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攻城
兗州
東郡
皇甫嵩遠遠望著鄄城高聳的城牆,其棱角分明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打仗,是要死人的。
自從皇甫嵩接手攻城事宜後,便一直在作準備,期間除了製造相關攻城器械外,還另外派了遊騎散布於四周。
不能一味強攻,也不可不攻,對於皇甫嵩這樣的老將、宿將來說攻城節奏的把握早已銘刻在心中。
自從軍之後花在軍略上的時間越來越多,有多長時間沒有仔細去看看四書五經了?
大部分想看書時總是不自覺的將兵法、韜略之類的書拿出來研習。
皇甫家如今也算是將門世家,隻是自己胸中韜略,皇甫嵩還是願意用在對付外族身上。
而不是國內這些所謂的“賊子”身上。
不過。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還是先解決眼前的問題才是,相對於鄄城內負隅頑抗的這些人,當年那些個黃巾賊可能比他們還要無辜一些?
年頗老矣,尚能飯否?
自己還能否看到大漢朝四海升平?
“將軍!”就在這時,董卓女婿牛輔打斷了皇甫嵩的思緒,“稟將軍,三軍已修整完畢,不知何時攻城?”
皇甫嵩雙目一凝,詢問道:“雲梯、衝車可準備齊全?”
牛輔行禮應道:“不但按將軍所說數量準備好,甚至還多製造了一些。”
“好。”
皇甫嵩點了點頭,“牛將軍,先前你部傷亡如何,這次可要當這個先登?!”
牛輔臉上露出喜色,所謂先登,先於眾人而登;自然是第一批攻城的人,經過這段時間的消磨,鄄城內的抵抗強度越來越低。
這個時候如果能第一批參與攻城,待城破之日,論功行賞之時自然是功勞最大的。
牛輔沒想到皇甫嵩竟然準備將這種好事交給了自己。
皇甫嵩不但能領軍,而且在朝堂政治上也算是能屈能伸之輩,牛輔身為董卓的女婿,他不介意將這份功勞讓牛輔得了去。
這也算是賣董卓一個好。
牛輔連忙應道:“回皇甫將軍,我部傷亡不大,末將願領軍率先攻城。”
“好。”皇甫嵩應一聲,命令道:“既如此,那牛將軍便作攻城先鋒。”
“另外!”皇甫嵩頓了頓,揚聲道,“傳令下去,第一個登城者,賞黃金百兩,授校尉之職。”
“喏!”
*
隨著皇甫嵩一聲令下,鄄城外的大軍開始緩緩而動。
“咚!”
“咚!”
“咚!”
……
陣陣擂鼓聲響徹整個鄄城,同時鄄城內的荀彧也接到了城牆上傳來的消息。
董卓一方又開始攻城了,而且這一次與先前有所不同,可以明顯看出這一次動用的攻城器械比之前更多。
經過這段時間的消磨,荀彧身形單薄了許多,不過其一雙眼睛依然神采奕奕。
“守城所用的火油、滾木、箭矢,如今可還夠用?”荀彧隨口向身邊的佐官詢問道。
“回大人,火油已所剩無幾。”
“以大人之前的命令,拆除了城中不少房屋,滾木尚有富裕。”
“至於箭矢,新趕工的一批箭矢質量恐怕有些瑕疵。”
荀彧擺了擺手,“如今這情況有箭矢可用已然不錯了。”
“傳令下去,城中富戶每家征收火油、,若有不從者……”荀彧瞟了佐官一言。
佐官連忙應道:“下官明白,下官明白。”
“去吧。”
待佐官離開後,荀彧輕歎一聲,臉上露出了苦笑。
經過這段時間的對峙,皇甫嵩到底有多厲害,他心中已經非常清楚了。
這樣的國之頂柱卻是自己的對手,這可不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情。
“盡人事、聽天命吧。”荀彧心中不由感歎一聲,現在的情況隻能期望有援軍前來了。
固守孤城可是兵家大忌,有城池作為依托,再有援軍在側,這樣才能有更多的布置可以運作。
如今明公那邊應該已快和程昱回合了吧?
荀彧算計著曹操行軍的時間,然而事情卻並沒有往他想的那個方向發展。
城外
投石車的車臂在十數名士卒的拉扯形成了一道弧度。
“放!”
一聲令下,車旁的士卒砍斷了固定車臂的繩索。
“呼!”
“呼!”
“呼!”
巨大的石塊被拋入空中,帶出一陣陣呼嘯聲,緊接著震耳欲聾的響聲傳出。
“砰!”
“砰!”
“砰!”
巨石砸在城牆上,城牆上躲避的士卒明顯感覺到了身下的震動,這樣的情景之前已經經曆過,現在守城的士卒到也不是特別恐慌。
巨石的威勢雖大,但真正砸中士卒的概率還是比較小,當然若是被一下砸實,那肯定會變得血肉模糊。
投石車的最大重要還是在於威懾和毀壞城牆結構。
“砰!”
“砰!”
“砰!”
守城的士卒算計著時間,按先前的經驗在過一會投石車的攻擊便會停下來,接下來便是對方衝鋒了。
時間一點點過去,顯然這一次攻城與原先不同。
城牆上劇烈的撞擊聲並沒有停下。
預想的事情沒有發生,守城的士卒,甚至包括將官心中不由緊了起來。
“啊!”
有慘叫聲發出,作為掩護的城牆被巨石砸踏,塌陷的城牆又砸在了隱藏在下的士卒身上。
現在沒有人幸災樂禍,因為保不齊下一個受傷或者死亡的就是自己。
時間仿佛過的很慢,但其實並沒有過去多久,城牆上再無巨石砸落,為首的將官小心翼翼的抬起頭。
董卓一方趁著投石車的掩護,已經離城池一半的距離左右。
“起身!”
“準備箭矢!”
“準備!”
“準備!傳令下去!準備拋射!!”
一陣陣呼和聲傳來,城牆上人影竄動起來。
*
“稟將軍,投石車損壞三成左右,如今先鋒已快抵達城牆。”
皇甫嵩點了點頭,投石車拋投巨石難免會有磨損的情況發生,而且這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之前鄄城的城牆上也是有投石車,為了將城牆上的投石車毀掉,董卓一方可是廢了不小的代價。
正因此今日投石車的損壞隻有三成而已,若是城牆上的投石車還在,恐怕能有五成便已是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