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頒布新政(下)
隨著台下百姓對大梁新政和律法的了解,他們發出的驚歎就越來越多,心中對大梁國的觀感也越來越好。
大梁新政中的各種新條款都讓他們耳目一新,對比起大宋原來的政策和律法,任誰都會在心底稱讚梁王一聲。
無他,若是按照新政執行的話,百姓頭上的擔子不說消除七成也就五成了。沒有丁口稅又規定了佃租的上限,讓底層百姓的負擔減小了大半。
新田賦更是深得人心,大梁律法中規定隻按土地來收取田稅,而不是按照戶口的人數。
這條新規一出,百姓們自然支持,尤其是那些家中沒有一丁點生產資料的窮苦人家。當然更讓他們滿意的是,大梁國對待普通百姓和士大夫、勳貴一視同仁,並不會因為地位顯赫便可以免除田稅。
不能說大宋百姓見識淺薄,隻能說杜昱搞出來的這一套類似‘攤丁入畝’的政策符合封建年代的運行規律。
將丁口稅暗中加到田賦當中,以田賦代替華夏曆史上實行了千多年的人頭稅。其實就讓有恒產者為貧民買單,田地越多的世家大戶付出的也越多。
這種理念可能在北宋時空有些超前,割世家大族的肉給百姓很難讓大梁收獲士大夫的‘民心’,可杜昱在乎麽,在他看來隻要讓百姓吃飽穿暖傻子才聽人忽悠來舉事反對大梁。
改朝換代從來隻有是百姓活不下去了才會發生,太平年代百姓吃喝不愁,怎麽可能被人一忽悠就上頭去賣命造反。
能夠籠絡住普通百姓的心,大梁國自然無憂。至於什麽豪族大家,不肯乖乖投降主動適應大梁國的新政,他杜昱可不是心慈麵軟之輩。大開殺戒或許不會,送那些心懷異誌者去挖礦他可不會心疼。
至於曆代朝廷頭疼的官員問題,大梁國解決起來就相對簡單多了。官員不夠軍隊湊,而且杜昱打算在近期稱帝後就興建大梁國自己的教育係統。
將現代時空的知識和政治理念糅合,形成符合北宋時空的大梁化知識體係來取代運行了千多年的儒家治國理念。
實際上在杜昱看來大宋教育體係中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大多都不符合大梁國的發展需求。但不得不說,這套傳統的東西還是有可取之處,至少在這個時代並不缺乏忠於朝廷忠於理想的人。
而且對他來說還有一個現實擺在麵前,既然做上了大梁的皇帝,期盼的必然是子孫萬代。雖然他心中明白並不現實。但還是那句話,人誰不是自私的。皇位能傳給自己的子孫玩家天下,那個會主動讓賢。
捫心自問杜昱覺得自己不是聖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是為人父的正常人,想打下的江山傳下去是非常正常的想法,因此他並不會完全摒棄儒家。
至於今後的繼承者的問題,杜昱也早就做好了打算。北宋時空的地球處在尚未被開發的時代,海外有無數的‘無主之地’供他分封。
若是不廣開後宮的話,他的兒子輩都能過一把皇帝癮。再遠的……,他都不知道金手指能給生命延續多久,反正活著的時候大梁國絕不會崩盤。
當然新政關照的不僅是農戶人家,商戶也有所照顧。與大宋商業上雜亂的管理不同,大梁國規定了所有經商者都要受到商部的管理。
繳納的稅也相對同一,不會像大宋朝廷那樣一句命令隨意加征,而且經營的生意也有分類享受不同的待遇,算是對商人的福利。
但是為防止有大商戶操縱物價打壓小商販玩壟斷,並沒有取消宋神宗時期就設立的市易司。而是繼續由此機構來掌控市場平抑物價。
當然大梁不會像宋神宗那樣簡單粗暴,大商戶惡意壓價就讓小商人將貨物賣給朝廷的市易司,然後再由市易司製定的官商出售來達到平衡目的。
大梁采用的預防措施是由市易司掌控商品定價權,對商戶實行準入製。一旦違反市易司的規定有權取消其經營資格,沒收非法所得。而且大梁將來還會設立商品集散區,由官府來掌控商業的走向等等。
商戶的相關法規新政比較複雜,需要一個長期建設的過程。不過大的方向已經確定,可以說給大梁國所有的經營者提供了相對公平的環境。
台下的那些商戶們看到後同樣反應各異,高興的自然是那些中小商販,覺得不安的自然是那些豪富大族。
不過他們倒沒有興起反抗大梁國的心思,短短十幾天內經曆了改朝換代,沒有被大梁的軍兵將他們積攢的財富搶掠一空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真要貪心不足生出不該有的心思怕立刻就被人推出去砍頭。
蔡京、王黼那樣高高在上的人都說殺就殺,更何況他們這些地位低下的經商之人。
與喜憂參半的商人們不同,大梁的新政可謂給了天下讀書人一個公平的機會。
不看出身隻論才華,能通過考試者便可進入大梁的學府進一步學習,再經考核合格後即可外放為官。
這對汴梁城中的那些讀書人來說可是一個相當公平的機會,要知道盡管大宋以光輝燦爛的文化著稱也免不了給朝中大員和世族勳貴大開後門,能憑借科舉改變自身命運的寒門子弟還是少數派。這一點還真不用懷疑,看看大宋曆史上的著名宰相,寇凖出身於名門望族父親寇湘曾經是後晉國公、韓琦出身相州韓家、王安石出身官宦世家、歐陽修官宦之後……,也就是包拯的家世相對貧寒。
大梁的這舉動確實是在給所有讀書人機會,而且因為考核的內容相當大梁化,平日裏苦讀聖人經義的高門大戶出身之人並不能占據多少優勢。相反那些思想跳脫,才華橫溢之人會更占便宜。
不但如此布告中明確說明,日後大梁會在各地建立學府,方便書生就近讀書。哪怕是平民百姓甚至窮苦之家的孩子也能得到學習的機會。
這種將文化知識廣布天下的做法確實得到了絕大多數出身不高的讀書人的讚同。
一連串的新舉措讓汴梁城的百姓感覺耳目一新,除了那些世家大族之外所有人都覺得生活有了希望。
即便扈成宣布公審大會結束,也仍有不少人圍在木牌周邊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隨著百姓們回到家中,新政的消息也傳遍了汴梁城。直到此時他們切實的感受到改朝換代時的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