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流寇> 第七百五十七章 監國三大事

第七百五十七章 監國三大事

  紀念花木蘭,要學秦良玉。

  對於秦良玉這個正史唯一承認的女侯爺,陸四那是打心眼裡敬佩的,尤其是秦家在對后金作戰表現出的忠烈讓人動容。

  崇禎在世時對秦良玉也是推崇,特製御詩四首褒揚秦良玉,大順雖是建立在明朝之上,但陸四對於明朝過去的正統是予以承認的,在很多領域也是順承明制,如此,即便秦家曾與農民軍戰鬥過,但陸四依舊對秦家高看一眼,不吝封侯。

  印象中,秦良玉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病逝時間也就這一兩年,因此陸四便要抓緊招降秦良玉,一來是表達自己對秦良玉的敬佩之意;二來也是希望能夠通過招降秦良玉來影響川、貴各地的土司。

  不過,雖自己誠意滿滿,但秦良玉多半不會來降,因為她對明朝太過忠貞。故而陸四也做了兩手準備,一是秦良玉來降最好,若不來降則使入川部隊先平定石砫以外地區,暫不予消滅秦良玉。

  當年張獻忠入川,四處招降土司,獨不去石砫,想來這位八大王內心深處對秦良玉這個女英雄也是相當敬佩的。

  交待完秦良玉的事後,陸四草草吃過飯便命召開行營會議。

  會議主題有兩個,一是西北各地土司問題;二是烏斯藏問題。

  由於陸四明令興國公李過、甘陝總督孟喬芳、陝西巡撫張國柱、甘肅巡撫汪兆齡、青海巡撫艾能奇對土司問題採取鐵碗手段,即不降者堅決予以消滅,原土司地盤改土歸流,徹底消滅蒙元及前明留下的土司勢力,以實現國家對西北地區的真正統治。

  這個命令無疑侵犯到了西北各地土司利益,導致一些地方發生土司聚眾抗拒大順事件,不僅一定程度影響大順對西軍殘部的用兵,也使得當地的治理難以落實。

  一些大順任命的地方官員對上面強制要求「改土歸流」,結果導致已經投降的土司復叛也怨聲載道,不少官員在這件事上明顯消極怠工,使得「改土歸流」這一大順監國親自製定的國策難以落實。

  故,陸四必須從「中央」層面主持召開一次會議,除了要統一大順上下層官吏的思想外,也對土司問題給出一個戰略性的解決方案。

  出席這次會議的除了兵政府侍郎賈漢復、提督高一功、劉體純等順軍高級將領外,還有擬任禮政府尚書的鞏焴、擬任吏政府尚書的宋企郊、擬任兵政府尚書的陸之祺,這三人都是當年李自成在北京任命的六政府高官。

  當初陸四為了儘快構建中央政府框架,以及對原大順政權的安撫,六政府尚書除了一個刑政府尚書陳不平是他的老淮軍底子,其餘五人都是老岳父生前任命的。現在除戶政府尚書喻上猷依舊下落不明外,工政府尚書寧紹先已經在北京「坐堂」,鞏焴、宋企郊、陸之祺三人則是於最近剛剛從家鄉來行營「報到」。

  鞏焴是前明崇禎四年進士出身,此人當縣令時愛民如子,體恤百姓,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因此離任之時,所任林縣男女老少夾道遠送,哭聲一片,自發為這位鞏知縣立生人祠。

  李自成攻陷西安時,鞏焴時被明廷補授河南學政、布政司參政,不過鞏焴未及上任就被圍於西安,后從城中逃出隱藏於終南山下。李自成改元永昌時百官皆推薦鞏焴,稱其是文武全才之士。李自成也聽說鞏焴是好官,所以便任其為禮政府尚書,然而鞏焴避隱未仕。后李自成兵敗,鞏焴也堅不降清,隱居家鄉官家洞,發誓再不做官。

  按理,鞏焴雖被李自成任為禮政府尚書,但並沒有在大順出仕,所以不應再為大順禮政府尚書,可時負責政務院的左輔顧君恩卻對鞏焴推崇倍至,因此仍將此人列為大順禮政府尚書人選,且是唯一。

