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旭日東升之帝國霸業> 第二百八十九章 【君主華夷】

第二百八十九章 【君主華夷】

  難以置信的滿清皇父攝政王仰天長笑了三聲,便揮揮手讓跪在地上的大明官員們過來,但官員們互相看了看推舉出明太常寺少卿:龔鼎孳,上來他詢問道“敢、敢問軍、軍爺您、您這是?”


  見他擔驚受怕的樣子滿清皇父攝政王連忙,下馬安撫他道“爾等大明官員不用擔心,我們這次來不是殺人放火,也不是劫掠財物的!而是替你們的先帝報仇,殺流寇以告慰君父大行皇帝在天之靈。”


  聽完他講話後其餘大明官員們,見此人懂江淮官話(漢語)便介紹道“哦,原來是替先帝報仇的仁義之師啊!那你們有何憑證?”


  隻見滿清皇父攝政王搖搖手說了一句女真語,隨即就上來一個穿著(程子衣)頭戴(涼帽)的人,走出來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我大清國入關乃是為了剿滅李賊流寇,為大明先帝崇禎報仇,凡大軍所過之地百姓一律不殺,還要好好保護周全,讓其繼續安居樂業,投降官吏者仍可複其職留用,欽此。”


  聖旨宣讀完畢後跪著的大明官員們再次議論紛紛,都認為東虜韃子此番前來恐怕來者不善?但有些官員為了討好他們還是願意效勞,而滿清皇父攝政王也向其投降官吏量出自己的身份。


  這時李氏朝鮮兵曹武選司也率軍趕到這裏,考慮到軍隊太多一起進宮恐有不妥!而且還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故此滿清皇父攝政王下令所有軍隊不得踏入皇城半步,全部駐紮在皇城外,隻讓各營主帥陪同進宮。


  滿清皇父攝政王在投降派官員的帶領下一步步朝城門口走去,明降官們介紹道“此處乃是皇城第一道門,名曰「大明門」這是自我朝大明太宗永樂文皇帝時期由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解縉,提出的詩聯;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緊接著另外幾個明降官們又說道“在李賊入京時曾改此門牌匾稱呼為(大順門)因戰事一直沒弄,但好在開國公吳總兵大人,殺回京之際驅逐了流寇,恢複了大明門牌匾稱呼。”


  一聽說開國公?立刻就讓滿清皇父攝政王有些好奇的問道“開國公吳總兵大人?可是大明寧遠衛總鎮總兵:吳三桂?”


  走在旁邊的明降官們聽見直呼開國公其名,紛紛看了他一下又低下頭笑了笑,問道“是啊,不知軍爺您是哪位人物?此次你們前來是開國公請的?還是?又為何開炮攻城?”


  為了打消他們的念想滿清皇父攝政王故意假惺惺地說道“孤乃是大清帝國的攝政王,看到孤身後的大軍了嗎?是來保護你們接管京城的,開國公吳總兵他追擊李賊兵力大損已經無法保護你們了,故而孤才前來宮中防止流寇反撲。”


  說完這句話後明降官們大致也都了解一點情況了,正當他們再次開口之際,卻聽到滿清豫郡王(鏘~)拔出佩刀的聲音,他有些憤怒似乎準備動手。


  然而滿清皇父攝政王也表明來意,轉移話題道“這大明門,孤不是很喜歡,以後就改名叫大清門吧!”


  隨後在明降官員們帶領下滿清皇父攝政王,一路走向紫禁城內部,過了午門往禦門聽政的皇極門處走來,他站在此處望著前方有些破舊的宮殿?忍不住好奇便問道“前麵怎麽回事?為何宮殿如此之破?”


  旁邊的明降官們看了看搖搖頭,很慚愧地回答道“唉!實不相瞞建極殿、中級殿、皇極殿這三大殿,在李賊退出京城之際被焚燒過!而新帝登基忙於政事,一時間也就還未來得及修複,故此才成現在這樣。”


  接著另外一個官員補充道“三大殿雖被焚燒不過乾清宮卻沒事?估摸著應該是新帝把李賊換過的「敬天愛民」給改回來變成〈敬天法祖〉的原因,得到上天庇佑?”


  但好奇的滿清皇父攝政王就問道“既然如此,那不知大明新帝是在何處登基的?又是在何處議政的?”


  這時明降官們就介紹道“在西邊的武英殿內,讓我等帶著攝政王殿下前去吧!”


  於是眾人一同往武英門方向走去,身後很隨著的滿清將領們聽著大明官員,這一路對大殿的介紹,內心深處讓人感覺華夏帝王的宮殿真氣派、奢侈,覺得明帝真是太會享受生活了!這才忘了社稷丟掉江山。


  轉眼的功夫就來到含有龍脈居處的武英門外,這裏曾經是大明皇帝齋居和召見大臣以及設畫待詔的居所,宮殿兩門的鑲金門頂與兩旁上好紫檀木的鑲金柱子,看上去氣勢磅礴讓人有一種霸氣炫富的感覺,周邊金碧輝煌的閣樓也顯得格外亮眼。


  看得滿清皇父攝政王欣喜若狂,他心想;這大明帝國的紫禁城宮殿一座比一座高、一殿比一殿好!再回想盛京城內那些宮殿,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完全不上檔次!看來孤這次沒有白來,以後這些都是孤的了嗬嗬…。


  這股激動的情緒瞬間就湧了上來,他忍不住跑進去武英殿內,望著五塊金牌下正立的龍位,一時心血來潮準備上去看看,想體驗一把君臨天下的感覺。


  他緩慢走上台階之後出現在眼前的卻是四個非常顯眼的大字?這四個對於東虜建奴乃至任何蠻夷們來說,都是很嘲諷的字樣讓人抬不起頭來!

