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漢末小士族> 第366章 樂不思並

第366章 樂不思並

  像閻行這樣的將領,都十分尊敬張儼


  張儼雖然有諸多的壞習慣,比如說小氣,比如說愛捉弄下屬,但是他對下屬真正收到了兩條了不得的原則。


  第一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第二條,有功則賞,有過則罰。


  張儼既然把閻行留在這裏接引水賊,那自然會讓東廠的人,及時給他通報消息。


  因而,那甘寧投靠留劉表不成,反倒當街打死了蒯氏子弟的事情,早就被閻行知道了。


  不僅如此,閻行還知道甘寧正在不停的往這裏趕著。


  這匹馬,看來是要吃回頭草了。


  ~~~~~

  果然不出半月,甘寧便趕到了巴郡。


  與周泰帶來的五千多名水賊相比,這甘寧帶來的五六百人,顯得格外寒酸。


  甘寧看到周泰那個軍營之中,熙熙攘攘的全部都是人,也不由得有些後悔。


  他心裏想到,周泰和蔣欽帶著那麽多人,前去投靠驃騎將軍,那對方對他們的看重,想必要比對他要高上太多了。


  隻是可惜的是,他一時之間念頭不通達,反倒落了下成。


  甘寧也向巴郡城中的西川都督府,上交了證明身份的書信。


  閻行也親自來見,隻是到不知道為什麽,甘寧總覺得這閻行將軍的臉仿佛有些陰沉,總有一種距他千裏之外的感覺。


  閻行聚齊兩邊頭目,淡淡說道:“既然甘將軍已經到了,那兩日之後,我等便開始啟程,前往雍州拜訪主公了,還望兩位將軍早做準備才行。”


  隻見閻行說罷,自顧自的就走了,再也不看甘寧一眼。


  甘寧見到了這一幕,心裏麵隱隱有了些猜測,這個事情說起來到底也是他理虧,雖然臉上脹得有些通紅,卻也不好再拉住別人講理。


  不過,甘寧覺得要是有兩日的緩衝時間,那也是極好。


  他便是這巴郡子弟,他還想回家拜訪父親。


  ~~~~~~~


  為了減少道路上的百姓們的恐慌,黃忠還特地下令,給水冦們調配了一萬多套軍裝,交給了周泰和甘寧麾下的人換裝。


  原因倒也簡單,這些水冦穿得花裏胡哨的,有經驗的人一看,就知道這些人是賊冦。


  當然,士兵們穿上了新衣服,一躍成為了官兵,再也不是賊寇的身份,以後也不怕進不了祖墳,倒是個個都興高采烈。


  這水冦們懷著對未來生活的向往,大踏步地向雍州進發。


  這裏麵的人,倒是有一個不一樣的,那就是甘寧了,他表現出來的情緒,與麾下人的興高采烈頗為不一樣。


  甘寧出發之前,曾經回了一趟家。


  一開始的時候,甘寧的父親連見他一麵都不願意。


  隻因他在外胡鬧,還去長江上當了水賊,就連老家巴郡也聽說了他的赫赫之威,導致他的父親自覺出門都抬不起頭來。


  這也甘寧的父親對他是憤恨不已。


  巴郡甘家,也算是詩書傳家了,怎麽就出了這麽一個玩意。


  直到後來甘寧讓人轉交了驃騎將軍給他的招納信之後,他的父親才轉怒為喜,興高采烈的見了他。


  父親還稱讚驃騎將軍張儼為人仁德,叮囑他好好為驃騎將軍效勞,以後也好為家族謀一個前程。


  甘寧心裏覺得效勞驃騎將軍倒是沒什麽,隻是之前他背棄了驃騎將軍的招納,前去投靠劉表的事情,怕是瞞不住人了。


  他也不知道那驃騎將軍張儼的氣度如何,他要是介意的話,恐怕也是一個大麻煩。


  到時候他前途一片無光,更談不上什麽光宗耀祖了。


  ~~~~~~~~

  終於在半個月之後,閻行和水冦大大數千人,成功地地趕到了雍州長安。


  如今的張儼,正率領著諸軍,停留在長安裏麵,並沒有繼續東返。


  又或者換句話說,張儼事實上,暫時並不打算繼續東返了。


  其實,張儼早就已經打算把他的治所,搬遷到的長安來。


  隻是也有人提議過這種做法,張儼也十分讚同,甚至還把這個事情拿到了明麵上來討論,但是卻都沒有獲得成功。


  原因也很簡單,張儼麾下並州本地出身的文武將佐極多,另外原來並州士族對張儼支持也極重。


  正是他們的不停反對,讓張儼不勝其擾,所以這個事情一直都沒有辦成。


  但就算是這個樣子,張儼對將廁所班來長安的事情,一直都念念不忘。


  隻因,長安曾經作為大漢朝的都城,有八關之固,外敵想要入侵,基本上是一件極難成功的事情,足可成為皇業之基。


  同時,也是因為長安曾經是大漢朝的都城,會給占據在這裏的諸侯,帶來極高的威望。


  張儼如今已經占據了大漢東西兩京,如果他再把治所搬遷到長安來的話,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繼承大漢朝積累的威望。


  如今,曹操早已把皇帝控在手上,還擊敗了袁紹,兩股勢力已經從之前的既對立又合作,變成了如今的全麵對立。


  張儼如何能提高自己的威望,使其在天下人的心目中,威望足以和曹操相抗衡,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事情。


  因而,張儼在打下益州之後,本應該率軍東返,但是他卻來到雍州這個地方,便留駐了下來,為了就是將遷移治所的問題,一次搞定。


  其實話又說回來,以張儼今天的威望,根本就沒有根本就沒有官員和士族,敢與他強行抗衡。


  他如果非常強硬地將治所搬到雍州來,那並州出身的官員、軍官、還有世族也根本就無力反抗,更也是不敢反抗。


  張儼想到這裏歎了一口氣,事情終歸是不能這樣弄了,因為那樣注定會失去並州的民心。


  那並州出身的官員、軍官、還有世族,甚至是普通的百姓,又或者是他招納南匈奴人,就沒有一個人是希望張儼遷都到長安去的。


  這對於他們來說,不但是自豪感的問題,更是利益問題。


  張儼要是駐紮在並州,那他肯定會發展努力去發展並州的民生經濟。


  但是大家都明白,如果張儼將治所搬遷到別的地方去,那這個問題就難了。


  不過,張儼哪怕想強行的留在了長安,那也不容易。


  他光是駐在這裏,並且要求還在晉陽的官署往這邊搬遷,就迎來了並州巨大的反彈。


  雖然,官員們和將領們根本就不敢正麵反抗他,但是他們做法,卻讓張儼覺得十分的難受。


  他們三天兩頭的,就有三幾個官員、六七個將領、八九個士族魁首,十幾個鄉老,請求來雍州拜見。


  這些人見了他之後,就在他麵前痛哭流涕,悲傷落淚,希望他多念鄉土之情,希望將他將治所挽留在並州。


  張儼的褲腳每天都泡滿了鼻涕泡和眼淚,每個人都抱著他的大腿哭,拿他的褲子來擦鼻子。


  最後,這樣的鬧劇,終歸是把張儼惹惱了。


  張儼竟然當著前來請求他繼續東返的官員們,冷笑了一聲,道:“此處頗樂,不思並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