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0章 出身不凡 名聲大噪
王守仁出身不凡,他出身於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氣質。
他的母親懷孕超過十個月才分娩,在他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祖父遂為他取名為“雲”,並給他居住的地方起名為“瑞雲樓”。
出生後,五歲仍不會說話,但已默記祖父所讀過的書。有一高僧過其家,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祖父根據《論語·衛靈公》所雲“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改名為“守仁”,隨後他就開口說話了。
他的父親王華喜愛紹興的山水,才舉家離開餘姚,移居紹興。幼年的王守仁,有著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擁有一個非常優越的學習環境。
十二歲時,王守仁正式就讀師塾。
十三歲,母親鄭氏去世,幼年失恃,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挫折。
一次與塾師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
當時國家朝政腐敗,義軍四起。英宗正統年間,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朝廷賠款求和。這件事情在王守仁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陰影。他發誓一定要學好兵法,為國效忠。
十五歲時就屢次上書皇帝,獻策平定農民起義,可惜的是沒有結果。同年,他出遊居庸關、山海關一月之久,縱觀塞外,那時已經有經略四方之誌。
十七歲時,他到南昌與諸養和之女諸氏成婚,可在結婚的當天,大家都找不到他。
原來他閑逛中遇見一道士在那裏打坐,他就向道士請教,道士給他講了一回養生術,他便與道士相對靜坐忘歸,直到第二天嶽父才把他找回去。
十八歲時,與夫人諸氏返回餘姚,船過廣信,王守仁拜謁婁諒。
婁諒向他講授“格物致知”之學,王守仁甚喜。
之後他遍讀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裏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
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什麽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
從此,王守仁對“格物”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這就是九州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二十八歲的他參加禮部會試,因考試出色,舉南宮第二人,賜二甲進士第七人,觀政工部。
明武宗正德元年,劉瑾擅政,並逮捕南京給事中禦史戴銑等二十餘人。
王守仁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當龍場驛棧驛丞。同時,他的父親王華也被趕出北京,調任南京吏部尚書。
路途中,王守仁被劉瑾派人追殺,偽造跳水自盡躲過一劫。
逃過追殺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麵見父親王華,王華對他說:“既然朝廷委命於你,就有責任在身,你還是上任去吧。”
隨後他踏上路途,來到貴州龍場,龍場在當時還是未開化的地區。
王守仁沒有氣餒,根據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受到民眾愛戴。
在這個時期,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王守仁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他在這段時期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史稱龍場悟道。
正德五年初,王守仁謫戍期滿,複官廬陵縣知縣。八月,劉瑾被楊一清聯合宦官張永設計除去。王守仁隨即被召入京,擔任吏部驗封清吏司主事。
······
後來,王守仁被兵部尚書看重,平定山賊叛亂。
王守仁用兵“詭異”、獨斷,素有“狡詐專兵”之名。
而王守仁率領書生和偏裨,蕩平為患數十年的盜賊,附近的人都驚呼守仁是神。
王守仁也因此名聲大噪。
後來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朝中大臣震驚不已。
寧王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唐伯虎點秋香》裏麵的那個“寧王”,就是說的朱宸濠。
後來王守仁集合兵力,雙方最終在鄱陽湖決戰,經過三天的激戰,寧王戰敗被俘,寧王叛亂曆時三十五天後宣告結束。
後來王守仁的父親王華去世,王守仁回鄉守製,王守仁於五十四歲時,辭官回鄉講學,在紹興、餘姚一帶創建書院,宣講“王學”,並在天泉橋留心學四句教法: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