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國本之爭】
先說說西羅城被大順汝侯帶領下的順軍圍城,把兵力少的廣寧中前備禦千戶所明軍們全部困在城內,最主要的是城門口還沒有關閉!
這使得明軍不得不派出士兵去堵上這個漏洞,因此順軍架炮點火又用拋石器與裝著酒罐的東西往城裏拋去,砸入城內的酒罐落在城上以及城內街道上到處都是,使得焦急不安的明軍慌亂的四處奔波忙著抵禦流寇,而不小心摔倒在地。
粗心大意的士兵自然不敢那麽多起身來繼續跑去禦敵了,唯有少數細心的士兵才發覺到了不對勁?
地上的水居然是酒?要知道明代的烈酒度數很高的足足有40度,完全可以引起熊熊大火,所以士兵們見狀開始驚慌不已!
城樓上麵指揮作戰的明廣寧中前備禦千戶用刀指揮道“頂住!給本將頂住!”
而城外的馬背上的大順汝侯笑了笑揮手下令火炮手與弓箭隊發射,實心炮彈與火箭炮,飛上城內(咚、咚、咚)爆炸開來,一些炮彈碎片濺到酒裏,迅速就燃燒起來了。
火勢還不斷漫延開來,被燃燒中的明軍士兵痛苦的胡亂走動,有些就地打滾叫喊著,看得城樓上麵的明廣寧中前備禦千戶很不是滋味,他抬起頭看看天上心想;老天難道我今日就注定死在這了嗎?
說完就拔刀帶領士兵們揮砍登城的流寇,而城門口的明軍漸漸減少,一個個被亂刀砍死!
另一邊的東羅城外明廣寧前屯衛指揮使帶領騎兵與追擊而來的大順綿侯,展開了野外騎兵追逐的射擊塞,此舉明軍稍微占上風,因為廣寧前屯衛明軍也屬於關外騎兵比較彪悍,其次還有明軍步兵環繞在四周砍殺流寇,所以順軍占不到上風。
再加上是移動作戰的使得順軍火炮營沒有辦法架火炮迎敵,就連順軍火銃隊與弓箭隊也隻能就地奔跑放幾箭,就被左右迂回的明軍騎兵屠殺了。
為了能夠拖住順軍讓騎兵能夠爽快的打擊流寇,明廣寧前屯衛指揮使決定派出明軍火銃隊與長槍兵單獨出列布陣,在用騎兵掩護讓他們快速裝彈從而有足夠多的壓火時間。
隨後火炮營架起火炮陣型便著手裝彈準備了,大小炮口的將軍炮、百子抓地弗朗基炮、千子雷炮、攻戎炮、滅虜炮等火炮一齊發射出炙熱的炮彈威力驚人!後坐力特別大。
基本上裝彈炮彈點火之後明軍士兵都是捂住耳朵,在往後退幾步半蹲下來躲避炮聲和震動的,因為炮口炸管的事也時常有發生,與火銃炸膛差不多!都屬於是治鐵工業不成熟所致。
被轟炸的流寇騎兵開始逐漸出現混亂狀態,輾轉徘徊射擊的明軍趁著火力漸漸猛,就往流寇騎兵這邊殺來,帶著白色硝煙的鉛彈不斷射在流寇騎兵身上,有些流寇騎兵幾乎都是中三四彈身亡的。
迫使流寇騎兵不得不使用類似於「鐵浮屠戰車」一樣帶釘子的戰車,以此駕車衝擊來攻破明軍明軍騎兵。
由於時臨時使用沒有實戰操作,隻是用繳獲的大明(偏箱車)來加上轉動的滾釘製作成的戰車,殺傷力方麵沒有曆史上的金軍鐵浮屠戰車厲害,不過也威力驚人!
橫掃一排過去明軍騎兵非死即傷,有些直接落馬被滾釘刺死,有些則被撞到在被流寇騎兵砍殺,壓製住明軍騎兵之後又分出弓箭隊與步兵去對付明軍火炮營,導致守火炮的明軍不得不讓長槍兵出戰。
這邊主戰場上關寧鐵騎還在與順軍拚殺著雙方勢均力敵,大順所屬的全部兵種;火銃隊、寶錘兵、刀牌手、重甲兵、輕重騎兵、火炮營、弓箭隊、親衛軍,都以出戰迎敵徹底將明寧遠衛總兵這支明軍團團圍住,隻留下身後一條小路,作為撤退沙河驛的路線。
對於滿清皇父攝政王來說眼下明、順交戰正是他想要看到的結果,所以他到達一片石地區之後就地安營紮寨保持著按兵不動的狀態,因為他對吳家三兄弟的「借兵」始終心存疑慮。
從戰場上逃出來剛要去報信的明軍傳令兵被滿清正白旗士兵,用弓箭射落下馬俘虜他,架刀在脖子上在攔下來詢問道“女真語:站住!你是何人?”
整理一下大蓋帽的明軍士兵抱拳說道“饒命啊!小的、小的是奉寧遠衛總兵大人前來傳令讓東虜,哦不是清軍發兵作戰的。”
聽不懂大明江淮官話的滿清正白旗士兵,隻得押著他去麵見兩位滿清王爺。
待他被押到山坡上時,就見到在東虜韃子中有兩個穿著銀白色棉甲,頭戴缽盂直頂葫蘆紅纓頭盔,頂部還插有兩根白色羽毛,騎著兩匹披甲戰馬之人麵前。
隻見東虜士兵行禮跪下來請示道“女真語:啟稟兩位王爺,我等抓到一個逃跑明軍還請發落。”
嗜血如麻的兩位滿清王爺想都沒想就揮手示意斬殺,但他身邊的通事卻說道“女真語:王爺我看他好像不是逃兵?不如先問問他吳家三兄弟的下落如何?”
