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反明七恨】
一時間,齊、楚、浙,三黨開始盤踞言路,把持政局,他們互相一唱一和,務以攻東林黨為由,用來排除異己為事。
??起初明內閣首輔:葉向高,秉政時期黨爭方興,言路交通吏部,指清流為東林黨,逐之殆盡,而明內閣首輔則不能救!最終致使明內閣首輔致仕,由明東閣大學士:方從哲,負責主持內閣事務。
??而朝堂之上,已無正義之士,皆是唯利是圖的小人。
??至此次京察,齊、楚、浙,三黨進一步以逐盡東林黨人為能事,連退休家居者亦不能幸免,大臣則中以拾遺,從此善婁為之一空!
??5月初8日,在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因爆發了蝗蟲災荒,故此有百姓:張國柱,率先拉起造反事件,隨即就被官軍鎮壓。
??隨後周堯德、張萊緒、張文明,等人又相繼造反,分別在泰安州、曆城縣、章邱縣、萊蕪縣,設立地盤四處攻城掠地。
??其中以周堯德為首,自稱是「紅竿天王」後改為〈平師王〉到處劫富濟貧。
??很快就被明山東總鎮巡撫:李長庚,派兵給鎮壓。
??同時東北地區遼東都指揮使司關外,因爆發了百年難得一遇的(小冰期)時代,所以糧食出現了短缺現象,各類物價上漲,因此引發了饑荒,餓死女真部落萬數人。
??尤其是對於剛剛立國的後金來說,在內部各大統一的部落中,尚未樹立威信,且鄰居海西葉赫女真部處於漠南蒙古、大明帝國、李氏朝鮮王國,三方貿易地點,有商人流通,故此不愁糧食。
??反倒是後金國的建州女真八部裏麵出現了大規模的饑荒,軍民們開始裹不饑食,嚴重影響了統治,也讓其麾下的東海野人女真部以及北山女真族們蠢蠢欲動。
??明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正月初4日,明建州左衛軍民指揮使兼後金覆育英明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召集了各位貝勒大臣們宣布自己要恢複(愛新覺羅姓氏)而廢除以前的假名字(佟·努爾哈赤)並且著手處理後金國內災情以及矛盾(實際上是打算反明攻城略地,搶奪物資渡過小冰期缺糧時刻)。
??為此他積極開展了各項戰爭的準備工作,以及安撫民心儲備糧食。
??考慮自己已經被大明帝國盯上了,而且到備戰工作,一旦被大明帝國官員所察覺,可能就會導致失敗的命運,因此對遼東都指揮使司方麵便以借口為諸位貝勒、貝子們修馬廄為名,派遣七百人砍伐木材,製作起兵所需的各種器具(長矛、弓箭)之類的,待一切準備就緒後,便開始對眾人宣布反明。
??3月12日,明禮部左侍郎:何宗彥,請命讓年方13歲的明皇長孫:朱由校,出閣國子監讀書。
??3月24日,在東北地區又發生了大規模的災荒,溫度持續底下很多衛所居民不是凍死就是餓死,後金國內也有大規模的居民餓死,而朝廷補助物資也是杯水車薪。
??眼看國內統治不穩定,且缺乏大量物資的情況下,又加之準備工作差不多了。
??於是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為了轉移饑荒問題,就把辦法指向了大明帝國。
??4月13日午時,在赫圖阿拉城內召集了各大貝勒、貝子以及八旗固山額真們,趁機公開向大明帝國問罪,還發布了所謂的「七大恨」檄文誓師告天,既;吾之祖、父,未嚐損明邊一寸草也,而明卻無端挑釁邊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實際上明軍誤殺他額父和祖瑪的事情,早就處理好了,而且還得到了他的同意)、明雖起釁但吾尚欲修好,故設碑勒誓凡旗、漢人等不得越界,敢有越者見即誅之,但明複渝誓言逞兵越界援助葉赫,此恨二也(這條完全就是個大笑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個遼東都指揮使司包括建州女真八部都是大明國土,又何來額越界之說?而且他在大明帝國地盤上鬧事,朝廷肯定出兵了)。
??明人於清河堡以南、江岸以北,每歲竊窬疆場,肆其攘村,吾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吾擅殺,拘吾使臣綱古裏、方吉納,挾取十人殺之邊境,此恨三也(這條也是笑話你私自在大明境內采集東西,還不交稅朝廷不拘留才怪?)、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俾吾已聘之女,改適蒙古,此恨四也(這條也是搞笑,葉赫女真部東哥格格本來就不想嫁給他,而且朝廷並沒有參與,隻是保護葉赫女真,他還有意見?)、柴河堡、三岔堡、撫安堡,三路,吾累世分守疆土之眾,耕田藝穀,明不容收獲遣兵驅逐,此恨五也(在大明國土上私自開荒,且沒有許可證,朝廷驅逐不足為奇!)。
??吾國素順,並不曾稍倪不軌,忽遣遼陽衛千戶蕭伯芝,蟒衣玉帶,大作威福,穢言惡語,百般欺辱,文□之間毒不堪受。此六恨也。(當初明遼陽衛千戶被派去建州女真八部視察之時,讓努爾哈赤下跪迎接,此舉讓他現在看來特別丟臉,但這也算恨?太牽強了吧?而且當時還是他主動陪欽差拍馬屁的。)
??昔哈達助葉赫二次來侵,吾自報之,天既授吾哈達之人矣,明又黨之,挾吾以還其國,已而哈達之人,數被葉赫侵掠,夫列國這相征伐也,順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何能使死於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還乎?天建大國之君即為天下共主,何獨構怨於我國也,初扈倫諸國,合兵侵吾,故天厭扈倫啟釁,惟吾是眷,今明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為剖斷,此恨七也(建州女真八部私自挑起戰爭吞並別的部落,大明讓建州女真八部退兵很正常,誰讓建州女真部不老實?而且還去打葉赫女真部。)
??就這樣七大恨發布之後,開啟了後金與大明帝國的長期戰爭。
??其實七大恨,在現在看來不過都是些忽悠人的小事,隻不過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造反的理由借口罷了!所以很多女真貝勒在了解榜文之後都看出來了,故此一開始大家都不怎麽配合出兵。
??當然榜文發布了之後,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也並沒有太張揚,畢竟從文中可以看出來,語氣態度並不硬朗,與其說是反明,還不如說是恨明,其主要報複對象似乎還是葉赫女真部?
