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東歸無望
太史慈危在旦夕,料想就這兩天的事了。
??孫權傷感,不忍看壯士受難,乃使張昭等問安。
??待到張昭進入營帳,太史慈已是回光返照。
??太史慈大叫道:“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誌未遂,奈何死乎!”
??言訖,太史慈倒於病榻而亡,年四十一歲。
??張昭見此,也是垂淚不已,連忙回報孫權。
??孫權聞太史慈死,傷悼不已,命厚葬於南徐北固山下,養其子太史亨於府中。
??~~~~~~~~
??江東對於北方諸侯勢力的防守,本來就是極度依賴於大江的天險。
??如今晉軍已經度過了大江,江東再無天險可守。
??本來就失去了大江的掩護,孫權在軍事上,還出現了多次失誤,導致損兵折將不說,還丟失了大量的地盤,後勤支援已經捉襟見肘。
??江東的世家大族和不少的地方實權派,甚至是孫權麾下的文臣武將們,其實對於這場戰事,已經不抱有太多的希望。
??這也導致了這些人,有相當一部分,都給了張儼寫去了信件,表示自己的效忠。
??甚至還有一些孫權軍中的實權派將領,向張儼表達他們其實是可以作為內應的。
??對於這些事情,孫權也發現了一些端倪,但是他無力改變,甚至也沒有膽量下令徹查。
??他是個聰明人,明白此時不查還好,若是查起來,真的有了些什麽真憑實據,可能軍營之中連表麵的穩定都無法保證了,馬上就會有將領陣前倒戈。
??張儼對於絕大多數的來信,都是視若不見的。
??他希望能夠借助這場戰爭,最大程度上削弱江東世家的實力,如果同意了他們作為內應,那麽這些人戰後就必須要獲得賞賜,反倒會擴大他們家族的影響力。
??這對於張儼今後對於江東的統治,是極度不利的。。
??但是張儼親自寫了一封信,派人送給了會稽太守朱治,勸其投降。
??說來,這會稽太守吳景,那是孫權的舅舅,按理說應該頗為忠心,但是如今的江東已成為了一艘爛船,想要投靠張儼的孫家舊部也不在少數,他倒想看看這吳景是不是那麽真的那麽忠心。
??~~~~~~~
??會稽太守吳景收到張儼這封信,內心是十分糾結的。
??平心而論,他並不想出賣自己的姐姐和自己的外甥,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家族。
??尤其是他知道,像張儼這種誌在征伐天下的強大諸侯,給出機會不會一直都有。
??如果他這一次不能抓住,那麽以後將不會再有同樣的機會,甚至他今天這樣一個選擇,就可以決定他們家族的百年存續,容不得他不慎重。
??會稽太守吳景心中不斷的再告訴自己,他也不過是想看一看,那亂臣賊子張儼到底寫來的什麽東西,竟想動搖他的決心。
??這樣他看罷了之後,才好寫信罵回去,斥責對方為亂臣賊子,再一次表達他對姐姐,以及江東吳家的忠心。
??信件的開心,張儼主要是表達了自己憂國憂民之心。
??會稽太守吳景看著這文采絕對不算出眾的信件,眼中竟然留下了熱淚,看看這是多麽樸實的晉公,多麽心懷天下的仁人誌士。
??會稽太守吳景覺得自己,絕對是因為被對方憂國憂民的想法而感動了,他絕對不是一個主動想做反骨仔的人。
??張儼是個聰明人,他十分清楚自己前麵寫的這些都是屁話。
??重點是後麵。
??會稽太守吳景顫巍巍的拿著信件,有些迫不及待地往下一看。
??隻見張儼在信件的最後寫道:“會稽投降之後,仍以你為會稽太守。”
??會稽太守吳景點了點頭,心讚歎道:“看來這驃騎將軍不但憂國憂民,還頗有識人之明,看來隻能顧大家而棄小家,對不住自己外甥了。”
??會稽太守吳景隨即回給張儼回了一封信,內容無非就是表達自己對晉公仰慕之心,並表示自己願意歸降。
??再接著,會稽太守吳景就是十分識相地張儼請求派出軍隊,前往會稽接管城防。
??張儼看到回信也是十分滿意,直接派出徐晃率領三萬軍隊入駐了會稽郡。
??這也標誌著孫權與吳郡之間的聯係,被徹底的切斷了。
??孫權除非正麵擊敗晉軍,否則他斷然沒有回歸吳郡的可能性了。
??可是他們真的能擊敗張儼嗎?
??孫權還算是有著幾分心氣,但是他麾下的大多數文臣武將都已經不抱希望了。
??十萬的東吳的軍隊,對戰三十萬的晉軍,本來就不占有任何的優勢。
??況且晉軍的三十萬大軍裏麵,接近十萬都是騎兵,其規模之宏大,戰鬥之力之強,已經可謂是天下魁首了。
??江東吳郡方麵的留守也明白眼下處景不妙,廬江因為有張儼親自坐陣,兵多將勇,他們沒有獲勝的可能,隻能多次嚐試進攻豫章郡,想要打通與孫權東歸的通道,保住江東的基業。
??吳郡方麵的戰將乃是黃蓋、韓當,這兩個人又如何敵得過張遼。
??雖然吳郡兵與晉軍打了十多場仗,但老敗多勝少,最後更是中了張遼的埋伏,連大將黃蓋都被龐德當場陣斬。
??韓當不過率領著數千敗兵,灰溜溜地回到了吳郡,據城而守。
??隨後,張儼更是直接派出了大將張燕,率領五萬黑山軍攻入吳郡,圍了壽春。
??此時壽春之中群龍無首,眾人隻好請吳國太出來理事。
??吳國太也無奈,隻好將政事交由顧雍,城防守衛交由孫賁、韓當,任此三人便宜行事。
??張燕倒也不著急,隻是把這壽春圍了了事,初始還嚐試了幾次攻城,但並不順利之後,便老老實實的維持現狀了。
??此時的戰事不算緊迫,張儼也不願意造成過多的傷亡,也同意暫且把壽春圍著再說,反正隻要他能家敗孫權,便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
??形勢愈發令人不安,軍營裏麵的糧草,隻夠江東數萬大軍半月之用。
??孫權無奈,乃聚文武於堂上議事。
??正議事間,張儼派人送來戰書,孫權猜而視之,久久而無言。
??隨後孫權將張儼戰書交以魯肅,歎道:“張儼遣使齎文至,眾可觀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