  陸四沒有反對,便使人尋訪鞏焴,查出其於家鄉官家洞隱居,特派侄孫陸義良前去拜請鞏焴出山就任。

  鞏焴卻是不肯,陸義良來了脾氣,竟命人在官家洞外面堆積柴禾,想將鞏焴熏出來,結果差點沒把這位鞏尚書給熏死。

  陸四知道此事大罵侄孫胡來,趕緊又派高一功往官家洞再請,並向鞏焴表達他這監國的愧意。

  高一功還是沒能請來鞏焴。

  陸四不放棄,又叫甘陝總督孟喬芳去勸。

  鞏焴還是不肯。

  陸四雖沒有三顧茅廬,但接連派人三請都請不來鞏焴,也是來了心氣,竟直接命人頒諭,說鞏焴再不來行營,便盡殺鞏焴家族,屠其家鄉。

  這回,鞏焴來了。

  不等這位老尚書張口罵大順監國殘暴,陸四搶先開口喝問於他:「你做明朝官時,百姓皆說你是好官,既是好官便當為百姓謀利造福,何以躲在那洞中不為百姓出力?」

  不待鞏焴反駁,又道:「你不做我大順的官,於我大順又有什麼損失?尚書高位,你不做有的是人做!但你可知你不做我大順的官,卻是害了這天下的百姓!因為這天下少了一個好官!」

  言罷,又上前握住鞏焴雙手道:「可能先生心中有氣節,要為那朱明守忠貞,可如今天下大勢已明,我大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致力於天下一統,結束二十年來災亂,還百姓太平,給百姓活路,先生這氣節於這天下蒼生又哪個重?」

  幾番話一說,鞏焴張了張口卻是默認了。

  倒不是大順陸監國的話對他有多大打動,實因他要不答應的話,族人要死,家鄉人也要死。

  相比鞏焴這個被強弄來的禮政府尚書,宋企郊這個吏政府尚書、陸之祺這個兵政府尚書卻是識趣的多,早在聽聞大順光復北京便已有了出仕之心。

  所以在大順監國又一次親自派人尋訪他二人後,於民間消失一年多的兩位尚書終於現了蹤跡。

  宋、陸二人包括鞏焴能被李自成欣賞任用,自是都有本事,非一個清官可以形容。

  西北局勢,三位就了如指掌,而這些恰恰是泥腿子造反的順淮軍將領們所不知道的。

  好比為何皇帝都需翰林學士,因為好多事情和典故等,都在這些飽讀經典的學士肚中。

  因此行營會議之初,便由兵政府尚書陸之祺於與會眾人簡單說了當下西北土司問題。

  陸之祺首先說土司問題實際是蒙元時期留下的一個弊政,而土司勢力又分西北土司和西南土司。

  西南土司有名的就是萬曆年間造反的楊應龍,天啟年間造反的奢崇明、安邦彥之流的。西北地區土司相對沒什麼有名的,但相較西南土司卻又複雜的多。

  「西北地區土司多半是武土司,便是從前隸屬兵部管轄,但卻摻雜於流官衛所之間的力量,比如嘉峪關以西沙州、赤斤、曲先等地的關西七衛……」

  據陸之祺介紹,西南地區的土司文武結合,有武進士,也有文土司,不僅有土官世系知州,知縣,也有宣慰司,招討司,長官司等震懾蠻夷的武土司機構。

  而西南地區因為特殊人文地理原因,形成「大姓相擅,世積威約」的統治基礎,故而土司大多獨立自主且統治權強大,便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都不得不承認他們的統治,採納用世襲土官為主管理當地民政,流官為輔起監督管理的方法,即「文武相濟」,結果便導致西南土司一個個都成了當地的「土霸王」,要人有人,要錢有錢,一旦有事便能形成大內,如平播之役、奢安之役。

  西北地區因為沒有西南那樣複雜的民族成分和地理環境,所以一開始便是以流官為主,土官為輔,故而造成的危害不如西南,前明兩百餘年來,西北土司叛亂較少,且都形不成氣候。

  陸之祺進一步為眾人說了西北土司大致可分為三種。

  「第一種大多源於蒙元時期駐守西北地區的官員,這些人有的是獻城歸附,有的是率部投降,鑒於這些人在當地的威信,明太祖便賜為土官,允他們子孫世襲。」

  「第二種是本人並非在西北任職,但在明初時因為各種原因來到西北被封為土官的人,如西寧衛土官陳子明,其原是蒙元的淮南右丞,投降明朝後隨長興侯耿炳文攻克大寧,后留守西寧遂子孫世襲為土官。」

