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最強義父董卓> 第49章 奔襲與信心

第49章 奔襲與信心

  南匈奴出現在上黨郡消息傳來後,這讓張遼心中頓時一陣憤怒。


  匈奴本是漢朝邊境大敵,自因爭奪單於之位,匈奴便分成了南匈奴、北匈奴兩支。


  其中北匈奴在漢軍擊敗後遠遁西方,而南匈奴則依附於漢朝。


  同時東漢官府設立了匈奴中郎將對其進行監護。


  不過東漢中晚期,外戚宦官幹政,造成內部政局不隱,難以駕馭控製,遂南匈奴多次反叛與鮮卑聯兵襲掠邊塞殺官吏。


  張遼乃是雁門郡出生自然對南匈奴的底細門清。


  要說這是為何,因為南匈奴與張遼有著一些特殊的“情節”。


  中平五年三月,休屠各胡侵邊,張遼的故鄉雁門郡自然也在其中,同時各胡攻殺並州刺史張懿。


  並州刺史張懿死後,繼任並州刺史則是丁原,而張遼便是在丁原任職並州刺史時被其征召未從事。


  南匈奴侵邊後並州大亂,在定襄、雲中、五原、朔方、上郡一並流徙分散。


  這簡直將並州當做了自己的後花園,想來就走,想走就走,而並州內的漢家百姓自然成為了其擄掠的對象。


  現在出現在上黨的南匈奴之人一部分應是被曹操殺敗後又回到並州進行休養補給,另一部分則可能是被召集而來。


  至於這些匈奴人往上黨集結的原因自然不言而喻。


  並州出生的張遼,麵對南匈奴的入侵感同生死,這如何不讓他氣憤?!

  張遼雖心中憤怒,但身為一軍主將自然不能被自己的情緒影響了判斷。


  張遼一聲大喝,“眾將聽令!”


  “諾!”


  “諾!”


  “諾!”


  “……”


  其身邊數位身著甲胄的副將連忙應道。


  張遼雙目掃過眾人,沉聲道:“傳本將將令,將各部所有斥候全部放出去!”


  “探清匈奴人的虛實。”


  “另外通知後軍徐榮將軍部,告知前方有南匈奴之人,讓其行軍時勿要激進,匈奴人擅長騎兵作戰,若是步兵遭了伏擊,那可不妙。”


  “先鋒前軍準備備戰!”


  “諾!”


  “諾!”


  “諾!”


  “……”


  眾副將應罷,打馬便走各自前去傳令。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張遼統領的騎兵開始動了起來,越來越多準確的情報也被斥候探聽了出來。


  “報!稟張將軍,上黨正東部發現南匈奴兩千餘人蹤跡。”


  “再探!”


  “報!稟張將軍,上黨正南部發現南匈奴三千餘人蹤跡。”


  “再探!”


  “報!稟張將軍,匈奴人已與我軍斥候交戰,互有傷亡。”


  “再探!”


  “報!稟張將軍,上黨西南部發現南匈奴千餘人蹤跡。”


  “……”


  “……”


  隨著匯聚的消息越來越多,張遼的眉頭越皺越深,這下可有些麻煩了。


  據探子的消息可得知匈奴人的軍隊可以說是零零散散的匯聚在上黨周圍,雖說兵力越不比自己人數眾多,但四處散亂則更加麻煩。


  因為騎兵機動性極強,若是敵我雙方擺明車馬相互對衝,這樣人數優勢才能發揮到最大。


  而這樣零散的隊伍分布要想殲滅的難度頗大。


  匈奴人並不會站在那裏等你大軍到來與你廝殺,發現情況第一件事便是逃跑。


  遇到比自己多的隊伍,而且同樣是騎兵,第一時間肯定是逃走,隻是傻子才會硬拚。


  匈奴人能趁著朝廷內亂出兵侵略並州,顯然不會是傻子。


  張遼心中思索片刻,心中有了思量,義父將精銳騎兵交於自己,這是對自己的信任。


  而且這一次因為是對並州用兵,董卓甚至將呂布手下的一批並州軍團出身的將校也調派給了自己指揮。


  現在這局麵正是用到他們的時候。


  張遼沉聲道:“傳令下去,命曹性將軍領五千騎兵,迂回而行往上黨東北而去,若是遇敵可與之周旋,不必急於進攻。”


  “打出旗號,壯大聲勢,威懾敵軍!”


