呆子”,就先征伐鄭國,打楚國的走狗。
宋國征伐鄭國口號的就是:“征伐中原諸侯聯盟的叛徒!”,看來宋襄公此時還是要打齊桓公的旗號,可見人家齊桓公的聯盟多厲害,這才是真正的圖霸。
征伐鄭國,就是打楚國的臉。
楚成王當然知道這個道理了,而且知道,宋襄公其實就是咽不下被抓的那口氣。
兵來將擋,水來土屯。
鄭國剛投誠楚國,楚王當然不能見死不救,楚王當大哥的這點操守,還是有的。於是,楚國發兵征伐宋國,前來救援鄭國。宋襄公等的就是這個機會,正準備和楚國拉開架勢大戰一場,雪恥報仇,大哥子魚連忙勸阻宋襄公:
“大王,我的大王,親愛的弟弟。
不能打這次仗了,上天已經拋棄我們很久了,當年從我們商朝的滅亡,再到春秋的鄭國鄭莊公開始,宋國從原來的地主大哥位置,打成了貧農;然後又從中原的第一流的強國,打成了二流的國家,經過的南宮萬的事變,又變成了三流的國家。
幸虧,現在有弟弟你的存在,我非常的明白弟弟的想法,你想複興宋國,這點沒有錯誤,但是需要時間和策略,上天已經拋棄我們很久了,現在如果非要違背上天的意見,恐怕就得不到上天的赦免了,到那時,什麽都晚了”。
宋襄公現在已經紅眼了,血灌瞳仁,什麽也聽不進去了,似乎宋襄公從來就沒有聽過大哥的話,所以這次也不例外。於是宋襄公說:
“大哥,既然是說我們要修行自己的道德,勵精圖治,但是現在楚國不講義氣,不講規矩,更不講道德和禮治,尤其是鄭國,叛變投降,一副投降派的嘴臉,這還講不講“仁義”二字了,所以我要征伐他們,我還要繡一麵“仁義”的大旗,打著前往征伐這個不講仁義的國家。”
魯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8年,冬,十一月初一,著名的春秋無義戰——泓水之戰,爆發了。
泓水,現在河南柘城北三十裏位置,至今已經消失了。
宋國軍隊和楚國軍隊,分列於泓水的兩岸對峙。
楚國的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是勞師遠征,帶著救援鄭國和對抗宋國的戰略目的,連夜趕路,十分的辛苦;而宋國的軍隊高舉著“仁義”的大旗,以逸待勞,列陣等候著楚國的軍隊前來決戰。
楚軍到了泓水對岸,發現了宋君的列隊,有些猶豫,但是在楚國軍法的嚴厲製度下,楚軍開始渡河,前鋒部隊已經開始涉水,而大隊的人馬還在後麵繼續等候涉水,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按照兵法來說:半渡而擊之,是取勝的要義。
於是,宋國軍中司馬(參謀長),就針對這個局麵馬上的向宋襄公建議:
“大王,好機會啊,這真是天助我們宋國啊!楚國的軍隊很多,我們的軍隊少,正麵的衝突我們不占優勢,現在趁著他們還沒有完全的渡過泓水,大王,趕快下令出擊吧!”
宋襄公看著散亂的楚軍,微微的冷笑道:
“不行,我們是“仁義”之師,我聽古訓說:君子不困有困難的人,我們宋國之前雖然被楚國打敗過,甚至險些亡國,現在我帶領著著宋國的這些經過戰火淬煉的軍隊,打著仁義的大旗,都是君子,我是君子中的君子,所以不能趁人之危,等著吧!”
宋國的這個舉動,著實讓楚國大吃一驚,帶隊的楚國司令員趕到了河邊,看到已經開始涉水的前鋒部隊,心中暗暗的叫苦,但是形勢已經不可的挽回了,隻能硬著頭皮繼續過河,可是宋軍部隊竟然軍陣不動,威風凜凜,這是要幹什麽?
