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廉吏李賡芸
餘得水聽著,卻也頗為好奇,笑道:“阮中丞,您此番前來,又是減免加耗,又是為幫眾增添工錢,可您所讓我辦的,就隻是這般微不足道之事嗎?實不相瞞,老夫手下這幫弟兄,對這杭嘉湖的水道,是再清楚不過,但凡有一點風吹草動,老夫這都聽在耳裏。中丞所言,不過舉手之勞。用這般厚利換老夫這一點點幫助,中丞不會覺得做了樁虧本生意吧?”
“不會。”阮元倒是非常堅定,道:“其實我今日前來,減免加耗,增加工錢之事,本就是我身為巡撫應盡之責。若幫主執意要看做生意,未免太斤斤計較了。至於打探消息之事,才是幫中各位額外的負擔,在下又怎敢多加要求呢?其餘之事,杭州紹興各府縣均能為之,就不給幫主添麻煩了。”
“如此說來,倒是小老兒目光短淺啦!”餘得水聽著阮元言語,又兼察言觀色,知道並無異狀,才終於放下了心。而阮元這一“微不足道”的請求也就這樣被答應了下來。隻是餘得水自也清楚,官府的人情,是絕對不能歉的,隻要歉下一點,日後阮元就會有更多要自己幫助之處,那個時候要付出多少代價,就不好估計了。所以餘得水與阮元交談已畢,一邊將阮元送了回去,一邊立刻命令下屬,必須在十日之內,尋出陳阿三一夥的具體住處,之後立即告知阮元,不得有半分怠慢。
而阮元和楊吉則在漕幫巡船的帶領之下,漸漸走出了嘉白幫的地界,開始返回嘉興。走到兩船最初相遇之處,漕船便即回歸,隻剩下阮元坐船獨自南下。楊吉回想著這次經曆的一切,猶是雲裏霧中,不知始末,便問阮元道:“伯元,這寺廟裏的究竟是何方神聖,你來見他們一回,都要如此隱秘,來的時候你不說,是為了保密,這一次該告訴我了吧?”
“其實和這嘉白幫有來往,也並非我之本願,當年之事,卻也偶然的緊。”阮元歎道。於是,便將自己前年訪問謝府之後,一路被漕幫“邀請”,得以熟知漕務之弊的故事告訴了楊吉。一邊說著,一邊也不禁感歎道:“隻是我當時也不曾想到,今日捕盜之事,居然還要漕幫前來相助。”
“那你可真夠厲害的,這水道七上八下的都是彎,你居然還能找到路,要是換了我,隻怕現在早就在水裏餓死了。”楊吉道。
“我也不認識路啊?隻是謝府出來之後,最開始的一部分水道,我還能記得,可這漕幫在嘉興,乃是手眼通天之人,隻要他們知道我的船到了這一帶,必然便會派船前來迎我。他們雖是民間幫會,卻也是為朝廷辦事的,不會危及於我。而這嘉白幫在錢塘江北,和陳阿三多半也沒有關係,請他們來打探江北情報,正是事半功倍之舉。有此強援,我為何不用呢?”說到這裏,楊吉才恍然大悟,為什麽阮元不向江北派兵,卻依然有把握堵住可能逃亡的陳阿三部眾,一時也不禁和阮元相視而笑,道:“伯元,這一招真是高明,這做巡撫的事,我可是真的服了你啦!”
可就在這時,前麵操船的阮府家人卻忽然喊道:“大人!不好了!前麵的水道,被一艘船堵上了,而且,看那船上,還有燈籠,燈籠上寫著平湖縣……大人,是艘官船!”
“怎麽?如此深夜,這水道之內竟還有官船?”阮元聽了,也一時不知其中緣由,他與餘得水交談了一個多時辰,回到水道之時已經入夜,這時坐船已離開嘉白幫十餘裏水程,眼看便是二更時分。這時突然在水道上出現官船,自是難以置信。想到這裏,也隻好起身出了船艙,看著前麵來船,果然有兩盞寫著“平湖縣”的燈籠。隻好高聲向對麵官船問道:“請問對麵來船之上,竟是哪一位大人在此?”
這時,一個略顯陌生的聲音忽然在對麵官船上響起:“這樣說來,對麵船上的就是浙江巡撫阮大人吧?聽聞前日來,一艘杭州官署出發的船隻,進了我平湖縣屬境,下官不知是何緣故,隻好差人護送在側,不知阮中丞來我平湖縣,竟是何事?”說著,一位官員從船中走了出來,雖然天色已暗,但船上燈火齊備,阮元在自己船上,也看得出對麵官員身上官服乃是七品補服,當是平湖縣的知縣了。
而聽著對麵言語,阮元心中也不禁一驚,自己出門之時,隻帶了楊吉和幾個之前一同前往漕幫的隨從,卻不想還是被人發現,若是陳阿三在江北也有探子,隻怕這次圍剿計劃,便要徒勞無功了。所幸陳阿三在紹興盤踞,自己這一次出行,應是仍未泄露行蹤。可既然已經撞上了平湖縣的官船,也隻得先將他們應付過去。遂答道:“在下正是浙江巡撫阮元,對麵是生甫兄嗎?翰林一別,生甫兄可還安好?近日在這平湖為官,可有難為之處?”