  緊接著張遼繼續命令道:


  “傳令下去,命成廉將軍領五千騎兵,沿當前路線行軍,威逼上黨東南部,同樣若遇遇敵可與之周旋,不必急於進攻,隻需一路尾隨驅趕便可。”


  “傳令下去,命魏越魏將軍領五千騎兵,迂回而行往上黨南部而去,若遇敵軍,可與之交戰,將敵軍往上黨西北部驅趕。”


  “其餘眾人隨本將奔襲孟縣!”


  如今張遼大軍處於上黨西北部地區,曹性、成廉、魏越三人的行軍路線,分別向上黨東北、西北、南部而去,這是兵分三路。


  除了南部地區張遼下令交戰外,另外兩部均隻是與之周旋,很明顯是為了三麵包抄,準備將匈奴人往上黨北部地區驅趕的策略。


  但若隻是這樣,最多也隻能將匈奴騎兵驅散而已,更重要的是張遼竟然準備帶領本部人馬奔襲孟縣!


  孟縣可是在上黨西北部,距離他們如今的位子還有非常遠的距離。


  若是匈奴人地區被驅趕至上黨北部,那張遼奔襲到孟縣之後必定會遭遇到被驅趕的匈奴人。


  張遼的想法是分兵驅散,迂回包抄,這樣匈奴人也不會戀戰,自然會集結於上黨北部地區。


  而匈奴人定然想不到張遼敢千裏奔襲,繞到他們身後進行奇襲。


  所有的一切最終若想殲滅匈奴人,重點便放在張遼這一隻奔襲的隊伍上。


  張遼的將令傳出後,整個兩萬人的騎兵大軍開始分散開來,往既定的路線行軍起來,一時間旌旗勝勝,金鳴馬嘶。


  待其餘三部人馬離開後,張遼本部已準備完畢,張遼一勒馬韁,嘴唇輕泯,眼中露出堅定之色。


  張遼心中暗躊道:“建功立業,正在此時!”


  隨即高喝一聲,“出發!”


  張遼一聲令下,五千人的騎兵隊伍漸漸消失在廣袤的大地上,無人知曉他們以何路線,又以何速度趕往上黨西北部的孟縣。


  而後緊跟張遼騎兵身後的徐榮、賈詡二人也收到了張遼傳來的行軍消息。


  大帳內氣氛有些沉寂,許久之後,徐榮微微一歎,“張遼此行太過冒險了。”


  其身旁的賈詡嘴角勾起笑意,緩聲道:“雖說冒險,不過卻也是良策,若是以大軍直接進軍上黨,聽到風聲的匈奴人必然逃遁。”


  “張將軍分兵而行,匈奴人見各部人馬兵少,定然掉以輕心。”


  “張將軍若是奔襲成功,這些匈奴遊騎必然吃個大虧。”


  徐榮挑了挑眉頭,輕笑道:“文和對這張文遠倒是頗為有信心。”


  賈詡搖了搖頭,解釋道:“詡不是對張將軍有信心,而是對董相國有信心。”


  “敢問徐將軍領軍與董相國相比如何?”


  徐榮聞言,笑道:“相國領軍當世除了皇甫嵩、朱儁個別之人,誰能與之相比?”


  賈詡回道:“既然如此,我等又何須擔心。”


  “此次出兵並州,若是領軍人選,自然首選呂布,呂奉先,而董相國卻沒有派呂布前來,反而派了這張遼。”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國之大事,相國豈會兒戲?”“想必張遼定有其過人之處。”


  徐榮點了點頭,不再言語,戰機稍縱即逝,隻希望張遼大勝而歸。


  “傳令下去,放出斥候,全軍戒備,以防匈奴人偷襲!”


  步兵對騎兵可是非常吃虧的,徐榮自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率先戒備起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