顧不了那麽多了,既然宋軍沒有行動,就全軍渡河,充分利用這個機會。不一會兒,楚國的軍隊全部渡過了泓水,但是隊形非常的混亂,有的在收拾兵器,有的在收拾濕透的軍服,有的在找自己的部隊,亂哄哄的散亂在河灘上。
此時,宋國軍中司馬又趕快的向宋襄公建議:
“大王,我們已經讓楚軍安全的渡河了,你也非常優秀的顯示了“君子”的風度,趁著現在楚軍不成隊列的情況,我們馬上出擊,肯定能把楚軍打敗,趕下泓水,亦不快哉。”
宋襄公一聽,又是搖了搖頭,然後命令自己的掌旗官,出陣走到軍陣的前列,揮舞著“仁義”的大旗,令軍人們齊聲用低沉的聲音呼喊“仁——,義——”,就好像是縣衙門裏麵的兩列班頭們,在縣老爺上堂的時候,高喊“威——,武——”的樣子一樣。
宋襄公回頭對軍中司馬說:“我聽先輩們說,君子不擂鼓攻擊未成列的軍隊,我們是君子,我們是仁義之師,不能這樣,等著楚軍列隊。”
宋國的軍中司馬,當場一口鮮血噴了出來,這那是君子,這是傻子,打仗是見血玩命的遊戲,哪有那麽多的規矩,所謂的大道理都是給“書呆子”看的東西,可是國君竟然真的當起了書呆子,但是大王畢竟是大王,三軍總司令,自己一個參謀還能說什麽,等著吧。
宋國的軍中司馬,隻好擦幹嘴角噴出的鮮血,退到一旁,等著楚軍的列隊,趁此機會,也好寫寫遺書,順便和身邊家將囑咐一下後事之類的活動了。
楚軍莫名其妙的看著宋軍的行動,負責壓住陣腳的弓箭手們,高度緊張,但是並沒有看到宋軍的進一步行動,而且還有一個人打著“仁義”的大旗的陣前揮舞,宋軍齊聲高喊的聲音,斷斷續續,由於方言不同,也不知道喊的是什麽,不過真的很象衙門過堂的陣勢。
楚國將領們趕快組織列隊,經過一陣子的混亂後,終於列好了戰鬥的隊形,雙方開始對陣了,目前是楚軍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宋軍經過宋襄公的兩次瞎指揮,都議論紛紛,不知道出什麽狀況了,隻好按照指揮員的要求,站在那裏“不動如山”,但是心裏麵直打鼓。
此時,宋襄公威武的站在自己的戰車上,看著楚軍列隊完成後,高喊一聲:
“擂鼓——,前進——”。
宋軍聽到鼓聲後,疑惑的舉著刀槍,開始衝鋒了。
楚軍此時的弓箭手已經全部就位了,如同下雨般的箭雨,紛紛落在了宋軍衝鋒士兵的頭上,頓時死傷一片,宋國軍隊開始猶豫了,宋襄公大怒,看著猶豫不決的部隊,親自駕駛著自己的戰車帶領衝鋒。看到宋軍開始氣餒,楚軍開始擂鼓,全體楚軍發出:殺——,的吼聲,軍膽頓時高升,楚軍開始衝鋒了。
兩軍廝殺在一起。
楚軍的人員優勢慢慢的占據了上風。戰鬥中,宋襄公的親兵衛隊都拚殺幹淨了,宋襄公已經是光杆司令了,此時,一直冷箭,嗖——的射向了宋襄公,隻聽到:“噗——”的一聲,宋襄公大腿中箭,但是宋襄公繼續咬牙堅持,高喊“仁義——”,戰鬥不息。
此時宋國的軍中司馬,看到宋襄公的危險狀態,連忙分開眾人,拚命殺到宋襄公身邊,拉著宋襄公就跑,宋軍士兵也已經堅持不住了,紛紛的丟下兵器四散而逃。
宋襄公滿臉流淚,看著漫山遍野慘死的宋軍士兵,仰天長歎:“我是君子,按照古訓作戰,打著仁義的大旗,怎麽還能遭到這樣的慘敗,難道上天容不下我嗎,為什麽——”
為什麽——,為什麽——,宋襄公的長歎聲,久久的回蕩在宋軍戰士屍體上徘徊不熄。
隻剩下,那杆繡著“仁義”的大旗,斜插在屍體堆上麵,在無力的搖擺。
***都說:宋襄公是“蠢豬式”的仁義。
但是,宋襄公似乎還沒有完全參悟這裏麵的道理,回到國內後,大臣們都議論紛紛,尤其是跟著戰死的宋軍將士的家屬們,更是怒氣升天,這那是打仗,這是在拿著我們家屬的生命,鬧著玩吧!
