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旭日東升之帝國霸業> 第一百零三章 【窮追猛打】

第一百零三章 【窮追猛打】

  並且放回被捕的幕府通事:張大膳,讓他傳話給幕府第一軍左副將:小西行長,說道“大和語:以我軍的兵力,足以將你們一舉殲滅,但是本提督不忍心盡殺人命,姑為退舍,讓開一條生路,望汝速領各將,來詣轅門,聽候吩咐,不但饒了爾等眾人,還會有厚賞。”


  故此幕府第一軍左副將見有退路,隻好回複道“大和語:我等情願退軍,請提督大人,千萬不要在後麵攔截。”


  雖然收到書信後的明東征提督:李如鬆,表麵上許諾不攔截,但是以他多年征戰的直覺告訴他,倭寇將領必會乘夜冒死突圍。


  於是就下令讓李氏朝鮮兵曹備邊使:李鎰,撤回一路李氏朝鮮伏兵,故意網開一麵,在暗中密令明東寧衛右參將:李寧、明遼東總鎮左副總兵:祖承訓、明遼陽衛遊擊將軍:葛逢夏,等將領埋伏於要路城東大同門,在倭軍撤退之際趁勢追擊截殺。


  眼看城內形勢惡化,幕府第一軍左副將:小西行長,隻得率部向圍攻兵力最弱的城東大同門突圍。


  並且一直派兵發信鴿求助於附近的駐軍,幕府第三軍福岡國藩主:黑田長政、幕府官敘左兵衛督:大友義統、幕府大津城城主:小早川秀包,等部第三軍出兵。


  然而幕府第三軍福岡國藩主、幕府大津城城主都認為不能出兵救援,唯獨幕府官敘左兵衛督在軍中議論不定?

  再加上幕府少左衛門尉兼天主教教徒:誌賀親善,以為當退,而幕府嘉兵衛:吉弘統幸,以為當援。


  就在將領們爭論不休之時,幕府官敘左兵衛督終於按耐不住了,他擅自出兵率領本部數千幕府倭寇軍應邀前去救援,但到風山中,聽聞遠處傳來陣陣炮聲?

  又根據前方探馬來報,是從平壤府城內方向傳來的驚天動地之炮聲所驚嚇住了,連忙勒住受驚戰馬韁繩調頭。


  逃亡之後就受到幕府關白:豐臣秀吉,的痛責並予以撤藩處分,領地收公,發配到幕府第七軍權中納言兼長州國藩主:毛利輝元,看管。


  此戰讓擁有一萬八千人的幕府第一軍左副將,第一軍團減員一萬一千多人,其中在攻城戰中被明軍斬首了1225級,在深夜突圍時被明軍截殺再斬首359級,其餘或傷、或逃、或溺、或被俘、或死於亂軍中者,可謂是不計其數。


  幕府第一軍左副將在帶領殘兵敗將,匆忙逃出平安西道平壤府之後,就連夜渡過被冰凍了的大同江,整整騎馬逃了一夜。


  在卯時東方漸漸露白,奔波勞碌的幕府第一軍左副將騎著馬才隱約看到龍泉山,上空飄揚著黑田氏的白旗,心裏一片喜悅,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了。


  卻不料明東寧衛右參將:李寧、明遼東總鎮左副總兵:祖承訓、明遼陽衛遊擊將軍:葛逢夏、明遼東總鎮右副總兵:查大受、明定遼右衛鎮撫使:張應種、明海州衛遊擊將軍:孫守廉,等將領早已率精兵三千人埋伏在東江間道。


  倭軍正在龍泉山與涼山之間的鳥腸隘道裏秘密穿梭,本以為可以逃過一劫,怎奈突然箭如雨下,隨著一陣呐喊,有數不清的明軍叫喊著,發射各類火銃、弓箭、火箭鏃、以及整排步兵和騎兵從兩側山坡上衝下來。


  幕府倭寇隻能仰頭舉銃射擊,卻根本阻擋不了明軍的勇猛掩殺,一下子就被斬首了三百六十二人。


  其中幕府第一軍左副將:小西行長,的弟弟幕府兵庫頭:小西主殿介、幕府肥後國右衛門:森正助,也喪命於此…。


  幕府第一軍左副將遭此伏擊一敗塗地,隻好丟盔棄甲落荒而逃,一直跑到龍泉山附近。


  而這龍泉山是由幕府第三軍福岡國藩主:黑田長政,的部將幕府小河傳右衛門把守。


  他從城樓上看到第一軍首領的戰旗,連忙派出兩支鐵炮隊前去救迎,並親自下城樓去迎接,隻見對方呼喊道“大和語:我部困極難戰,請你們斷後。”


  剛說完就看見兩支鐵炮隊,舉銃齊向後方追擊的明軍開銃,致使小隊明軍稍退,幕府第一軍左副將總算撿回一條命,躲進了龍泉山城。


  但很快明東征提督:李如鬆、明東征左副總兵:楊元、明東征右副總兵:李如柏,等將領率主力部隊就從大路追擊過來,一路追至龍泉山城下。


  幕府小河傳右衛門見明軍勢大,自己寡不敵眾,便下令放棄龍泉山城,跟黑田氏的家臣幕府栗山四郎右衛門:栗山利安,退守到江陰寨。


  正月10日,大批明軍追襲倭軍到黃海右道白川州,幕府第三軍福岡國藩主在陣前指揮道“大和語:待敵軍逼近城堞下在發銃,隻一次,速突擊。”