  「第三種就是原西北各個部落首領,多是蒙古人,明朝為安撫他們便將他們封為世襲土官。」

  說到這,陸之祺頓了頓,「這些人也多是各個部落的豪酋,相當於過去的豪強,有事能一呼百應。」

  陸四點了點頭,自古以來無論是漢族還是非漢族,豪強都能形成一定勢力。而所謂豪強,也大多源於兄弟子侄多,打起架來幫手多。

  吏政府尚書宋企郊道:「各位需要注意,西北土司所轄部落多是蒙古人,這些人沒有固定轄地,因此需要明朝為他們劃分土地,這就導致土司的地盤往往夾雜在府州縣同衛所之間,如此一來是可以有效監督扼制他們,另外就是可以隨時抽調這些土司出外作戰。」

  高一功眼前一亮:「也就是說若我大順要消滅這些土司,只需在重要關鎮駐軍,便能使他們不能呼應,從而可以各個殲滅?」

  陸之祺點了點頭:「看上去,是這樣。」

  「那便不足為慮。」

  高一功頗有信心道:「先前是怕這些土司勢力會合流,現在看來這些土司本就被明朝給羈絆住,一股腦的打是有困難,但一個個的吃掉是沒有問題的。」

  陸四沒有說話,解決西北土司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這些土司有多麼不好對付,而在於如何統一思想,制定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案。

  任何問題,只要執行力到位,再難也能解決。

  賈漢復問陸之祺現在西北勢力較大的土司都有哪些,他好在制定剿滅方案時著重打擊。

  陸之祺記得的庄浪魯家族,這個家族原先是蒙元丞相脫歡的部下,隆慶年間時擴充至三萬多人,大概有兵四千左右。

  「洮州卓尼楊土官家族,統治五百二十族,一萬一千五百六十九戶,五萬五千八百三十八口,其領有士兵兩千人。」

  「關西七衛有民不到十萬,可用之兵幾千人。」

  「西寧冶土官家族,統治七千多戶,有兵千餘人。」

  「.……」

  陸之祺這個兵政府尚書還算合格,在知道監國要對西北土司大動干戈,推行改土歸流后,便早早查閱了相關資料,雖不能做到對答如流,但在關鍵的幾個問題上還是給出了大致答案。

  行營這邊也有甘陝總督孟喬芳同甘肅巡撫汪兆齡等呈報的一些土司情況說明,綜合下來,陸四得出的結論是西北土司雖不像西南土司那樣勢力強大,但卻較西南土司更為複雜。

  這個複雜就體系在一個「多」字上,大大小小的土司勢力加起來怕有百家都不止,如果這些土司合流起來,對大順造成的危害是相當大的。

  好的方面是這些土司因為明朝的種種安排,都處在「漢軍」勢力範圍之內,也就是被包圍分割,這就使得西北的土司不可能出現另一個楊應龍或者奢崇明。

  只要動作快,不留餘力,是能在第一時間先掃平一半土司,接下來對付另一半就會更加輕鬆。

  陸四要「改土歸流」,實現國家對西北地區的完全統治,甚至將一些他認為不好的宗教因素從西北去除,殺人就難以避免。

  但這是利在當下,功在千秋的事情,不做也得做。

  但有件事情必須引起大順的高度重視,那就是有一些利益被大順侵害的漢族地主士紳同土司勢力勾結。

  這件事對大順是有過教訓的。

  當年李自成派大將賀錦征討西北,西寧周邊土司祁廷諫、魯胤昌等人就和明軍及反對大順的地主士紳勾結伏擊殺害了賀錦。

  最近辛思忠、趙忠義、艾能奇等領軍在一線的將領也多有上書行營,指稱土司作亂背後有對大順不滿的地主士紳身影,而這些人當中除了忠於明朝的外,也有一些是曾經降過清的。

  「我這個監國這輩子幹了兩件大事,一是扛起大順的天,讓我大順再次光榮!二是帶著將士們痛擊滿洲韃虜,光復北京,恢復中華!」

  陸四起身看向文武眾人,「但現在我還要干一件大事,那就是徹底解決西北土司問題!此事關係我大順能不能在西北立足,能不能建設好西北,能不能讓西北的百姓永享太平!所以,誰跟我做對,我就讓誰去見閻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