宋襄公卻在這次軍事失敗的總結會議上,發表了一通長篇大論,大致是這樣了——
同誌們,我非常沉痛悼念在這次戰鬥中光榮犧牲的戰士們,這是我的過錯。
但是我不理解的是:
根據古人的說法,有德之人,是不忍心傷害已經受傷的敵人的,不去捉拿在黑頭發中,已經有著稀疏白頭發的中老年人,古代人行軍打仗,不要憑借著險要的地形來取得勝利,什麽埋伏戰、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都是不正義的,所以我們是商朝的後裔,嚴格的遵守這些規定,不進攻還沒有擺好陣勢的敵人,這都是按照前人的規矩和兵書所進行的戰鬥,為什麽失敗了,可能是上天不保佑我們的原因吧!
大哥子魚哈哈大笑,當場就回答了宋襄公的疑惑。
“大王啊!你還不知道怎麽行軍打仗,打仗可不是書本的知識。如果說強大的楚國軍隊在河邊還沒有擺開陣勢,這就是上天在幫助我們。因此,因為敵人犯了錯誤進入了險境,我們進行進攻,這怎麽不可以。這是你違背了上天給你的機會,就是這個樣子,我還擔心不能完全取勝,你擔心上天和古訓幹什麽?
再說,我們軍隊麵前的都是我們的敵人,你不殺死敵人,敵人就殺死你,你還關心敵人是不是什麽有白頭發的老年人,先俘虜了再說,俘虜了後你再去講你的仁義。
訓練士兵,首先是讓他們明白國恥的道理,然後才是訓練他們良好的作戰技能,這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殺敵取勝。
如果說敵人受傷了,還沒有死幹淨,你就可以繼續殺死他,這怎麽能和不殺傷受傷敵人的道理掛鉤,如果你有這樣的善心,那麽開始就不用殺傷敵人,如果你可憐那些白頭發的老年士兵,你直接投降就可以了,何必在讓我們的戰士無辜死亡。
軍隊打仗,就應該根據戰場的情況靈活機動,專注有利的戰機作戰。鳴金擊鼓,是用來鼓舞戰士的士氣的,利用這些被鼓動起來的士氣,可以將敵人殺死在險隘的地方,楚國已經顯露出巨大的戰術錯誤,隊列不成,這正是你擊鼓戰勝他的好機會,別談什麽天意了。”
宋襄公默默無語,陷入沉思之中。
十一月初一開仗的“泓水之戰”,楚國完勝。
十一月初八的早晨,鄭文公帶著夫人羋氏和薑氏前往楚國軍營慰勞楚軍,這次楚軍出兵救助鄭國,並一舉取得了勝利,是個要慶祝的事情。
可是鄭文公竟然帶著兩個夫人前往,這真是難以讓人理解,估計是鄭文公也想搞夫人外交吧,畢竟羋氏是楚國的女人,所以順便帶過來見見家裏人,但是事情就開始發生的曖昧的轉向。
楚成王十分好色,大色鬼一個。
看到兩個美女少婦跟著前來祝賀,於是就刻意的表露一下自己的戰功吧。
楚成王讓自己的樂師為代表,首先舉行盛大的軍樂舞蹈,再次敲響得勝鼓,進行部隊的小規模檢閱,同時將斬獲的宋國士兵的大量的左耳朵,當場展示,表示戰功赫赫,將眾多的宋國俘虜,押著在大帳前進行遊行和展示。