  於是幕府倭軍在距離射程範圍內一百八十步左右時,亂發銃一陣狂掃,彈丸如雨下,煙霧彌漫四周,使得明軍不利當即退去。


  另一路的援軍是幕府左近將監:立花宗茂、幕府築前守:高橋直次,的三千人,途中與明軍遭遇,幕府左近將監分五隊人手潛伏下來,結果雙方互有勝負,明軍久戰疲備,便主動撤離了戰場。


  至此雙方除了零星戰鬥之外,再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交戰,平壤府戰役也宣告結束。


  其中幕府第一軍左副將被迫退到了黃海左道牛峰城,想誘使幕府大津城城主:小早川秀包,一同撤軍,但被拒絕了。


  幾天之後,幕府第一軍左副將狼狽逃竄至京畿右道開城府,衣食器械盡失,部下全身盔甲被撕扯得破爛不堪,赤腳露體者甚多,成了一支狼狽不堪的丐幫隊伍。


  南逃時還先後丟棄了無數糧草、輜重,就在幕府第一軍左副將喘息未定之時,就聽聞後方幕府士兵來報,宣稱有明東征右副總兵:李如柏,率領八千遼東騎兵追擊而來?


  這讓他嚇得與心悸不已的幕府第三軍福岡國藩主,在開城府內商議後,便決定放棄開城府,繼續率領殘餘人馬退回到倭軍大本營→李氏朝鮮京畿右道漢城府王京內,再重整旗鼓以求東山再起。


  然而在逃往京畿右道漢城府的途中,幕府第一軍左副將還得知了,此次出戰的幕府主帥第八軍下參議兼左近衛權中將:宇喜多秀家、幕府堺町奉行:石田三成,事前曾急令鳳山守將幕府官敘左兵衛督:大友義統,率領數千精兵馳援平壤府。


  卻不料他在趕到距離平壤府城外五十餘裏附近,聽到前方炮聲震天,又遙遙望見牡丹峰頂上已插著大明衛所軍朱雀旗,頓時嚇得屁滾尿流,不敢向前,馬上掉轉馬頭,帶著手下人馬不戰而逃。


  還向幕府主帥左近衛權中將謊稱;幕府第一軍左副將部下已全軍覆滅?

  此事讓幕府第一軍左副將得知後大怒,他急忙與幕府第三軍福岡國藩主一同撤回京畿右道漢城府王京內,打算麵見幕府主帥左近衛權中將。


  不過幕府主帥第八軍下左近衛權中將,眼下卻覺得幕府第一軍統帥,是既可憐又惱怒,下令不許幕府第一軍左副將進入王京,罰他們待在城外思過三日。


  然而幕府第一軍左副將雖滿臉愧色,但還是編造了一個謊言,說什麽本來打算以進貢為名,先拿平壤府當做誘餌,然後再圖中原,卻不料被大明禦倭遊擊將軍:沈惟敬,所出賣,以致大敗不勝憤恨。


  在向主帥說明事情經過後,當即就把臨陣脫逃的幕府官敘左兵衛督,給抓進囚籠裏麵關押起來,並還發出號令,讓據守在黃海左右道、平安東西道、京畿左右道、江原東西道、鹹鏡南北道,的幕府倭軍們全部棄城而逃,盡快收縮戰線,一起來京畿右道漢城府會合,以便於早日集中兵力與明軍決一死戰。


  同時奉命狙擊幕府倭寇的李氏朝鮮軍將領們,大都因懼敵怯戰,而貽誤戰機不敢果斷出擊!僅有明軍方麵出動而已,故此沒有繼續擴大戰果。


  如;李氏朝鮮領議政(丞相):柳成龍,命李氏朝鮮平安西道助防將:金敬老,截擊敵人,怎奈他卻憚懼倭軍直接避而不戰。


  另一位將領,李氏朝鮮平安西道觀察使:李時彥,尾追倭軍之後,卻不敢緊逼,隻是斬殺因為饑餓、生病以及落伍的六十餘人而已。


  至於李氏朝鮮兵曹備邊使:李鎰、李氏朝鮮平安道防禦使:金應瑞,兩人從大同江開始就一直看著幕府倭軍逃走,也不敢上前追擊。


  以上將領皆被李氏朝鮮宣祖昭敬郡王河城大君:李昖,傳旨大罵,並遣李氏朝鮮左議政(左相):尹鬥壽,前去問罪將其罷職,讓李氏朝鮮平安東道節度使:李蘋,代領其眾。


  好在明東征提督得知李氏朝鮮將領們懼敵,故此才沒有怪罪他們!反而替怯戰將領求情。


  隻有李氏朝鮮黃海左道黃州牧判官:鄭曄,主動出戰,斬獲倭寇九十餘人。


  隨後在正月15日這天,大明軍隊順利的收複了黃海左右道,並開進到京畿右道開城府據守,至此李氏朝鮮王國淪陷於倭寇之手的半壁江山已被盡數收複。


  據統計截至此時,倭軍已損失精兵二萬五千餘人,而明軍僅僅隻是死傷了一千多人而已。


  不過此番平壤府大捷的消息一經傳開後,奮鬥在李氏朝鮮王國境內各州府牧郡縣的義軍們,更是歡欣鼓舞,紛紛起兵反抗,弄得倭軍焦頭爛額、左支右絀,隻能蜷縮在京畿右道漢城府內不敢輕舉妄動。


  悲觀失敗的氣氛,瞬間彌漫在倭軍各個大營內,士兵們整天提心吊膽、度日如年,深怕明軍不知在什麽時候就會橫掃過來!

  正月23日,明東征提督率明軍主力也到達了京畿右道開城府附近,開始救濟災民,安撫人心。


  次日明軍得到了李氏朝鮮哨探的一條消息,宣稱“朝鮮語:倭賊已退,京畿右道漢城府王京已空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