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漢末小士族> 第409章 賢才難求

第409章 賢才難求

  劉備見司馬徽飄然離去,歎道:“真隱居賢士也!”


  旁邊的關羽張飛等人十分不解,連忙問道:“兄長真的要往那景陽崗去招攬那法正嗎?”


  隻因劉備剛才聽得司馬徽說辭,心裏早已經是起了心思。


  他半生蹉跎,就是沒有什麽得力的謀士幫忙,如今聽說了有一名賢才在側,他如何能靜得下心思。


  隻見劉備說道:“如今我等缺少賢才,那法正正好在此地,不恰好就是我們的緣分?”


  “我等未來的敵人很有可能就是那張儼。”


  “其人兵強馬壯,謀士有雨、猛將如雲,想要對付他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而那法正曾經張儼麾下擔任後軍師一職,對於張儼麾下的虛實,那是十分的了解的。”


  “孫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其實還有一些話,劉備沒有說出來,那法正因為觸怒了張儼,而被對方責。


  文人墨客都是如此,雖然個個都說自己個性灑脫,但是這種恥辱又有多少個人能忍住了。


  法正被對方責打羞辱,其人心裏對張儼的恨。那絕對是無以言喻的。


  他收攏這樣的人到麾下,以後對抗張儼才會全心全意。


  劉備越想越覺得有理,想來這法正就是上天賜給他的軍師了。


  而司馬徽在離開新野之後,在劉備等人都看不到的遠方,再回頭往劉備那個方向看了一眼,臉上露出了充滿深意的笑容。


  隻見司馬徽轉過頭來,對身邊一個隨從打扮的人說道:“你可以回去稟報你黃氏的家主了。”


  “他拜托某的事情,某已經做完了,至於那劉備入不入套,就要看他自己的想法了。”


  那隨從聞言,當場拜謝,就此離開。


  司馬徽看著這隨從遠去的身影。心裏不由得也是思慮了起來。


  這個人正是黃家家主黃承彥的心腹隨從。


  半個月之前,那黃承彥派人邀他過府,拜托他做下了這一番事情。


  司馬家與黃家兩家是通好,黃承彥所拜托的事情,對他而言又並沒有什麽害處,無非就是辛苦一遭而已。


  那黃承彥既然能拜托他來做這樣的事情,司馬徽再聯想一下那法正的身份,心裏已經明白得七七八八了。


  司馬徽明白,這黃家已經站了隊了啊!


  不過也是,黃家有一嫡女,正是黃承彥堂妹,如今是那驃騎將軍張儼的嶽母。


  還有一名子弟是驃騎將軍麾下的大將,正是如今的西川都督黃忠。


  所以,黃家站隊站在驃騎將軍張儼那邊,也是一個在所難免的事情。


  其實,天下人對於荊州能否抵抗得住驃騎將軍張儼的入侵,並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隻因這些年來,驃騎將軍張儼縱橫天下未逢敵手,而荊州則早已是積弱已久。


  司馬徽相信不止是黃家,荊州的幾大家族應該都已經在考慮出路了吧!


  那麽他們司馬家,,又該何去何從呢!

  ~~~~

  次日,玄德同關、張並從人出場來到司馬徽所說的。這新野城外十裏景陽崗中。


  劉備遙望山畔數人,荷鋤耕於田間,而作歌曰:


  蒼天如圓蓋,陸地如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新野有隱居,高眠臥不足。


  劉備聞歌,勒馬喚農夫問道:“此歌何人所作?”


  農夫答道:“乃法正先生所作也。”


  劉備又問道:“法正先生住何處?”


  農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帶高岡,乃景陽岡也。岡前疏林內茅廬中,即法正先生高臥之地。”


  劉備謝之,策馬前行。不數裏,遙望景陽岡,果然清景異常。


  正是,新野城西二十裏,一帶高岡枕流水。高岡屈曲壓雲根、流水潺湲飛石髓。


  勢若困龍石上蟠、形如單鳳鬆陰裏。柴門半掩閉茅廬,中有高人臥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時籬落野花馨。床頭堆積皆黃卷、座上往來無白丁。


  叩戶蒼猿時獻果、守門老鶴夜聽經。囊裹名琴藏古錦、壁間寶劍映鬆文。


  及劉備來到莊前,下馬親叩柴門,一童出問。


  劉備謂小童道:“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


  童子道:“我記不得許多名字。”


  “我家也坐不下這許多人來。”


  劉備:“…………”


  無奈,劉備隻好又道:“你隻說劉備訪。”


  童子卻道:“先生今早少出。”


  劉備問道:“何處去了?”


  童子道:“蹤跡不定,不知何處去了。”


  無奈,劉備又問道:“幾時歸?”


  童子答道:“歸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數日。”


  聞言,劉備惆悵不已。


  張飛見此,勸劉備道:“既不見,自歸去罷了。


  劉備卻是不舍,道:“且待片時。”


  關羽又勸,道:“不如且歸,再使人來探聽。”


  劉備從其言,囑付童子道:“如先生回,可言劉備拜訪。”


  幾人遂上馬,行數裏,勒馬回觀景陽岡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

  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鬆篁交翠。


  三人回至新野,過了數日,劉備使人探聽法正。回報道:“法正先生已回矣。”


  劉備當場便教備馬。


  張飛見此,心裏甚為不服,道:“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喚來便了。”


  劉備卻叱道:“汝豈不聞孟子雲:欲見賢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法正當世大賢,豈可召乎!”


  劉備遂上馬再往訪法正。


  關、張亦乘馬相隨。


  時值隆冬,天氣嚴寒,彤雲密布。


  幾人行無數裏,忽然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銀妝。


  張飛曰:“天寒地凍,尚不用兵,豈宜遠見無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風雪。”


  劉備望見天時,乃道:“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輩怕冷,可先回去。“


  張飛聞言有些怨懟,道:死且不怕,豈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勞神思。“


  劉備搖了搖頭,道:勿多言,隻相隨同去。”


  幾人打馬投景陽岡來。


  到莊前下馬,劉備扣門問童子道:“先生今日在莊否?”


  童子道:“現在堂上讀書。”


  劉備大喜,遂跟童子而入。


  至中門,隻見門上大書一聯雲:“淡泊以明誌。寧靜而致遠。”


  劉備正看間,忽聞吟詠之聲,乃立於門側窺之,見草堂之上,一中年擁爐抱膝,歌道:“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


  劉備待其歌罷,上草堂施禮道:“備久慕先生,無緣拜會。昨因水鏡先生稱薦,敬至仙莊,不遇空回。今特冒風雪而來。得瞻道貌,實為萬幸,”


  那中年男子慌忙答禮道:“將軍莫非劉豫州,欲見孝直否?”


  劉備驚訝道:“先生又非法孝直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