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大手一揮,將張衡降生出去。
張衡被降生的地點,仍然是天工閣,而且這一次,扶蘇還將張衡降生為了馬鈞的師傅。
此時的馬鈞,已經在天工閣內有了很大的名聲。
身為馬鈞的師父,比馬鈞更強的人,無疑會讓人更加的信服和尊敬。
所以扶蘇讓張衡成為了馬鈞的師父。
“係統,我要使用指定人物召喚特權”,扶蘇對著係統再次命令到。
“我要召喚宋朝丞相——趙普”,扶蘇對著係統大聲說道。
很多人對於趙普並不是多麽地熟悉,趙普就是那個說出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牛人!
趙普,字則平,幽州薊人,後徙居洛陽,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
早年曾被劉詞辟為從事,後擔任趙匡胤的掌書記。
顯德七年,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後周,建立宋朝。
乾德二年拜相,協助太祖籌劃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製,製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
淳化三年,趙普病逝,年七十一,追封真定王,賜諡“忠獻”,宋太宗親自撰寫八分字神道碑賜之。
鹹平元年,追封韓王。次年,配饗太祖廟庭。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趙普雖讀書少,但喜《論語》。
其“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後世很有影響,成為以儒學治國的名言。”
趙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來,他的學問差得多。
他當上宰相以後,宋太祖勸他讀點書。
趙普每次回家,就關起房門,從書箱裏取書,認真誦讀。第二天上朝處理政事,總是十分敏快。
後來,家裏人發現,他的書箱裏藏的不過是一部《論語》。
於是人們就流傳一種說法,說趙普是靠“半部《論語》治天下”的。
宋太祖死後,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史稱宋太宗。趙普仍然擔任宰相。
有一次宋太宗和趙普閑聊,宋太宗隨便問道:“有人說你隻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
趙普老老實實地回答說:“臣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這部書。過去臣以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便天下太平。”
後來趙普因為年老體衰病逝,家人打開他的書箱,裏麵果真隻有一部《論語》。
所以才有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
······
趙普是宋朝極為有名的宰相,“杯酒釋兵權”中就有趙普的影子。
趙普深受趙匡胤的器重。
當初,宋太祖地位卑微時,趙普跟他交遊,得了天下之後,趙普屢次談起卑微時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太祖性格豁達,對趙普說:“假如在塵土中就可以辨識天子、宰相,那麽人人都可以去訪求了。”從此趙普不再談論。
趙普是宋朝的開國功臣,他的功勞可以和漢朝的張良和蕭何相比。
傳聞有一次,宋太祖問趙普:“天下什麽東西最大?”趙普沒有立刻做出回答,他的頭腦正在快速地思考著。
他想,當然不可能是某種有形的東西了。那麽,應回作父母最大呢,還是皇帝的皇權最大呢?就在趙普還沒考慮好答案的時候,宋太祖又問道:“世界上什麽東西比其他物件都大”?
趙普又想了一會兒,回答說:“世界上道理最大。”宋太祖當即拍手稱讚說:“對,對,道理是人人都要遵守的,就是我當皇帝的,也要服從道理,你回答得妙極了。”
······
朱元璋就曾經說過,普誠賢相,使諸將不早解兵權,則宋之天下未必不五代若也。史稱普多忌刻,隻此一事,功施社稷,澤被生民,豈可以忌刻少之!
對趙普十分地誇讚。
······
扶蘇對於趙普的事情也十分地清楚,所以才想著將趙普給召喚出來。
趙普雖然不如房謀杜斷這麽有名,也不如狄仁傑、張居正這麽牛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趙普的實力絕對非同一般。
隨著扶蘇的召喚,趙普出現在召喚空間之中。
雖然趙普是丞相,位高權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趙普的地位竟然還不如宋應星和張衡的地位高。
至少在空間評價之中,趙普的地位不如張衡高。
張衡出來的時候,青光閃爍,如同青氣氤氳,而趙普出來的時候,是光柱降臨,形成華光。
其氣勢比張衡出來的時候,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
隨著趙普的出現,一個老者出現在召喚空間之中。
這個老者頭發發白,胡須也充滿了白色,臉上更是充滿了皺紋,略顯老態。
正是趙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