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探討!淩市長的谘詢!
路上,淩市長忽然問道:“上次之所以拒絕是為了這次捐贈?”
“有一點吧。”江翰林回複道。
“有時間聊一下嗎?關於剛剛你說的人工智能方麵的。”淩市長說道,然後又指著旁邊那位60多歲的老人說道:“這位是華科大計算機學院副院長,同樣也是華科院院士,張民,張教授。”
輕輕沉思了一下,江翰林說道:“華科大附近有家咖啡廳挺不錯的,我們去那邊喝杯咖啡吧!”
說完,便帶著幾人向前走去,進了咖啡廳,江翰林三人落座在一旁,而王秘書和左燕則各自站在二人的旁邊,安靜的聽著幾人的對話。
江翰林看著張民微笑著說道:“張教授去年發表的《離線語音識別》那篇論文可以說是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的下一個項目就有關於此的應用,還望張教授到時候斧正一下。”
“江總客氣了,實不相瞞,江總做的那款遊戲軟件,我也看了,江總對於算法架構、邏輯自洽方麵的技術真是讓我歎為觀止。”張教授一聊起技術就顯的格外興奮,目不轉睛的盯著江翰林說道:“你也是計算機方麵的專家,我想知道你是基於什麽來判斷哪怕量子計算機出現,也無法誕生人工智能的。”
“目前國際上對於人工智能的劃分有好幾種,但主流都是通過智能程度來劃分為以下幾種: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
張民緩緩的點了下頭,江翰林則看了下略顯迷茫的淩市長,又解釋道:“弱人工智能是指可以代替人力處理某一領域的工作。目前全球的人工智能水平大部分處於這一階段。就像超越人類圍棋水平的阿爾法狗,雖然已經超越了人類在圍棋界的最高水平,不過在其他領域還是差的很遠,所以隻是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擁有和人類一樣的智能水平,可以代替一般人完成生活中的大部分工作。這也是所有人工智能企業目前想要實現的目標。走到這一步之後,機器人大量替代人類工作,進入生活就成為的現實。超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是很快的。當人工智能發展到強人工智能階段的時候,人工智能就會像人類一樣可以通過各種采集器、網絡進行學習。每天它自身會進行多次升級迭代。而那個時候,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會完全超越人類。而這個目前隻出現在科幻片當中。”
看到恍然大悟的淩市長,江翰林又繼續開口說道:“思考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它的基礎是大腦.受到刺激而直接發生反映時非條件反射,而在非條件反射基礎上建立的是條件反射;這裏就已經有了簡單的處理,而人的思維要比這複雜的多,他可以在受到刺激後經過大腦周密的複雜的分析,而後做出是否做出反應的決定。說的直白一點,思考就是大腦對人所獲得的各種信息的加工,任何思考的進行都是在聯想——連鎖反映中進行的推理與演算。另外,關於大腦的構造方麵,人類大約有幾百億個腦細胞,每個腦細胞大約有幾百條腦神經,每條神經上大約有幾百個突觸,每個突觸有幾百到幾千個蛋白質,一個腦細胞的作用大約相當於一台大型計算機,一個突觸的作用大約相當於計算機的一塊芯片。可以很簡單地推算出來,人的大腦相當於上千億塊或上萬億塊芯片。
人類目前最大型的並行計算機,梅國的的白色戰略加速計算機(hiteASCI)也不過8000塊芯片,和人類的大腦比,相差大約一億倍,也就是差8到9個數量級。計算機的運算能力一般用一秒鍾能做多少次加法運算來統計,目前最快的是瀛國的“星球模擬器”,40億次。如果用計算機類比人的大腦,由於人腦是超級巨大的並行運算係統,所有突觸以及每個突觸上的所有蛋白質,都可以瞬間同時運動,蛋白質之間又隻有幾納米距離,電流在這個距離上一秒可運行幾千億次,人腦運算速度的數量級就大得沒法形容,大約1後麵跟27個零到30個零。要知道,40億次,才不過是4後麵跟10個零而已。整體差了大約20個數量級。所以,如果用計算機來模擬人類大腦的功能,以目前研究進展的速度而言,大約還要一百年才能實現。因為根據著名的“摩爾定律”,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每18個月提高一倍,也就是每年大約提高0.57倍,要提高20個數量級就需要100多年。