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大時代的夢> 第七十二章 桃花塢年畫(4)

第七十二章 桃花塢年畫(4)

  桃花塢年畫具有圖文並解、題材多樣、故事連續的特質。由於年畫銷售集中在農曆臘月,因此一般都是以表現喜慶祥和的熱鬧景象和祈福避邪等為題材。


  桃花塢年畫也不例外,其主要形式有門畫、中堂和屏條等,多以祈福迎祥、驅凶避邪為主,富含深刻的寓意。


  在題材上,桃花塢年畫除了和其他地方年畫共有的神像之外,還常常以描述城市生活和市民風俗為主,尤以風景、仕女和文學、戲曲、曆史故事最為典型。


  如戲文故事題材,表達了民眾對於英雄的敬仰,對善惡的辨別和對自由的讚美。娃娃美人類年畫多以娃娃、美人為內容,反映的是人們向往家庭美滿、多子多福的心理。


  桃花塢年畫中的精品之作《姑蘇閶門圖》是清雍正十二年(174)由當時蘇州著名年畫鋪——寶繪軒刊印的一幅年畫。它以大對屏的形式,左右雙幅合成全景,場麵宏大。


  年畫采用鳥瞰式構圖向人們展示了當年姑蘇城的繁盛。整幅作品主要描繪近處護城河兩岸和吊橋上下繁華熱鬧的街市,河麵上穿梭忙碌的各類船隻和遠處綿延的城牆街道、林立的帆檣,成蔭綠樹中隱約的樓閣以及高聳入雲的報恩寺塔。無

  論是街區、船隻,還是畫中00多個人物,每一處都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人仿佛身臨其境,置身於當年姑蘇閶門一帶的繁華市井與滾滾紅塵之中。


  類似題材的桃花塢木版年畫還有《姑蘇萬年橋圖》,僅從清乾隆五年(1740)到乾隆九年(1744)流傳下來的就有三幅,皆為鳥瞰式構圖,儼然一幅幅生動立體、千姿百態的江南城市日常生活的曆史畫卷。


  此外,江南市民所喜愛的戲文故事類年畫題材,大多以多張連續性畫幅來表現,如《楊家將》《西廂記》《孫悟空大鬧宮》《定軍山》等。


  這些圖文並解的作品更接近於當地市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形式。


  桃花塢年畫身處吳地,注定離不開吳文化的暈染。在桃花塢年畫中,有不少以蘇州一帶的橋流水、白牆黛瓦、枕河人家、蘇州園林等為主要內容的作品,充滿了江南水鄉的風俗人情和神韻,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和純樸清新的鄉土氣息。


  與北方年畫粗獷豪放、鮮明熱烈的風格不同,桃花塢由於受到明朝金陵、徽州書籍木刻版畫的影響,色彩清秀,風格較為雅致,年畫的畫麵構圖開闊深遠,帶有濃鬱的書卷氣和詩情畫意。


  據,當年名列明末蘇州四大才子之首的唐寅不僅在桃花塢年畫的興盛地——桃花塢一帶居住生活,他還親手繪製過年畫畫稿。這雖然隻是傳,無據可考;但多少能夠明,桃花塢年畫在藝術形式上受到江南士人文化的影響與熏陶。


  與其他地方的年畫相比,桃花塢年畫更為精細雅致、溫婉細膩,它與蘇州的古典園林、昆曲以及蘇繡、蘇雕、蘇扇、蘇箋等一樣,處處體現出江南水鄉細致、精到、雅趣的風格。


  在傳統民間年畫中,蘇州桃花塢年畫的色彩是最淡的,其風格冷峻內秀。可以,蘇州桃花塢年畫是俗文化中雅的代表。桃花塢年畫的色彩以桃紅、大紅、黃、綠、紫、淡墨為基本色,熱鬧喜氣中透著樸實清雅之美。


  特別是清末民初開始,桃花塢年畫在戲文故事題材上使用紫色,並逐漸將紫色擴展到其他題材,為自身打上了更為鮮明的藝術印記。


  桃花塢年畫主要是用色版來套印,一版一色,最細膩的年畫甚至需要使用幾十塊不同顏色的色版來印製,它更強調用版來作畫,更突出的是版味,而不是像楊柳青年畫那樣,在用版印製之後還需要有繪和裱的環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樣也會孕育一方文化。蘇州傳統文化中具有士人文化的顯著特征,曆來以精細雅致的風格而獨樹一幟,這種文化影響注定了桃花塢年畫在構圖上追求豐滿而均衡的藝術風格。


  從前述的《姑蘇閶門圖》中,我們不難看出,整個畫麵的構圖豐滿但並沒有讓人感覺擁堵。作者在遠近虛實的變化中尋求均衡的效果,但依然能生動地表現閶門一帶的繁盛,令人絲毫不覺得刻板。


