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漢末小士族> 第234章 鴻圖大計

第234章 鴻圖大計

  張儼說完了以後,郭嘉便說道:“既然這向西向東都不行了,那隻能夠向南了。”


  “但是我們向南也有兩條路。”


  “第一,我們可以進攻豫州。”


  “第二,我們可以去進攻司州。”


  “這兩條路說好走也好走,說不好走也不好走。”


  “要是我們要進攻豫州,就必定會和在曹操對上。”


  “若是我們進攻司州,必然會和西涼軍給對上。”


  “加上我們並州軍若是占了司州,那就是占雒陽了。”


  “這天下之人看到我們占據雒陽,怕是對我們的風評不利。”


  說到這個,張儼倒是有些頭痛。


  豫州太亂了,張邈的、黃巾的、袁術的、劉寵的、曹操的勢力在裏麵堆成一堆,都打出狗腦子來了。


  最主要是個個都還不弱,那裏麵就是一個臭屎坑。


  說真的,張儼不願意踏進去,他更願意讓中原亂起來,他好在旁邊借機占點便宜。


  郭嘉與張儼相處多年,自然知道張儼的想法,接著說道:“主公勿憂。”


  “既然那中原如此之亂,便不攻他便是了。”


  “如今正好,隻要這豫州大亂,就必然會給我們的軍隊,起到一個屏障的作用。”


  “這樣還方便我們占領司州。”


  “司州這個地方,雖然經過西涼軍的禍害,民風凋敝。”


  “但都是久經治理的熟地,土地肥力都不錯。”


  “如果我們打下了司州,不出數年,這又是我們的一個糧倉,正可成為霸業之基。”


  “至於那所謂的輿論壓力,到時候我們大不了再舉一次是討董的大旗便是了。”


  張儼點了點頭,董卓也是老工具人了。


  郭嘉說的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張儼需要考慮的,不但是眼前的敵人,更是以後的敵人。


  說到本質上,張儼需要考慮的到底是向東還是向西的問題。


  張儼直接開門見山說道:“大家都知道,我們並州軍以後肯定是要爭霸天下的。”


  “眼前的這蠅頭小利固然不可輕易丟失,但是我們更要在乎的是以後的宏圖大計。”


  “我們今天在這裏要定下一條大計,到底是向東還是向西?”


  “如果向東,我們就參與中原爭霸。”


  “務必要從中原挖下一大口,以後才好一個一個的清理掉那些中原諸侯。”


  “到時候,隻要我們平定中原,無論無論是北上進攻幽州,還是南下進攻荊揚,都是可以的。”


  “此策要是能夠成功,以中原的民富,我們的壓力會大大減少,富國強兵不在話下。”


  “而這向西,自然就是占領司州,然後一路向西在平定涼州以關中,再由關中入蜀。”


  “這樣,西邊的這半壁江山,皆為我等所有。”


  “以後我們憑借著這地利之便,可以占據通西域的商路,必然有大量物貨入賬。”


  “到時候,再收三輔涼州子弟加入,我們可組成一支無敵之師,由西向東一統天下。”


  張儼這一番話,把帳下的文臣武將都給說的心潮澎湃。


  謀士對於這方麵自然是有過考慮的。


  而武將們,目前隻是盯著這一畝三分地,還真沒有過這些。


  當張儼把這一切都說出來的時候,將領們發現張儼直接就給他們掃清了遠處的迷霧,讓他們看清楚了未來的路。


  於是,為了到底西出還是東進,帳中這一群人開始爭論不休。


  徐庶說道:“如果我南下中原進入豫州,我們有極大的便利,那就是我們坐擁十萬鐵騎。”


  “如今在中原地帶,強大的騎兵並沒有多少,有十萬鐵騎足以占據一個非常大的先手優勢。”


  而戲誌才對此則是不甚讚同,說道:“我們先前參與的討董聯軍,已經一定程度上擊敗了董卓。”


  “導致董卓的西涼鐵騎實力大為衰弱,加上董卓後方的韓遂和馬騰做亂,我們進攻西涼軍將十分有優勢。”


  “何況我們隻需要占領河東郡和虎牢關,就可以形成一個堅固的陣線,太行山、虎牢關一線防守,便可把這關東諸侯關在門外。”


  “到時候我們平定董卓之後,還可以西出進攻朝遂和馬騰,一舉占據涼州。”


  “西涼諸侯都是心懷異誌,絕對不可能團結奮進,共同對抗我們。”


  “到時候我們各個擊破也容易。”


  “至於漢中張魯,不過是一個妖人,不說也罷。”


  “所以屬下看,向西才是正道。”


  諸將聽了這個說的也有道理,聽那個說的也有道理。


  將領們也沒有頭緒,就盯著張儼,等他下主意了。


  張儼不是那種好謀無斷之人,他心裏著實已經有了打算。


  隻見張儼一拍桌子,大聲喊道:“我已決定大軍西出。”


  既然張儼已經決定了,眾人也不多說什麽。


  這便是張儼麾下將領們好的地方,隻要張儼下決定了,那就力往一處使。


  如果不是靠著這並州軍鐵板一塊,張儼也很難打下了今日如此之江山。


  既然張儼已經決定西出。


  座下大將華雄,出列說道:“不知主公何時進攻西涼,我等生長於西涼之地,十分清楚西涼的一草一木,願為主公前驅。”


  張儼揮了揮手,說道:“不必著急,我們且等那董卓死了再說。”


  此話一出,滿座皆驚。


  瞧瞧,這說的是人話嗎?

  你們家打江山靠等?

  隻見於夫羅直接拜服在地,哭喊道:“主公,此事萬萬不可,那董卓雖說是年紀大了,但是吃得好喝的好,萬一他再活個三五十年,那如何是好?”


  張儼聽了這話哈哈大笑,他明白於夫羅為什麽那麽心急。


  這於夫羅帶倰跟著他一同參與討董聯軍,麾下的匈奴兵們掙的那是盤滿缽滿。


  正是因為如此,於夫羅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那出征的一萬多匈奴軍隊是吃的般腦滿腸肥,但是他麾下還有幾萬的兒郎餓得嗷嗷叫,都快要鬧內訌了。


  原因倒也簡單,為什麽單於是帶著那一萬人出征,而不帶他們?

  不患寡而患不均。


  看著昔日的同伴都已經發了,再聽說那西涼軍作戰不堪一擊,沒有參加過那場戰爭的匈奴兵,都著急去拔西涼軍的羊毛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