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穿行宋末> 第401章 變化

第401章 變化

  杜昱在燕都稱王,梁山軍正式的從一個山寨勢力轉變成為一個政權。


  參考了大宋和遼國的政策和律法,再把一些現代思想加以糅合,大梁甫一建立就推出了新政。


  有大量的軍隊作為後盾,新政得以順利的推廣下去,雖說還沒有影響到鄉野間更多的百姓,但在燕都這種城市之間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對於百姓來說律法方麵變動不大,遼國的以漢製漢本就是小法大宋律,而契丹人用的則是遼國的法律。


  杜昱和大梁的一眾官員秉持著公平平等的原則延續了遼國的方法,並沒有對契丹人趕盡殺絕而是選擇接納他們,讓他們逐步融入到新的國度之中。


  當然任何的變革都難免觸碰到既得利益者的痛點,大梁的新政也不例外。規定最高佃租,攤丁入畝等一係列的政策都是在割那些地主階級的肉。


  因此想要暗中聯合起來做小動作的豪族大家並不少,不過杜昱可沒有客氣,直接下了重手,斬殺無數心懷不軌的人來震懾占領區。


  殺雞儆猴的效果很快就凸顯出來,在生存或者毀滅的威脅下燕地內的大族開始表現出一副諂媚的姿態迎合大梁政權。


  不少‘聰明人’學起了滄州與河間府的大族,開始派家族中的飽學之士到大梁的官府之中做事。


  杜昱對此樂見其成,哪怕他再看不起北宋時空的文人也知道要麵對現實,事實就是治理天下還是要靠那些有文化的人,而在這個封建年代能讀得起書的還是那些世家大族。


  靠著強硬的手段,大梁將新政逐步的強行推行下去。最開心的當然要數度日艱難的百姓們,不管是漢人還是契丹人有錢的畢竟還是少數。


  大梁甫一成立就取消了人頭稅,這讓他們的負擔減輕很多,規定了最高佃租使得很多貧民對未來的生活都有了一絲希望。


  但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新的徭役製度,不再全民征發,轉而用田產的數量來衡量出徭役的人次,那些世家大族不想親自去勞動的話就要出錢繳納給大梁官府,再由官府雇傭普通百姓進行徭役勞作。


  如此一來不但讓那些無恒產者擺脫免費勞作之苦,還能讓一些人得到豐厚的報酬,可謂一舉數得。


  幾條惠民的政策下去,燕都附近的普通百姓都嚐到了新政的甜頭,他們的態度變了,對遼國不再心存懷念,反而開始在內心認同大梁政權。


  隨著新政的逐步實施,大梁的影響力以各地州府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大梁正在快速的消化征伐燕雲取得的戰果。


  杜昱最近倒是閑了下來,他知道不能事必親躬,把握住大方向,然後把瑣碎的工作交給手下的那些兄弟就好。


  如今他在燕都梁山泊現代時空之間不停的穿梭,趁著這段不忙的時間一邊陪同家人享受天倫之樂一邊慢慢規劃接下的行動方向。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梁稱王建國的消息也不可避免的傳了出來。


  不但遼國人知道,就連隔著一個國家的金國也得到了這個消息,大宋那邊也是如此。


  即便宋徽宗任用的手下在無能,河間府丟了這麽長時間也探聽到不少細節。


  梁中書鎮守大名府正是大宋的北大門,如此重要的消息他怎敢隱瞞,得知占據河間府的梁軍頭領已經稱王之後,立刻寫了一封奏折派人連夜送到汴梁城之中。


  當然為了自保,他還給老丈人蔡京捎上一份大禮,希望嶽父能早日將他調離是非之地。


  很快,又一位反賊建國的消息傳到了大宋的朝堂之上,一向隻關心自己書畫藝術和艮嶽修建進程的趙佶罕見的大發雷霆。


  氣急敗壞的宋徽宗將蔡京這老貨罵了一個狗血淋頭,在盛怒之下當場就罷免了蔡京的相位,隻不過昏君就是昏君,他轉而啟用了更不靠譜更沒底線的王黼為相。


  若是杜昱知道這個消息肯定會化身懵逼樹下懵逼果,因為現在這種局麵即不是真實曆史上發生的事情,也不是水滸傳的時間線。


  真實曆史上蔡京這老貨早在宣和元年就再度下課,而水滸傳小說之中到現在大奸臣應該還在相位上坐得穩當。


  貌似換相是件小事,實際上影響還是非常大的,這個變化更是引起了無數連鎖反應。


  在王黼看來,既然蔡京是因為‘剿匪’不利下課,那他就要在這方麵做出一些成績來才能在官家麵前邀功。


  因此他不得不啟用一些平時看不慣的清流,杜昱的便宜嶽父張叔夜就在其中。


  早在兩年前濟州知府就因為獨龍崗事件被嚇破了膽,他上下走動希望能調換一個位置,輾轉求到了王黼這裏。


  隻不過那個時候在朝堂一言九鼎是蔡京蔡太師,王黼不想把好處讓渡出去實際上一點動作都沒有,隻是用嘴炮安慰了一下濟州知府。


  如今輪到他當權,正好借此機會將這件事辦成,當然在把張叔夜推出去剿匪的同時,他也沒忘了向濟州知府再收一筆好處費。


  曆史再次產生了變化,在王黼的建議下宋徽宗以徽猷閣侍製的身份入住濟州,目的是就近平滅梁山泊以及登雲山的山寨,讓京東西路安定下來。


  與此同時他還建議趙佶先撲滅大宋境內的幾處反賊,再去考慮收複燕雲十六州。隻不過趙佶是個好大喜功之人,在加上童貫想封王都快想魔障了,被當場駁斥。


  童貫仍然在官家的支持下,積極準備對燕雲之地用兵。


  其實也不奇怪,大宋建國一百六十多年來有無數次起義,但那一次也沒有產生太大的動靜,更不要提動搖大宋的根基了。


  正是因此大宋朝廷從上到下仍舊認為田虎、王慶、郭圖包括杜昱等人不過是癬疥之疾不足為慮。


  而童貫在聽說大宋的一支義軍竟然打得遼國人沒有還手之力,短短三個月內就丟了大半個燕雲更是覺得十分興奮。


  他認為一夥草寇都能取得如此戰果,就更不要說大宋朝廷的禁軍了。這貨的心裏不由自主的產生一股豪情,認為此次出征定然能拿下燕雲,並且可以憑借此功封王。


  隻不過童貫沒有想到,不是他不明白這是世界變化快,還未等他籌集好出征的糧草輜重,大宋境內的‘草寇’又扇了朝廷一記響亮的耳光。


  登雲山的帶頭大哥,呼保義宋江率領十萬大軍攻破了朝廷四京之一的大名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