  縱觀整個畫麵,我們會覺得它與國畫似乎有著相似之處,又有著明顯的差異。


  桃花塢年畫非常注重的“美”,不單單表現在畫功的精美上,還表現在線條的流暢處理上,以及構圖的細膩程度上。


  以桃花塢年畫中知名度頗高的《美人插花圖》為例,美人的一顧一盼,一嬌一嗔,都被細致入微地刻畫出來,令人動容。


  桃花塢年畫以木板雕刻,在板材的選用上甚為講究。為了防備板材變形、開裂,一般會選擇質地堅硬、木紋細密、光潔無節疤且不易裂開的板材,梨木常會被用作刻版材料。


  一幅上乘的桃花塢年畫在線版刻製上,不但講求線條流暢,經久耐用;而且特別強調能富有版味,再現原稿的風貌。


  總體來,桃花塢年畫有極富裝飾性的美感和浪漫主義色彩,它以鮮明突出的主題、明快簡潔的線條、生動質樸的形象以及細膩的構圖和細節表現,完美地展現了江南水鄉的秀美,把觀者帶進令人陶醉的煙雨江南。


  當年,桃花塢年畫的銷售地區除江、浙、皖外,還遠及贛、鄂、魯、豫和東北廣大地區。清代,每到農曆九月,蘇州的桃花塢及山塘一帶便熱鬧起來,人們挑擔推車,遠道而來,多以米、花生、瓜子和油等換取年畫。


  當地年畫的銷售一般分為畫鋪兼營、攤販推銷和肩販兜售三種。值得一提的是肩販,他們把年畫背在身上,走村串鎮,每到一地,油紙一鋪,年畫一攤,邊賣邊唱,吸引買主。


  這些唱詞來源各有不同,或祖傳,或創新;唱腔也不盡相同,有的類似山歌調,有的介於山歌與順口溜之間,唱詞通俗詼諧,趣味盎然。


  明末清初以來,桃花塢年畫一直影響著上海、揚州、南通、南京等地的年畫藝術和市場。


  上述地區紛紛效法蘇州生產年畫,其中許多畫商將其畫稿委托桃花塢畫鋪代為刻印;有的則在桃花塢年畫圖樣的基礎上翻刻和印刷,其風格與桃花塢年畫大同異;還有的則學了桃花塢年畫的刻印技術、工具、色料後,在當地自立門戶……這些地方的年畫藝術雖融匯有當地特點,開創了新的風格,但畢竟源出桃花塢。


  清鹹豐、同治以後,桃花塢年畫一度向上海校場遷徙。上海校場位於上海老城區城隍廟附近,原為上海縣駐兵演武之處。自清嘉慶以來,廟會興起,逐步形成商業區,年畫商也沿城隍廟設店經營。


  1860年太平國東征期間,蘇州桃花塢一些年畫店為躲避戰亂遷聚於此。清末,上海經濟迅速發展,市場繁榮,大批蘇州畫家、工匠先後受聘於此。


  因此,上海校場年畫應該是屬於桃花塢係統,其發展主要是清同治至光緒的近50年間。在這一曆史過程中,它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桃花塢年畫的香火,最終還是在家鄉蘇州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


  晚明以來,在利瑪竇、郎世寧等西方傳教士和畫家的影響下,基於實證主義的幾何透視學開始影響我國的繪畫作品,對中國繪畫了解和掌握空間原理起到很大作用。桃花塢年畫也受到這種繪畫技巧的影響。


  清雍正、乾隆年間,桃花塢年畫中的一些作品出現“仿泰西筆意”(《山塘普濟橋圖》)、“法泰西筆意”(《全本西廂記》)、“仿大西洋筆意”(《靈台行樂圖》)等題識,桃花塢年畫的創作者開始以西洋繪畫技法生產、表現一些社會風俗類的畫作,呈現出別開生麵的西洋趣味。所謂泰西,通俗來講,指的就是西方。


  桃花塢年畫對泰西筆意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首先,桃花塢年畫的寫實手法吸收了西洋繪畫的透視法則。像是《姑蘇萬年橋》《姑蘇閶門圖》等都運用了這一原理。


  這些作品的畫麵布局由近及遠,由大及,比例也比較協調,空間層次的深度和廣度得以展現。其次,桃花塢年畫首次以科學的方法運用明暗光影的知識,打破中國年畫固有的表現形式。


  很多描繪大型場景的桃花塢年畫,畫麵光線統一,準確描繪物象因光線照射而形成的光與影。第三,桃花塢年畫在製版等方麵同樣也受到西方版畫的影響。


  中國傳統年畫墨色僅有一次印刷,並沒有深淺墨色的二次印刷。而桃花塢年畫有部分作品分墨色深淺兩版印刷,然後再以手工敷暈色彩。這種西式版畫處理手法使畫麵層次更為豐富,空間更加廣闊。


  桃花塢年畫不僅吸收著西方文明的精華,它還隨商船漂洋過海到日本,影響了日本浮世繪的藝術創作,並通過浮世繪間接影響了歐洲的繪畫藝術,桃花塢年畫因此被海外媒體譽為“東方古藝之花”。