感覺此話有些道理的兩位滿清王爺這才讓通事詢問,通情達理的通事用流利的江淮官話盤問事情經過之後,立即告訴兩位滿清王爺,他倆得知關寧鐵騎以及其餘明軍戰鬥力如此強悍!不愧為大明帝國的邊軍,這讓他們慚愧不已!
不由得感歎道“女真語:這關寧鐵騎果然名不虛傳!單憑吳家三兄弟區區3萬多兵馬居然能抵擋住大順軍隊25萬之眾如此之久!看來他們還是有些本事的,如此一來戰後本王是得提醒一下皇父攝政王了,這吳家三兄弟以及關寧鐵騎決不能留,必須斬草除根!”
與此同時在南直隸地區,打退了流寇軍隊守住江南的明南直隸兵部尚書:史可法,過江回到了南直隸應天府南京城,在華蓋殿內對諸臣們宣布當今大明皇帝駕崩之事!眾臣得知消息後紛紛淚流滿麵哭泣不已,可冷靜之後大家都認為國不可一日無君,當早日議立新帝。
可對於帝位歸屬權卻又有一番論戰?
因為單從血統上來說明光宗泰昌貞皇帝:朱常洛,有皇長子明熹宗天啟哲皇帝:朱由校、皇五子明毅宗崇禎烈皇帝:朱由檢,二子其餘的皇二子明簡懷親王:朱由?、皇三子明齊思親王:朱由楫、皇四子明懷惠親王:朱由模、皇六子明湘懷親王:朱由栩、皇七子明惠昭親王:朱由橏,都已經夭折!
先帝明熹宗天啟哲皇帝則是無子,如今大明天子殉國了,就連皇太子與明三皇子定哀親王:朱慈炯、明四皇子永悼親王:朱慈炤、明五皇子悼靈親王:朱慈煥,都下落不明!
所以諸臣們就提議應從明神宗萬曆顯皇帝陛下之子、明光宗泰昌貞皇帝諸弟中選擇一個。
首先群臣們就選中了明神宗的皇三子明福恭親王:朱常洵,一脈作為帝位繼承人!畢竟明神宗生前就一直想要立明福恭親王為太子,因而被卷入東林黨反對的「國本之爭」中,現在也算是物歸原主了!
況且眼下新任的明福親王:朱由崧,如今就住南京城外的上元縣內,隨時都可以接來宮中即位,因此隻要在先帝太子以及三位皇子親王無法到達南直隸應天府南京城繼位的情況下,明福親王就為第一個繼承者,為了保證皇位正統眾人決定先擁立為監國,之後在推舉登基為帝。
然而東林黨們卻持有相反意見,以東林黨領袖明禮部儀製清吏司郎中:錢謙益,為首以〈立賢為名〉主張擁立明神宗之侄明潞閔親王:朱常淓,為新任大明皇帝(監國),就連在場的明南直隸兵部尚書也讚成此法,還聲稱福親王殿下(在藩不忠不孝,恐難主天下大事!)
可是明潞閔親王卻是血統偏遠,缺乏即位的理由!但他的賢名卻為他贏得了許多人的同情和支持,當時朝政有內閣負責,即使是皇帝不能處理政務,負責的臣子們仍然可以維持政權機構的正常運轉。
以局勢而論留都諸臣們現在需要的,隻是一個形式上的精神領袖(皇帝)而並不一定非要是雄才大略的賢君不可,故此明南直隸兵部尚書才當即指出了明福親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幹預有司」條條都是大忌!
況且群臣也不可能要求進行全國範圍內的篩選,因為藩王太多總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機下手借擁立爭功,到時大明的局麵勢必會土崩瓦解,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了。
雖然明福親王有種種缺點!可畢竟從關係上來說他是先帝的堂弟,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肯定是擁立他即位更加合適。
但是東林黨一派卻堅持反對,而是極力要擁立明潞閔親王,其中並非如口頭上說的明潞閔親王賢德,而是因為明福親王的皇奶奶、明鄭皇貴妃,她是明神宗最寵愛的妃子,一直慫恿明神宗立自己的兒子明福恭親王:朱常洵,為太子。
當然明神宗也一直想讓明福恭親王做自己的接班人,無奈朝中大臣們卻一致主張要擁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儲君,因為按照規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立嗣原則朱常洛才是皇太子的最佳人選。
這場儲位之爭持續了許多年,直到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立了朱常洛為太子才塵埃落定,可明福恭親王仍然留在京師不肯就藩,所以朱常洛的太子之位仍然不穩固!
之後接連發生的〈妖書案〉、〈梃擊案〉、〈移宮案〉等轟動一時的大案,都與明鄭皇貴妃有關,而且有跡象表明,其背後的主使就是明鄭皇貴妃本人?
在這所有的大案裏朝廷東林黨人們都毫不遲疑的站在皇朝正統一方,也就是站在明皇太子:朱常洛,這一方堅決打擊觸犯了明鄭皇貴妃和明福恭親王的利益,也深深的得罪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