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
南風看著眼前三百人,雖人數不多,可行進之間井然有序,舉手投足殺氣凜然,整支軍隊看上去混若磐石,渾身上下透露出的驚人氣勢,與兩日前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有此強軍,何人能擋。軍隊擴編之後,南風依舊以五人為伍設一伍長,兩伍為什設一什長,五什為屯設一屯長,兩屯為隊,設一百夫長,在軍隊中分別選拔出伍長什長屯長任命,而三名百夫長則分別由周圖,李大牛,程力擔任,由穆桂英統帥全軍。
軍隊訓練出來,相應的武器裝備也在不斷生產,采礦場又增加了三座,共四座采礦場一刻不停的采集鐵礦,送往鐵匠鋪,又往鐵匠鋪送去a級資質村民四人以做學徒,鐵心趙石二人輪番上陣,鐵匠鋪一刻不停的打造長刀重甲,木工房也是忙碌不停,劉老實帶著學徒一刻不停的生產加工硬弓箭矢,南風村全力生產軍備,以期能早日裝備全軍,可以預見,當南家軍裝備上重甲長刀,再配備強弓箭矢,其戰鬥力將呈倍數增長。
南風看著眼前這支雄兵,不禁感歎:“這將是吾以後立身亂世之根本啊,希望不會辜負吾的一片期望。”
南風為了這支軍隊也算是投資頗多,光是在交易市場購買重甲打造圖紙,長刀打造圖紙還有強弓打造圖紙就花費了1500多金,更別提打造兵器鎧甲所需求的鐵礦,皮具,木材,人力等等..
可以說為了打造這支絕對強軍,南風算是一夜回到了解放前,兜裏所剩無幾,沒有錢就得賺啊,南風首先排除了出售資源,糧食是萬萬不可能出售的,了解曆史的都知道近幾年天災人禍不斷,糧食是逐年減產,最貴的時候甚至糧比金貴,當然也是有誇大的成分,不過也說明了糧食的重要性,木材也需要大量囤積,畢竟南風是準備發展水軍的,造船需要大量木材,目前南風村在修建穀口城牆,石礦自然也是不能出售,至於鐵礦,更不必提了,兵器鎧甲對於鐵礦需求量巨大,南風村鐵礦產量都有些供不應求,更別說對外出售,唉,不管在哪個時代,錢都不好賺啊,真是令人頭疼.……
不過,南風還是選擇性的將一些軍隊替換下來的鋼刀,木槍,木弓,皮甲掛在了交易市場,數量也不算少,鋼刀400把,木槍200把,木弓60把,皮甲500副,都是在強盜山越處繳獲來的裝備,不過南風分在每個州郡都掛了一批,數量就顯得捉襟見肘了,每個州郡武器數量也就是10把左右,價格不高,鋼刀800銅,木槍木弓500銅,皮甲300銅,掛上之後,南風便走出交易市場,真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想辦法賺錢才是正道,光靠著賣些資源終究不是長久之法。
南風找人叫來楊山和穆桂英,在議事廳中南風向二人說明了眼下的窘境,兵要軍餉,匠要工錢,官要俸祿,打仗要錢,撫恤要錢,意思很明顯,眼下就是沒錢,兩位,想個招吧。
“這.……主公,恕屬下直言,目前我南風村除了賦稅,便沒有任何經濟來源,所有開支皆是主公自掏腰包,若是加大賦稅,會導致民心降低,此法萬不可取,所以我南風村隻有向外流通開展商路,且開發出特色產物,方能吸引大量商人前來,帶動我南風村商業貿易,並且還能得到可觀的商業稅,目前我南風村雖然有番薯這種外番食物可以出售,不過卻是道路閉塞,還需要投入大量錢財開山鋪路,修築驛站,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眼下唯有繼續我們之前敲定的策略,以戰養戰,多俘虜人口以充我南風村之勞力,剿滅山寨收獲錢糧戰利品以做軍資撫恤。”
南風聽了楊山的話,暗暗思慮,楊山的提議就是三點:第一:賦稅,多俘人口,擴大民稅,吸引商人,收取商業稅。第二:鋪設道路驛站,開展南風村特色商品,與外界互通有無。第三:以戰養戰,剿滅山寨,填充人口,收獲錢糧。
“主公,屬下讚同副村長的提議,以戰養戰,不光能俘獲人口錢糧,更能磨礪精兵,我南風村將士大多勇武,缺少的便是實戰經驗,一直在軍營中操練也不過是能做到令行禁止,想要更進一步,還需在戰場上累計經驗,這些山寨流寇正是最好的練兵之處,桂英願率將士為主公征討四方流寇,磨礪百戰精兵。”穆桂英聽了楊山的話略作沉思不由開口道。
南風還在考慮楊山所提第三條的可行性,便聽到穆桂英言辭鑿鑿的話語,不由得也是雙眼一亮,開口道:“不錯,以戰養戰,既能俘獲人口擴充村莊,又能收獲錢糧以做軍民開支,還能磨礪百戰精兵立下亂世根本,此法可行。”
隨機南風又開口道:“以戰養戰的同時,商業農業工業以及村莊發展也不能落下,出山的道路務必要及時修建,沿途驛站也是必不可少,農業上在大量囤積番薯的同時,也需要注重稻穀小麥等種植,資源采集方麵,更是不能鬆懈,各項基礎資源需要大量開采,多建造幾個倉庫進行囤積,如有需求,優先供給工業作坊,還有各類生活職業人才,一定要人盡其職,另外多選些資質較高的村民送去以做學徒,爭取早日出師,為我南風村發展建設添磚加瓦,最後就是人口發展,更是重中之重,民為國之根本,人口決定了一個領地的發展,民富則國富,民強則國強,故我決定,從今日起張貼布告,免除一年賦稅,此後三年降低賦稅,廣納流民,做到真正的藏富於民。”
東漢末年,苛捐雜稅無數,層層剝奪,農民辛辛苦苦耕種一年所收獲大部分都要用於繳納賦稅,所剩餘糧除去來年播種,剩餘不過堪堪足夠一家稀粥裹腹,有些地方甚至不足以溫飽,再加上天災不斷,使得各處流民四起,餓殍遍地。
楊山和穆桂英聽到南風欲降低賦稅,皆是一喜:“主公,此舉大善,若我南風村降低賦稅,必然能使四處流民皆口口相傳,爭相來投,我村村民也會民心大增,對我南風村發展百利而無一害啊,主公仁慈,憐憫世人,我等拜服。”
一番恭維不提,南風三人又詳細敲定了各項發展計劃,便由楊山潤墨書寫告示,張貼在村內告示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