  在日本古典美術中,浮世繪的知名度最高。“浮世”乃瞬息即逝的塵世之意。浮世繪是江戶時代以江戶市民階層的審美情趣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風俗畫,其發展和印刷業有密切的聯係。


  浮世繪樣式的發展主要是在木版畫形式上進行的,因此人們提到浮世繪,往往就是專指木版畫形式,其中以刻繪美人畫和風景畫等居多。


  明末清初,桃花塢年畫就已經流傳到日本。有研究稱,日本的浮世繪在桃花塢木版年畫的影響和啟發下進入新的藝術境界:“中國年畫感動了日本浮世繪版畫家,浮世繪的新構思無不以此參考。”


  桃花塢年畫對浮世繪版畫的主要影響,首先是透視和明暗畫法的運用,並成為“西畫東漸”大背景下,向日本輸入西畫技法重要的“二傳手”。


  浮世繪的色彩起初與桃花塢年畫的色彩有著相似之處,僅有單一的墨色,後來才出現赤版,以紅為主,再加印黃和綠。這種印製版畫的技術,在色彩、人物造型、構圖等形式上都受到桃花塢年畫的影響。


  在浮世繪中,還出現模仿桃花塢年畫的作品。二者的相同之處還包括組圖係列的形式、續繪的構成(數幅畫麵擁有相同的背景)等。


  桃花塢年畫傳入日本後,又通過浮世繪輾轉傳入歐洲,對歐洲19世紀興起的後期印象派油畫的技法和風格產生重要的影響。


  浮世繪中的前縮透視法、散點透視法及重疊透視法,被馬奈、莫奈、塞尚等印象派畫家運用到他們之後的繪畫之中,對西方繪畫產生深遠影響。


  在莫奈的《睡蓮》係列作品和馬奈的名作《吹笛少年》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浮世繪的影子。追根溯源,這其中也有桃花塢年畫的功績。和日本浮世繪一樣,桃花塢年畫為世界繪畫藝術的進步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清康熙年間,桃花塢年畫得到發展;至雍正、乾隆時期,更為興盛,與津楊柳青年畫齊名,史稱“南桃北楊”。


  近代社會劇變之下,蘇州繁華不在,桃花塢年畫逐漸失去當年的榮耀。太平國時期,蘇州年畫遭戰火破壞,元氣大傷。加上西方現代印刷技術的傳入,大量石刻年畫傾銷,桃花塢年畫逐漸喪失原有的城市市場,走向衰落。


  新中國誕生,桃花塢年畫獲得新生。1956~1959年,桃花塢年畫藝人試印水印木刻《屈原》《蘆葦鳥》及詩箋、《1957年春牛圖》和陳老蓮的《水滸葉子》等作品,刻印俱佳,紙墨精良,受到郭沫若、傅抱石等文化大家的讚賞。


  改革開放之後,出現桃花塢年畫創作的又一個高潮,一大批題材新穎、形式生動的年畫作品相繼問世,受到社會好評。


  作為中國的傳統手工藝,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已不單單是一種用來美化居住環境、烘托節日喜慶氣氛的裝飾繪畫藝術,它代表了在幾千年的文明發展過程中,人們對於避邪驅鬼、驅災禦凶、祈福迎祥等美好意願的追求,更是一種傳統文明的延續和發展。


  一個偶然的機會,從一位朋友口中聽到蘇州桃花塢地區的舊城改造,於是就扛上相機,去找唐伯虎《桃花庵詩》中的風雅。到達蘇州桃花塢大街後,已經遲來一步,桃花塢周邊已被拆成了一片廢墟,就連唐伯虎故居也已成為斷壁殘垣。


  桃花庵被毀,桃花仙已逝,桃樹也不見蹤影,心有不甘,扛著相機穿村過巷,終於柳暗花明——在唐伯虎破敗的故居旁發現一個幽深的院落,青磚圍牆掩不住滿園秀色。


  雕花的門簾上刻著兩個俊秀的繁體字:樸園。推開虛掩的大門,更有水榭樓台。心中暗喜,決定把這兒當成蘇州園林來遊玩。


  古時,桃花塢大街是蘇州才子聚集地,而桃花塢年畫,則是將文人畫的風雅通過喜聞樂見的民俗形式來表述:傳遞祈福迎祥的《一團和氣》、《花開富貴》;用來驅凶避邪的《神荼鬱壘》、《鍾馗捉鬼》;時事風俗的《洋燈美人》、《蘇州火車開往吳淞》;講戲曲故事的《三笑煙緣》、《穆桂英大破門陣》……


  清乾隆時期,桃花塢年畫發展至巔峰:年產量高達百萬張,與津「楊柳青」齊名,成為我國南北兩大民間年畫中心。桃花塢年畫不僅行銷全國,還遠及南洋、日本。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日本浮世繪的形成。˿E;╄E00;E0B;大時代的夢A;E66;6B;D;ᨬAB0;AE0;XB;E00;AF6;_F4;ȂD;D9;▅BF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