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仲英到達台州
月朗星稀,仲國公府
仲世恒聲音沉穩:
“你們都知道,我們大宋朝的太祖皇帝,是靠兵權得了天下的。
所以,他後來便十分忌憚軍權旁落與權臣之手。
自他之後,我們大宋朝堂上,便一直是重文輕武。
曆代大宋皇帝,都將軍權高度集中在手中。
若不是太上皇時期,你們的祖父,隨著他南北征戰,成為邊疆守衛不可或缺的大將。
便沒有今日的仲家軍,更沒有我們仲家今日的風光無兩。
我們仲家人,對趙家人,原是忠心可鑒的。
可如今,陛下的態度,你們也都看到了,他大概已經對我們仲家,起了殺心。
這就使得,我們自己個兒,不得不防著點。
好在,日落在即,我們隻要熬過這黎明前的餘輝,便可以有了新的生機。
朝堂之上,三王爺已經沒了位置,五王爺與九王爺,都是有可能繼承大統之人。
這個時候,我們仲家,與哪邊站得近了,都不是明智之舉。
此前,英兒與那九王爺交情匪淺,好在如今,也是淡冷了下來。
這一切,也許都是天意,接下來的日子,為父希望,你們都能打起十二分精神,走好每一步。
你們,都聽明白了麽?”
“兒子女兒明白了。”
仲顏與仲英兄妹幾人,異口同聲的回道。
“好,英兒留一下,你們幾個先回去歇息吧。”
仲墨幾人,給仲英一個,你自己小心的小眼神,一個跟著一個的離開了書房。
仲英一人留在仲世恒麵前,淡笑問道:“父親,還有話要與我囑咐?”
仲世恒示意她坐下再說。
“這次台州莫家的叛亂,看似是莫望東之人心不足,忘恩負義。
可這背後的確切原因,我們卻並不清楚。
皇城司的人,遍布大宋境內,他們的眼線按常理不該在莫家發難三日之久,尚沒有得到飛鴿傳書。
這此台州的叛亂,由著那個地方趕來的士兵,趕在宮中禦宴之時,突然上報而來。
這時機趕得,未免太巧了點。
所以,為父幾番琢磨,總覺得這一切,完全有可能是上麵那位,在背後推波助瀾的一出好戲。
集英殿中,眾將軍聽了台州之事,無一人主動請戰。
當時,那位雖然看似是大怒了,卻氣不達眼底。
所以,若是為父沒有料錯的話,這一次,無論是誰,請戰去台州平亂。
結局都隻有一個,那莫望東必死無疑,台州定然會重歸朝廷管理。
陛下他應該早就在台州周邊,暗中安放了不少的人,平亂軍一到,他們便會暗中行事,將莫家的勢力,連根拔起。
而那前去平亂的人,十有**會因為違抗了太上皇的免死金牌,或是其他什麽罪名,而獲罪。
那人最後,大概將會成為這次莫家倒台的替罪羊,以用來平息長公主的怒火。
所以,英兒,為父覺得你這次,有些莽撞了。”
仲英承認,她這次殿前請命,確實沒想到這背後一層深意。
可經過仲國公這一番剖析,仲英倒是覺得,宣德帝那位城府極深的帝王,確有可能做出這等事情來。
“這倒確實是女兒欠考慮了,不過,請父親放心,此地前往台州平亂,女兒一定將那莫望東生擒而歸。
隻要他活著被押送入京都,交到皇城司去,再出了任何的紕漏,也就與我們仲家軍,無關了。”
仲英胸有成竹的樣子,落在仲世恒的眼底,他滿意的笑了。
“好,既然吾兒如此有信心,那為父便放心了。”
仲世恒又同仲英講了些,他對台州之地過往情況的了解。
仲英這次去台州平亂,帶了仲家軍近五萬精兵,其中一大半都是精通水性的士兵。
台州之地,地處長江東南方,臨海騰水,莫家軍常年以水軍訓練為主。
如今,與他們這些精於水上作戰,又有倭寇相助的莫家軍作戰,水性的好壞,著實重要。
宣德帝那並未如同往昔大軍跋涉趕往邊疆之前,有任何的鼓勵震威之舉,他隻吩咐張公公,給仲英帶來了一些宮中的傷藥,以備不時之需。
大軍開拔數日,抵達台州外三十裏處的朝廷驛站。
仲英派烏漢陽、羅大風各率一小隊人馬,前去台州城的各個城門附近,打探軍情。
她同何達、及赤虎營的副將曲風,留在大帳之中,研究台州的地形圖。
“將軍,所以你的意思是,明日午時之後,你要在城南正門外,擊鼓挑釁,而爭取與莫望東,在南門城外,短兵相見!?”
“不錯,據我了解的消息稱,那莫望東自詡當朝關羽,有情有義、勇武可嘉。
若我明日以莫老太爺也就是那位七賢王,當年進獻給太上皇的《鑒心表》與《武德豐源》為歌。
莫老太爺一生的征戰故事為題,編上一曲,我相信,那莫望東不會躲在城牆裏麵,不出來迎戰的。
若他敢來迎戰,我便有五成的把握將他生擒,五年前,我曾經與他在神劍山莊的賞劍會上,有過一麵之緣。
那日他與沉絕穀的木老幫主,為了品鑒一柄寶劍的劍鋒,曾經在大會上,過了招。
那招式淩厲刁鑽,功底深厚,過後我問過師傅。
他老人家說,若是以我當時的實力,拚殺上去,怕是隻能同他,對戰不到三十個回合。
如今,這麽多年過去,我的功力有多少長進,我心中有數,他的功夫有多大的進退,我大約也是能猜的出的。
所以,若是明日我有機會同莫望東交手,我有五成的把握將他緝拿。
這五成的把握,太低了,我需要你和何達配合我,將這五成化為十成。
所以,你們便要……”
仲英的言辭懇切,不藏拙、不露怯。
赤虎營之前隸屬仲訊麾下,如今突然歸了仲英率領,勢必會相互適應一段時日。
這對付莫望東之事,也算是能夠迅速培養他們之間默契的機會了。
曲風聽了仲英,同他們細細分說的重點,不斷的點頭回應,心中對這位仲家最小的少將軍,突生些許佩服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