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一個漸凍人對世間百態的體悟> 一個文明是否真正強大的象征

一個文明是否真正強大的象征

  自從0世紀中葉,人類成功研製出原子彈與太空火箭後,當時的社會認為在那一個世紀,人類便能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獲得用之不盡源源不斷的能量,認為人類很快就可以移居其它的星球。


  宇宙之大都可以成為人類生存空間的擴展。可直到現在人類仍舊沒有掌握可控核聚變,更沒有在其它的星球建立任何形式的居民點。若當時那批人來到現在那一定會大失所望。認為人類的科技發展停止不前,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雖然0世紀末並沒有出現人類在其它星球的居民點。甚至隨著美國登月計劃的結束。人類再也難以涉足其它的星球。至於掌握可控核聚變,獲得取之不盡的能量那更是癡心妄想。反而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能源變得越來越匱乏。


  但在上個世紀末卻出現了比以上兩者更為重要的成果,那就是互聯網技術,即便能夠移居到外星,那僅僅是生存空間的物理性擴展而已。雖然這看上去很高大上,人類的幾十萬年曆史事實上,一直在重複著這樣的一個過程。人類一直在不停的擴展自己的生存空間。一開始從非洲大陸移居到歐亞大陸,而在幾萬年前,人類成功通過白令海峽跨度到了美洲大陸。


  最近幾千年才蔓延到太平洋上諸多島嶼之中。而可控核聚變帶來的作用也僅限於能源層麵。這與火的使用,汽油的發明沒有本質的區別。


  但上個世紀末的互聯網卻突破了人類之前的任何進步形式。雖然他看起來沒有太大的作用既不能為人類擴展生存空間,也不能為人類提供用之不盡的能源。但他的出現卻將世界第1次連接到了一起。


  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與進步背後是社會架構不斷膨脹,幾百個人的原始部落,隻能為人類提供最基本的生存資源。幾萬人的遠古部族就能為人類帶來遮風避雨的房屋,日常生產生活的各種工具,以及麵對危險時的必要的保護。再後來隨著幾百萬上千萬人口構成的國家出現,我們終於建立起了一套複雜而有效的體係。


  與以往不同的是,隨著國家這一個可以包容大量人口的體係出現。人們的生活以不僅僅限於衣食住行等物質層麵。諸如文學藝術音樂等思想層麵的東西也隨之而出。正是以上種種的出現,使的人類大大開拓了知識範圍,將一個地區的那一群人通過諸如宗教禮法,民族認同感等思想層麵的東西凝聚起來,使他們未了同樣一個目標而努力。最終出現了近代化的社會。


  可限於地理空間範圍,以上的形式是三維空間內人類能夠攜手合作的上線。在互聯網出現以前世界性人類合作隻是鑒於概念層麵。他不可能真的將參與其中的人力物力有效利用起來。即便是電話電報的出現,也隻是方便了信息的交流,而沒有進一步凝聚合作的能力。但互聯網卻不相同,雖然它根植於我們的三維空間,但其運行卻與我們不在一個緯度,它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製,可以將整個人類社會的資源最有效的運用起來。所以衡量一個文明是不是強大,它已發展到什麽程度的標準,不在於其使用能源的規模,也不再與其生存空間的大,而在於他們能不能將整個社會有效的連接起來。在於他們社會的一體化程度。但互聯網的好處顯然不止以上這些,他最大的優點便在於思想文化的傳播性。


  在他出現之前每一種優秀的思想文化受限於地理空間,一開始的時候往往隻有一部分的人能夠接收的到,當他傳向整個世界的時候往往也是其提出者去世的時候。正因如此,社會幾千年停止不前。因為好的思想往往被扼殺於萌芽之中。互聯網的出現卻打破了這種局麵。一切的理論,一切的思想,都能在第一時間通過互聯網傳播到世界各地。每一個人都像當初的牛頓那樣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蘋果。優秀的理念所帶來的是社會必然的進步,在這樣的基礎之上誰也不敢確信明的世界會如何。


  也許互聯網的最終作用是將思想取代種族,成為區分人類的基本架構,就是在未來可能聚集在一起的人群並非是同一種血緣的由來,而是信奉同一種理念。這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實際上即便是現在,互聯網上很多持有固定思想的人都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圈子,這圈子大多數都呈現一種不斷龐大的形式,他們擁有自己的思想價值觀甚至同樣有自己的交流方式。持不同理念的人幾乎無法融入到那個圈子之中。


  雖然在目前以上的情況與現實生活的聯係還算是微弱,可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又有誰敢保證他不會成為未來人類擇偶與交友的基本條件呢!在這樣的情況下持有特定思想的人群就會形成特定的社會架構。很難想象當思想理念取代了種族血緣成為最基本社會架構認定後,會是一種怎樣的局麵。。


  記得我之前過,西歐之所以能夠緊隨英國完成工業革命的原因,是在於他們擁有與英國相同的近代化製度。就是科技進步的背後是社會製度的改變,未來科技發展下去一定會引領社會規則不斷變革。


  以上我提出的,可能存在與未來的場麵,絕非是沒有理由的遐想。也許隨著科技的發展會使這個世界令我們感到不斷的陌生不斷的梳理。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改變定是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就像工業革命以後西方衝垮了主教,中國衝垮了宗族,在當時的人民看來這兩種製度的消失,無疑也是難以接受甚至是無法想象的。可在我們今人的眼裏以上兩種製度的消失是理所應當的,因為他們阻擋了社會的進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