  那就是〈君主華夷〉


  沒錯就是這四個大字讓滿清皇父攝政王忍不住小聲地念了出來。


  這一刻在他的內心中仿佛就像是受到了刺激一般,不得不說中原漢文化真乃博大精深,讓他覺得羞愧不已!看來自古以來常說的漢人才是天子,並非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隻有中原人才是禮儀之邦文明之地。


  就在這時滿清皇父攝政王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咽下去,在瀟灑地轉身往龍位上一坐,用手撫摸著龍椅在望著四周的格局布置,不禁回想起這些年來的風風雨雨,以及好不容易才進來的山海衛和剛剛得到手的這座紫禁城,不由得流露出一絲悲傷!

  很快其餘明降官們與幾個滿清將軍入殿後,滿清皇父攝政王立刻就收起悲傷的情緒,對著台下眾人們說道“來來來,都別太拘束了!這顯得氣氛太尷尬,來叫一聲萬歲萬歲萬萬歲聽聽,活躍一下氣氛!”


  此話故意用大明江淮官話(漢語)來說,實際上就是想讓明降官們下跪,也好宣布自己是代表大清統治者來此入住中原的讓他們臣服!

  而明降官們不敢得罪他,隻得一個個老實憨厚的低頭用大明禮儀(作揖)加跪拜禮,向台上喊道“臣等參見陛下,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明禮用過之後滿清皇父攝政王沒有做聲,倒是一些聽懂幾句江淮官話的滿清豫郡王與滿清武英郡王,大笑道“女真語:哈哈哈,爾等漢人明禮怎能配得上我大清皇父攝政王殿下呢?來還是讓我等給你們示範吧!”


  說罷滿清大小將領們就用大清跪拜禮放哇哈(漢語:放馬蹄袖子,示意奴隸)的方式,拍打兩下左右兩邊的袖子,在用力甩下直接跪地喊道“女真語:哇哈斯依肉嘿,沙奔在、奔在、奔奔在(漢語:奴才參見皇父攝政王殿下,願殿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聽到一口流利的女真語後,剛到殿門口的李氏朝鮮兵曹武選司:薑正文,也按照明禮下跪作揖喊萬歲。


  這可龍位上坐著的滿清皇父攝政王顯得格外高興,他情不自禁揮手示意道“眾愛卿們平身!”


  由明降官們率先起來(畢竟滿清將領有些聽不懂漢語),才到滿清將領與殿外跪著的李氏朝鮮兵曹武選司。


  此刻另一邊逃到太液池的吳俊振等人,遇到了進宮搜查的滿清漢八旗軍隊,負責扶著吳俊振的馬維小聲說道“眼下四處皆是追兵!我們必須先分散人員減少目標,待潛入湖中之後再行定奪。”


  但劉瑞林卻提議道“我們下去太液池之後,不如就直接順著湖水出城吧?”


  然而他並不知道的是太液池隻連通皇城、紫禁城的護城河並未通向宮外,而且湖長3840米、寬52米憑人力要遊出宮去幾乎不可能的事!關於這點劉瑞林一個江湖劍客根本就不懂,但知情的馬維隻所以讓大家選擇從這裏出去,是因為可以借助太液池過橋或者直接遊過去,往西安門方向出去皇城到內城。


  隻要到了內城那麽就可以依靠各處通道出京城了,故此眾人決定遊過太液池,為防萬一特地叫醒了吳俊振。


  一向倔強的他被叫醒之後就抓住馬維詢問道“這是哪?東安門情況怎麽樣了?陛下呢?我們要保護陛下。”


  事出緊急劉瑞林慢慢穩住他的心情,長話短說勸服他先出京城在做打算,吳俊振很無奈隻得聽從他的話。


  他們三人在巷子裏幹掉幾個過路的滿清漢八旗士兵,劉瑞林提議換上韃子的盔甲蒙混過關,吳俊振有些抗拒、馬維也有些不情願,隻有姚秋月與劉瑞林很爽快的換上棉甲戴上暖帽。


  見他倆換上了朱攸蘭就勸說道“吳公子,馬公子,你們為了大明著想就穿吧!我、我也穿!”


  說罷朱攸蘭拿起一副盔甲轉身走進巷子裏也準備換上,吳俊振見此情況才勉強同意更換,馬維則挑了一件比較好的盔甲穿上,還故意戴著缽盂尖頂帽。


  一轉眼的功夫眾人換上敵軍盔甲後,決定走玉河橋過太液池,若被敵人發現糾纏不清在跳下湖裏遊過去,畢竟直接遊得話朱攸蘭與姚秋月這兩個女子體力上肯定不允許。


  為防露出馬腳他們按照韃子的軍製前進,戴缽盂尖頂帽的馬維走在前麵,其餘戴著暖帽的走在後麵從橋上走過去。


  這一路過橋還算順利沒有人發現,隻是橋上偶爾看到些散亂的物品,什麽刀、箭鏃、水袋,以及一些宮廷服飾和首飾掉在地上,馬維看著有些東西很想撿起來,還是控製住了自己的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