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1章 扶蘇的打算 宏偉工程
秦始皇陵又被稱為——驪山墓。
對於這一個,扶蘇心裏僅僅有想法,但是他現在不會實施。
驪山墓要出現,至少要將萬裏長城蓋起來。
而且,扶蘇不會像曆史上的秦始皇嬴政一樣,征調民夫,累死不知道有多少人。
扶蘇會循序漸進,而且,扶蘇不會強製性征調民夫,而是決定進行有償服務。
說白了和現在的“打工”差不多。
百姓負責出功出力,而扶蘇負責出錢。
另外,扶蘇還會征調一部分廚師去修建萬裏長城的地方,開設飯館,酒店。
以廉價的價錢,供給這些民夫。
而其中的差價,扶蘇會補給出來。
隻要幹夠一個月,就有錢拿,工資一月一發。
隻要有錢,什麽買不到。
······
另一個宏大的工程——驪山墓,也就是秦始皇陵。
曆史上的驪山墓是從秦王登基起即開始修建,這也是如此。
驪山墓前前後後修建了將近二十年。
從扶蘇登基之後才停止下來。
不是不修建,而是暫時延緩。
曆史上的秦始皇陵,前後曆時三十餘年,每年用工據說也是七十萬人。
修建的秦始皇陵,從外圍看周長兩千米,高達五十五米。內部裝修極其奢華,以銅鑄頂,以水銀為河流湖海,並且以水銀合金為陸地,滿布機關,從上空看,像秦朝時國家的版圖。而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後全部被活埋。
······
秦始皇陵修建了雖然不到二十年,但是卻已經完成了一大半。
扶蘇將秦始皇陵停下來也是有原因,因為他需要這些人幫助他進行了大範圍的國家交通建設。
扶蘇決定大幅修築以國都鹹陽為中心,向四麵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
和現代的高速公路差不多。
馳道實行“車同軌”,均寬五十步。
馳道的作用有數項,一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國舊地;二是為方便北方戰爭前線的補給;三是方便始皇出巡時能暢通無阻。
除秦直道和秦棧道外大多在秦故地與六國舊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國時修建的道路上基礎上拓建而成。
著名的馳道包括:上郡道、臨晉道、東方道、武關道、西方道、秦棧道及秦直道。
這之中秦直道最為著名,它從帝國的都城鹹陽開始,直道綿延向北,一直通到大漠深處的九原,全長七百多公裏,堪稱兩千多年前的軍用高速公路。
秦直道所過之處,地勢險惡、人跡至今罕至,但它劈山填穀,甚至越過海拔一千八百米的子午嶺而不回避,在今天陝西北部的大山中,直道的遺跡依舊清晰可見。
秦始皇在掃滅六國後,為方便運送征討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還修築了靈渠。
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建成於前219年(始皇帝二十八年)至前215年(始皇帝三十二年)間。
靈渠溝通了長江水係的湘江和珠江水係的漓江,自貫通後,二千多年來就一直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此項工程現在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這也是扶蘇的目標之一。
不過靈渠是馳道之後的第二個目標。
秦始皇修建了大量華麗的宮殿。在統一六國之前,秦王已經有了不少宮殿。在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旋即開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後世皆知的阿房宮,也就是扶蘇現在的後宮。
裏麵美女如雲,是當之無愧的“女兒國”。
一個個都絕色傾城,讓人生沉浸溫柔鄉之中。
秦始皇最多時用工七十二萬人,據說,阿房宮可以容納十萬人,在裏麵運送酒菜要用車和馬才行。
《史記·卷006·秦始皇本紀》上描述說,僅一個前殿的麵積就達到了東西長六百九十三米,南北寬一百一十六米,台基高達十一點六五米,上麵可以坐上萬人。
除了阿房宮以外,秦始皇還興建了興樂宮、梁山宮等等。據《三輔舊事》記載:秦國有“表中外殿觀百四十五”。
據《史記·卷006·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國有“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另外,“鹹陽之旁二百裏內”還有“宮觀二百七十”。
有宮殿就要有美女,在滅六國時,就把所有各國的美女都擄掠來放在所建造的宮殿之中。
······
扶蘇也朝著曆史上的秦始皇前進。
不,應該說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於扶蘇來說,阿房宮裏麵可不僅僅是六國的賓妃。
而且還有曆史上的各大美女。
嫦娥妲己都出來,還有什麽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