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建盞(3)
日本國寶級建盞器形大多為標準束口,周正無形變。胎體選料粗礪,器壁厚實,口沿扣金邊。 宋達又從手機裏翻出一張建盞的照片,隻見該盞燒成釉色呈濃重黑灰色,釉汁濃厚,有明顯垂墜感。黑釉色澤深沉悠遠,油滴斑點遍布器物全身,自下而上逐漸變得稀疏,斑紋圓潤無暇,均呈現金屬鏡麵感,光照下可現金銀二色輝光。 宋達手指向左一劃,手機上有展現出另一張照片,是彩油滴盞,也為標準束口盞,施黑釉肥厚,外底足露鐵褐色胎,油滴斑紋圓潤且帶有紫色、紫紅色光彩。 宋達告訴藍桉,靜嘉堂除稻葉目之外,還藏有一隻頗受矚目的油滴盞,就是這隻大撇口油滴盞。該盞是日本館藏名盞中,極為特殊的一隻建盞。 其他日藏名盞(國寶、重要文化遺產級別),器形清一色1口徑標準束口盞,隻有這隻是撇口,而且是口徑1的大型撇口盞,重量超過一斤。 此外,該盞底部刻有清晰的「新」字,是幾大日藏名盞中唯一帶底款的(四隻國寶建盞都無款)。 其器形作為大撇口,無變形,且舒展優雅,僅一點細微修補,幹口極窄,流釉恰到好處;油滴斑呈純淨的銀色,且直徑大,有立體感、層次感,保持卵狀。 傳承之外,這隻油滴盞本身的釉色表現也非常典型。典型的不僅在於它清晰圓潤、分布均衡的銀油滴斑紋,標準的束口器形,同時在於它帶有明顯的燒製時留下的痕跡——粘底和砂眼。 建盞高溫厚釉高鐵胎的燒製方式,導致釉水容易流動粘底。新盞若粘底就不會出廠,但老盞中油滴實在太少有,這隻油滴盞隻有底部粘連,其他部分未粘連,切開粘釉部分,其他部分依然是完整的,依然成為傳承有序的名品。 這隻油滴盞可以證明,有粘底和砂眼等瑕疵,並不影響一隻建盞成為舉世聞名的頂級作品。 一隻建盞的珍貴程度,最關鍵的還是其釉色表現能有多大的上限。如果釉色一般,再完整也躋身不了頂級行列。釉色如果出眾,沒有嚴重影響完整性,仍然是珍品、精品。正如老盞藏家中流傳的“寧玩殘精,不玩普全”。 建盞因工藝緣故,產生精品太難,宋代龍窯燒油滴,更是難上加難,能有如此品質的油滴斑,那點粘底已經不足道矣。 宋達又翻出另一隻曜變建盞的照片,同理,仔細觀察也有瑕(不過是流傳過程中導致),但與它們驚為人的釉色相比,完全是瑕不掩瑜。 雖然不是“值萬匹絹”的曜變,但是藍桉發現,此盞斑點圓潤清晰,由深到淺頗具層次感,且帶有淡淡類螺鈿彩光。 多數日藏建盞都會扣金屬邊,而這隻沒扣,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口沿的狀況——有細的油滴分布,幾乎無幹口,且施釉肥厚。龍窯內的氣氛、溫度要恰到好處,方有如此釉色表現。 藍桉忍不住讚美道,“這隻建盞束口器形端正,露胎處看似粗獷,修足卻很用心,整體頗具優雅質樸之美。是建窯油滴盞中頗具代表性、藝術性的作品。難怪會被日本文化廳定為重要美術品。” 【推薦:ㄒㄨㄒ016 一個超【十萬】完結站,手機輸入(Τ0⒗см)可直接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