??終其原因不過是想讓大明帝國,不在插手後金國攻打葉赫女真部罷了!
??在焚書告天之後,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就傳下命令,表示;此次我們出師,主要是針對大明朝廷,對於下屬軍士平民們,則要區別對待,對於願意投降者,不要殺害,對於以死抗拒者,也絕不手軟,抓到俘虜後,不許剝人家衣服,女子不許奸淫,不許使夫妻離散,上述各條,如有違反者,嚴懲不貸。
??不過目前既然發布了反明榜文,那麽就得做下一步的打算,否則被大明察覺,那可就是名副其實的反賊,而且很有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被明軍知道事情後,做好防禦以及迎戰準備就不好了)故此為了更好的伐明掠奪物資,以及讓大明帝國知道建州女真八部是不好惹的,也可以威懾葉赫女真部,便做了很多進攻大明的準備。
??首先必然會遇到攻城問題,所以他從軍中每個牛錄裏,選出50個披甲人、留下10人守城、40人出戰,而出戰的40人中,又抽調出20人製作兩幅雲梯,以備攻城之用。
??接下來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選定的第一個進攻目標,就是大明帝國與建州女真三衛交界處的「撫順守禦千戶所」。
??這裏是馬市、木市,也是糧食器械等物資比較豐富的地方,可以大大的補充後金國內短缺糧食困境。
??也是遼東都指揮使司通向海西女真四部與建州女真八部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撫順守禦千戶所向西距離沈陽中衛80裏、西南距離遼陽衛、西北距離開原衛均為200裏,與這些地方形成犄角之勢。
??東方為建州女真八部地區,沿蘇子河溯遊上直通後金國的老巢汗庭[赫圖阿拉城]。
??撫順守禦千戶所向東20裏,就是大明帝國與女真各部落舉行馬市的場所,馬市時間為(每年4月8日一4月25日)也是明軍防禦最為鬆散時刻。
??因此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就選定這個進攻時機,他先派遣了500人,化妝為馬商進入到撫順守禦千戶所內,準備在後金軍攻城之時裏應外合。
??4月14日,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率領4萬人,打算兵分兩路,左翼讓後金和碩大貝勒:愛新覺羅·代善,帶領;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四旗向東進攻東州堡、馬根單堡、會安堡。
??而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則親率右翼;正黃旗、正紅旗、鑲紅旗、鑲白旗,這四旗以及八旗中所有的巴甲剌(精兵)從撫順關出發進攻撫順守禦千戶所。
??在開戰前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的內心,還在反複猶豫,他不斷與兩個漠南蒙古科爾沁額駙,講〈先朝金史〉並反複強調道“蒙古語:此次興師,全為大明累致,我怨恨容忍不過。”
??因4月天氣變化無常,這也讓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的性格變得極為煩躁,他甚至還萌生了退意。
??他對下麵的四大貝勒和臣子們,說道;“女真語:陰雨之時不便行軍,可回兵。”
??這句話可把後金國貝勒和大臣們,都給驚呆了,在傳話途中後金和碩大貝勒連忙派人,對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說道“女真語:本來我們與大明帝國長期友好的,這次由於大明的問題,我們才起兵,如今以兵臨明境卻要退兵?那麽咱們到底與大明是和好,還是為敵呢?況且現在退兵也隱藏不了起兵之舉,離弦之箭無法收回,就算下雨,我軍士卒有雨衣,武器弓矢都有雨具,又有何擔憂的呢?相反雨天恰恰能使明軍疏於防備,更有利於我軍的進攻。”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