阮元這句話一說出來,對麵知縣卻也不禁暗中驚異,原來這知縣名叫李賡芸,字生甫,是乾隆五十五年二甲進士,當時也曾在翰林院學習過一段時間,那時阮元還隻是翰林編修,遂識得李賡芸姓名,彼時二人入仕隻差一年,可僅僅一年過後,阮元一躍而升至三品詹事,李賡芸卻外放了知縣,九年來多番改任,這時正好到了平湖,阮元其實已經記不得他相貌,可前往浙江之時,阮元早已將浙江府縣官員一一牢記於心,說到平湖,自然想起了李賡芸。短短九年光景,兩個入仕時相差無幾之人,竟已是巡撫和知縣之別,想到這裏,李賡芸心中也不禁感慨。
但李賡芸片刻之間,便即冷靜,道:“阮中丞,下官確是平湖知縣李賡芸,當年在翰林之時,下官與中丞交往不多,想來是得罪了中丞了。可今日既然中丞到了下官屬境,下官自也應該了解中丞行蹤,以免中丞有所閃失。可據下官方才打探,中丞去的乃是嘉興白糧幫的據點,這白糧幫雖有運輸漕糧之功,卻仍是山野幫會之人,不知中丞屈尊前往,與這幫會之人相談甚歡,卻是為了何事?”
阮元聽著,也清楚自己這次暗自前來會見餘得水,其實從朝廷的角度而言,確有不當之處,可這時圍剿陳阿三之事已是迫在眉睫,自己也是別無他法,才想著找漕幫相助。他深知李賡芸為人清廉正直,並非聚斂逢迎之輩,若是把這些都告訴他,或許他也可以理解。但轉念一想,這時陳阿三居所未明,各路府縣人馬,李長庚所部均未發動,若是讓李賡芸知道了這些,在府縣中透露了消息,隻怕敵暗我明,陳阿三很快就會有所防範,所以隻好先隱下此事。便答道:“生甫兄,我此次前來,實是有要事與漕幫相商,絕無私念,亦無私利參與其中。隻是我等所謀之事,一時尚不便告知生甫兄。不如這樣,我可以以十日為期,十日之後,我所籌辦之時當有成效,倒是自然會告知生甫兄今日始末,不知生甫兄能否在此開恩,暫時許我先行離去呢?”
“阮中丞,你我雖有同門之誼,但中丞也自該清楚,你我都是朝廷命官,國法私情,自是國法為先!”不想李賡芸雖然隻是一介知縣,卻絲毫不給阮元留麵子,續道:“中丞今日暗中與嘉白幫交結,卻不透露其中緣由,下官看來,隻能認為中丞是在以權謀私,中丞不要忘了,中丞有彈劾下官之權,下官也有彈劾中丞之權。如今皇上親政,孜孜求言,下官自然需為這官場清正盡心盡力,若是中丞還想隱瞞於下官,國法當先,下官便也顧不得同門之誼了!”他和阮元雖然在翰林院時間不長,但總是共事過,是以“同門”二字,兩人也是稱得上的。
阮元清楚他心性,這時自然也不能與之強辯,隻得答道:“生甫兄公事為先,在下佩服,但眼下之事,確實不便當即透露。不如這樣,在下以十日為約,十日之內,在下必將今日始末告知生甫兄。若十日內在下這裏並無音信,就請生甫兄上奏皇上,彈劾阮元交結嘉白幫之罪。在下絕無怨言,聽憑生甫兄奏劾,如何?既然在下已經立了此約,生甫兄可否暫時網開一麵,放在下南歸杭州呢?”
李賡芸聽著阮元之言,倒也誠懇,既然隻有十日之差,想來即便阮元別有後招,自己也無需過多擔憂,到時候隻把這裏發生之事一一奏上便是。便漸漸放下了心,道:“既然中丞在此有約,在下也可以放中丞暫時南歸,可此事總要有個憑證。中丞若是真心立約,就請留下一物,作為今日物證如何?”阮元聽了,也隻好取出懷中一枚小印,托操船家仆送到了李賡芸船上。
李賡芸看那印時,隻見上麵刻著“阮元”二字,紋路已顯老舊,多半刻成也有些時日了,既然是舊印,阮元所用自然不少,到時候一加比對,便知真偽,看來阮元確實沒有誆騙自己。便也吩咐手下船夫,將船側到了水道一側,阮元坐船方才有了空隙,得以緩緩南下。
看著李賡芸的官船漸漸消失在視野之內,楊吉也不禁抱怨道:“伯元,他真是你的同學嗎?看他這不近人情的樣子,我還以為咱們今日所為,是件貪贓枉法的壞事呢。”
“無妨,他做得對。或許,我眼下最需要的,便是生甫兄這樣的人了。”阮元卻似乎並不在意李賡芸的截船之舉,而與此同時,他似乎還想到了更多日後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