這隻是單純的從計算力上來進行計算的結果。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沒有考慮,計算機就兩種電路狀態,開或關,而腦細胞、腦神經、突觸、蛋白質以及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都有很多種,運動起來遠比電路複雜得多了。所以想要模擬人腦來做出真正的人工智能是不現實的,畢竟人的大腦是人體中最微妙的智能器官。它雖然隻是重約1.3千克,體積隻有1.4立方米大小,但是因為整體是由100多億個神經細胞所組成。每個神經細胞的周圍,有1000~10000個突觸伸展出去,和相鄰的神經細胞的突觸相交聯。這些突觸像電路一樣,都具有一個能通過或停止“電子流動”的“閘門”,因此,大腦能夠儲存10萬億位的信息量。這樣的存貯能力可與1萬台計算機的存貯容量相媲美。人腦的思維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形式化思維,是人腦演繹能力的表現。具有邏輯的循序的特點:一種是模糊性的思維,是人腦歸納能力的表現,可同時進行綜合的整體的思考。盡管在人的一生中,每小時約有1000個神經細胞發生障礙,一年內有近900萬個神經喪失功能,然而,即使如此,大腦仍能正常地工作,其主要原因,就是大腦有足夠的“後備力量”。一些神經細胞發生故障,另一些“備用”的神經細胞馬上頂替上來。”
江翰林侃侃而談,訴說著自己覺得從量子計算機來實現人工智能的難點,而旁邊的張民教授默默的聽著,同時也在不斷的搖頭,說道:“你的觀點我不認同,你覺得人工智能主要是在思維和創造力方麵來區分的,所以你覺得量子計算機無法產生真正的人工智能,但我覺得人工智能的核心是計算力,利用量子計算機相幹疊加的方式,可以把複雜度的NP計算問題,變成P問題。所以我覺得量子計算機可以為人工智能提供革命性的工具。”
聽到張教授的話,江翰林不置可否,輕笑著說道:“這個問題,隻能讓時間來證明了,不管哪條路走通了,都將加速人類的發展進程。”
淩市長安靜的聽著二人的討論,然後說道:“兩位都是領域內的拔尖人才,今天聽到二位的談話可以說是大受啟發。其實今天找江總來,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江總對未來發展的一些看法,我們好早做準備。”
看著一臉真摯的看著自己的淩市長,江翰林不由的有些無語,這是第二次向他詢問了,哀歎一聲,覺得再不說些東西真的說不過去,江翰林便沉思了一會說道:“關於未來的發展趨勢,其實目前已經越來越明顯了,目前人類總共進行了3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是發生在18世紀70年代,蒸汽技術使人類社會得到了全麵的更新;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9世紀40年代,以電力技術為代表。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在本世紀初期,原子能及空間技術的發展使社會生產力再次突飛猛進;而第四次工業革命我覺得會在以下三個方麵進行。”頓了一下,看著很感興趣的淩市長,江翰林繼續說道:“計算機、能源、材料。這三個方麵相互關聯,無論哪個方向的突破,都將徹底點燃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火焰。”
“這麽說你更看好計算機技術,而且是生物計算機了?”淩市長看著江翰林問道。
笑而不語,江翰林又看了眼淩市長說道:“隻是覺得這條路更適合我罷了。”然後又看著張民說道:“今天能與張教授交流,收益良多,有空再向張教授請教。”
點了點頭,淩市長也知道江翰林不願再繼續深談,便說道:“關於生物實驗室的審批,我會讓相關部門抓緊審核,我很期待江總會給我帶來什麽樣的驚喜。”說完便和王秘書一起走出了咖啡廳,而張教授並沒有直接離去,而是忽然說道:“你應該清楚生物計算機一旦產生人工智能所帶來的風險吧?”
點了點頭,江翰林說道:“不能因為風險就止步不前吧,我相信隨著研究的進展,風險是可控的。”
“你清楚就好。”說完,張教授也離開了。
隨著二人的離去,江翰林歎了口氣,便讓左燕上了自己的車離開了華科大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