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成立學堂
半二半一這樣隨意而排行明顯的名字,似乎是他們師兄弟間特有,類似於大師兄二師兄。閔若黎未與她解釋這些,“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旋即將此事告知幾人,得知半一的具體位置並且可以直接去找他,便皆可以安心了。
飯後,楚澄風風火火地走來,找到閔若黎,二話不說便將人往外帶,路上與她解釋,“閔姑娘,此處孩童多半沒有書讀,亦不識字,與他們說你認識的字多,可以教他們,他們都很開心,更是渴望知識,希望你可以去教。孩子們都在等著,隨我一起去吧。”
此處無私塾,即便是鎮裏有學院,村民們也支付不起昂貴的學費,村中半大的孩子便跟隨大人學習捕魚、劃船的本領,大字不識一個。若是日後走出這片土地,很容易因為不識字而吃虧。
缺什麽也不可缺教育,閔若黎一直以來皆信奉這點,便隨著她去。
十幾名孩童在鰥夫家中,坐在院子裏長桌邊等候,最小的五六歲,年齡最大的也剛十三四歲。鰥夫孤身一人,白日裏不在家,院子寬敞,時常有孩童將此處當做空地玩耍。此處民風樸實,鄰裏相熟,無人會偷盜。
楚澄拍拍手吸引孩童們注意力,揚起說道:“這位便是我為你們請來的女夫子,大家要叫閔姐姐,我們在此處的這段時間便由她教大家寫字。”
“閔姐姐!”孩童們異口同聲叫人,坐在離他們較近的小姑娘雙眼透亮,清淩淩的天真靈動,看得有些愣怔,“姐姐好漂亮。”
“好美,姐姐會寫很多字嗎?”有人起頭誇讚,其餘孩童便亦敞開了與閔若黎交流,她被誇讚的有些不好意思,便轉移話題,問了每人名字,用著夜九笙隨行包裹中的筆墨與信紙,為每人寫下他們的名字。鄉下有賤名好養一說,有幾個孩童被喊小名喊習慣便忘記本名是什麽,隻教了姓氏。
閔若黎寫下三字經前幾句,用信紙傳給眾人,先為他們讀幾遍便領著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郎朗之聲傳到外麵,路過村民聽著這書本上才有的句子,紛紛探頭朝院內看去,便見閔若黎一手拿著木條做的教尺輕微搖晃,另一手負在身後,頗有教書夫子的模樣。而平日到處野的孩童們,竟規規矩矩地坐著長條凳子,跟隨她朗讀,乖巧的仿佛換了個人。
不出半個時辰,閔若黎在此處教學之事便在村中百十來戶人家的村子傳遍,得知竟是無償教學,人人皆是稱讚。若非生活所迫,五歲的孩童便應讀啟蒙班了,是以聽聞此處臨成立的學堂,便有人將家中孩童也送來跟著學習。
兩天時間便從最開始十幾個孩童壯大為三十六人,鰥夫院子無法容納,便將村中一戶人家空閑的院子收拾出來,專門用做學堂。
閔若黎回到房間歇息,捏了捏肩膀,聽見有人敲門便提起力氣去開門,“適才我還在想晚些時候去找你,你便來了。”
夜九笙聽她聲音略微沙啞,將煮好的梨汁放下,自然地為她捏著肩周,卻是未說話。
兩人之間沉默片刻,閔若黎便察覺他似乎有些不高興,思來想去便隻有這兩日發生的事惹了他,拉著他胳膊示意他坐下,“王爺,你是不是不太讚同我教村裏孩童們讀書。”
見他不加掩飾地點頭承認,閔若黎笑道:“為何,教書育人這樣的事也算積德行善,何況此處孩童們許是一生也沒有這樣的機會,這對他們而言亦是好事。”
夜九笙豈會不知這兩點,若讀書無用,京中便沒有大大小小十幾家私塾,更不會有天下讀書之人皆向往的翰林書院。隻是與她個人舒適比起來,教陌生孩童讀書識字便顯得不太重要。他認真說道:“本王並非認為這是錯事,隻是你聽聽你自己的聲音,兩日時間便變得沙啞,日後還需在此處住二十幾天……”
餘下的話他未明說,意思昭然若揭,無非是見她這兩日教書領讀,被孩童們圍著問問題,太過辛苦,希望她不這般勞累。
閔若黎朝他晃了兩下梨汁,眸中狡黠,語氣亦是輕鬆,“這不是有王爺親自送來的梨汁緩解嗎,我的嗓子被王爺保護得好好的呢。”
看見她將梨汁飲盡,夜九笙臉色稍微緩和,認同的點頭。後知後覺察覺自己因她輕飄飄兩句話便臨陣倒戈,又要開口與之說明,還未來得及說話,便被她用手指抵著唇。
閔若黎順勢大膽的拍拍他臉頰,“王爺不必多少,我懂。每日隻教三個時辰,孩子們認真好學也很懂事,無礙的。我適才想與王爺說的便是孩童們學習的事,我每日為他們抄寫書本上的內容,寫得我手酸,王爺為我們買些書吧。三字經也好,千字文也罷,不拘什麽皆可以。”
她邊說邊掀起衣袖露出一小截白藕似的手腕,無力地耷拉著手,撒嬌似得伸到他麵前,“王爺你看。”
果不其然,夜九笙疼惜地握著她手腕,輕輕揉著關節處,無奈而縱容地歎口氣,“本王買就是了,需要什麽列下來,明日便可以用上。”
閔若黎眼睛放光,笑著支起下巴,認真看著他,“王爺真是個大善人。”
事情為她辦了,一句是好人便將他打發了。夜九笙略微不滿,捏著她手指在她手背落下蜻蜓點水一吻,心滿意足的笑了,“本王隻是動動嘴巴,使使銀子,比不過你親力親為的辛苦。”
此恭維之話卻被擋在閔若黎耳外,她注意力皆在他適才忽如其來的舉動上,實在親昵。
夜九笙辦事效率向來極高,翌日巳時,當真將八十本書送到,隻是閔若黎所提起的千字文與三字經,附帶兩大箱草紙與筆墨,供孩童們習字使用。
“這些皆是夜公子所買?”薑瑜前兩日去鎮子辦事,今日回來方得知他們在辦學堂便想著來看看,不料見到這樣壯觀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