搞的兩個婦人高聲讚歎,連連誇獎楚成王。
看著鄭文公這兩個美人,楚成王心裏頭很是癢癢,媚眼一個勁地瞟了過來,鄭文公心裏暗暗著急,隻能裝作看不見的樣子,低三下四的,一幅奴才的麵孔,這要是讓當年的英主鄭莊公看到,還不直接就給氣死了。你說,原先的一個中原一流小霸的國家,竟然淪落到這個地步。
按照當時古人的禮治,軍隊有戰事的時候,不能接近女人的用具。當時的婦人,迎送來自己家的客人,不能出大門;見到自己的兄弟也不能跨越過門檻,這就是俗話說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道理。這次鄭國的美女外交的行為,完全是喪失當時禮治的。
果然,舉行完這次的勞軍慶祝大會後,第二天,初九,楚成王就按捺不住了。
楚王找了個借口,親自的前往鄭國的國都進行回訪,搞了一個禮尚往來的活動,鄭文公當場舉行了盛大的高級國宴,招待楚成王。按照最高的標準,連續上九次的大菜,而且每次上菜,鄭文公都親自的向楚君敬酒,院子裏麵的桌子上擺滿了送給楚君的寶貝財物,還有六筐子的精美點心,真是登峰造極。
宴會一直舉行到了晚上,楚成王喝的醉醺醺的,要回大營,鄭文公和夫人羋氏送到城門口,羋氏親手攙著楚成王的胳膊,看著楚成王色迷迷的樣子,就安排了兩個鄭文公的姬妾陪同,羋氏竟然一起將楚成王送到了楚軍大營裏麵。
至於羋氏當晚有沒有回來,就不知道了,但是那兩個鄭君的侍妾,當然成了楚成王晚上的神女了。這真是沒法說了,鄭文公竟然連自己的老婆都犒勞了楚君,我們還能說什麽?
有些君子就說:楚成王會不得善終,甚至連男女之別,都分不清楚,所以說楚成王不能成就霸業。
這難道僅是楚成王一個人的過錯嗎?
宋襄公“泓水之戰”失敗,完成了他稱霸途中的第三步臭棋。
宋國和楚國的關係完全破裂了,不僅如此,宋國和齊國的關係也破裂了。因為上次的“鹿上之盟”中,宋襄公輕視了齊國國君齊孝公,齊孝公沒有簽訂盟約就生氣的返回了齊國。
這次,宋國和楚國的“泓水之戰”失敗,齊國趁機打劫,於魯僖公二十二年,春天,齊孝公帶領齊軍伐宋,包圍了宋國的“緡”地,打的就是“宋國拒不參加陳國組織的在齊國會盟,破壞中原和平”的旗號。
這對於宋國來說真是雪上加霜。
宋國北邊得罪了齊國,南邊得罪了楚國,就是齊桓公在世,恐怕也很難在這樣的局麵下稱雄了,而宋襄公並不是齊桓公,更不是神仙,隻是一個一廂情願的夢想者。
自此,宋襄公再也沒有爭霸的勢力和想法了,隻有好好的在宮內養傷,好在他還是在此期間,做了一件好事,為宋國積下了陰德,導致日後的報答。
什麽事?
我們還要接著說那個“偉大的流浪者”,因為這件事情和他密切相關。因為他流浪到宋國後,受到了宋襄公的隆重的禮遇,為什麽?事情還得從重耳開始從狄國逃奔到齊國後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