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9章 函穀關守將
曹操捋了捋頷下的胡須“晉國的大軍極為猖狂,僅僅是憑借兩萬之眾,就敢駐紮在宛城之外,對於宛城的守軍形成了不小的威懾,若是任由敵軍這般下去的話,我軍的士氣豈不是更加的低落。”
“不僅是武關的戰場,若是公達能夠將冀州奪取的話,戰事對於我方而言就輕鬆了很多。”曹操歎道。
荀彧何嚐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呂布在冀州雖然說不得世家之心,但是冀州軍的強大,他是有著一定的認識的,在呂布攻打益州的時候,就曾經調動冀州的兵馬。
什麽軍隊隻要到了呂布的手中之後,在戰場上所產生的作用就不能小覷,這一點上,曹操麾下的謀士和將領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
呂布在軍中的威望決定了,想要擊敗呂布,就必須要將呂布麾下的的阿俊擊敗,隻有如此才能成功。
“丞相,冀州畢竟是有著三萬守軍,而且有著鮮卑的騎兵在冀州,想要在對戰冀州軍的過程中取得優勢是極為困難的。”荀彧道。
“隻要文若能夠讓河內站穩,本相就會派遣三萬人軍前往,本相倒是要看看,冀州軍在麵對我方五萬大軍的時候,是否敢出城迎戰。
荀彧拱手道:“丞相英明。”
戰事拖延的越久,對於曹操和孫權一方就越是不利,尤其是曹操麾下的大軍,為了這次的戰鬥,調集的過多,而糧草得消耗也是速度極快,雙方若是對峙的時間經年累月的話,僅僅是糧草就是不小的難題。
曹操治下的百姓,可不是如同呂布治下的百姓那般,他們手中沒有足夠的錢糧,他們在尋常的時候,能夠吃飽穿暖在百姓看來就已經是幸運的事情了,至於說從官員的手中得到田地耕種,恐怕隻能在夢中。
百姓更多是以世家佃農的形勢存在,他們為世家耕種田地,得到的米糧勉強能夠糊口,這是在收成相對較好的情況下,如果碰到災難的話,將會有許多的百姓瀕臨餓死的局麵,這種時候,他們為了活下去,可能會向世家借糧。
世家若是不借給百姓米糧的話,對於百姓來說才是最為殘酷的,許多百姓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落草為寇,這也是諸侯治下的自耳扣難以清剿幹淨的原因,隻要有世家的地方,就會有更多窮苦的百姓,就會有生活不下去的百姓,賊寇的力量就會得到壯大。
河南尹,昔日大漢的都城,便是坐落在河南尹的境內,隻是董卓當初在雒陽的一把大火,卻是讓繁榮的雒陽城荒廢了下來,而雒陽城周邊更是成為了賊寇的聚集地。
曹仁當初鎮守河南尹和弘農郡的時候,不少對這些賊寇出手,拉攏分化,讓賊寇的勢力消散了不少,然而戰亂之後的河南尹,百姓太過貧窮,若是曹操有著呂布那般的魄力,讓普通的百姓能夠擁有田地的話,肯定是另外一番情景,但是曹操不會在這件事情上去得罪實力龐大的世家。
曹操明白什麽樣的事情能夠做,什麽樣的事情不能去觸碰,賊寇存在,清剿便是,但是徹底得罪世家之後,失去的東西將會更多,混亂的河南尹,想要讓其真正的穩定下來,很困難。
最起碼河南尹在曹操的手中的時候是這樣。
河南尹作為昔日大漢最為繁華的地方,是有著不少的良田的,然而在賊寇橫行的時候,這些良田便漸漸的荒蕪了下來,不少村落的百姓辛辛苦苦耕種田地之後,更多的米糧卻是落到了賊寇的手中。
但是在曹軍到來之後,這些賊寇倒是收斂了很多,曹仁如今雖說沒有鎮守河南尹,其在河南尹之中,卻是留下了不小的威名。
龐德、李儒率領兩萬涼州軍從長安城出發,在函穀關停留了兩日。
函穀關,乃是關東諸侯進入長安的主要通道,隻要函穀關在手中,似曹操、孫權之流想要攻破長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函穀關的地勢之險要是毋庸置疑的,兩側的陡峭的山勢,為函穀關提供了天然的屏障,想要從正麵的戰場上將函穀關攻破,在關內糧草輜重充足的情況下,攻破函穀關是不可能的。
這也是曹操麾下的大軍鎮守在河南尹多年,始終沒有進犯函穀關的原因,將函穀關占據在手中對於曹操有著莫大的作用,這些河南尹的將領自然是知道的。
在函穀關停留的期間,李儒卻是將函穀關的守將更換為了牛輔,在河南尹作戰的時候,函穀關對於出戰的大軍是極為重要的,不能有任何的閃失,如果大軍正在前方作戰,函穀關卻是出現閃失,就相當於斷絕了大軍的糧草輜重。
這等情況對於一直大軍來說是極為殘酷的,李儒在這方麵,必須要做到詳細的謀劃。讓牛輔駐守在函穀關,李儒才能放心。
“軍師,函穀關的守將擅自更換的話,若是聖上得知之後,是否會怪罪?”龐德問道。
李儒笑道:“將軍放心,臨行之前,本官已經將這件事情告知了聖上,聖上已經允諾。”
龐德聞言點了點頭,將函穀關的守將更換為涼州軍的將領,的確能夠讓龐德更加的放心,而牛輔在軍中有著一定的威名,用於鎮守函穀關自然不在話下。
“軍師,而今我軍已經到了函穀關,以軍師之見,如何攻打河南尹最為適當?”龐德問道。
“將軍且看,河南尹境內而今的形勢極為複雜,賊寇橫行,敵軍的主要力量聚集在了密縣的周圍,如此一來的話,雒陽周邊的關卡城池必定空虛,將軍隻需要領兵前往,必然能夠將這些城池一舉平定。”
“平定城池之後,無需焦急領兵攻打敵軍之事,可將這些城池內的百姓徹底的穩定下來,周邊的賊寇予以安撫,將城池周邊的田地,許諾給百姓,讓百姓看到生存下去的希望,這樣的話,百姓就不會輕易的背叛將軍。”李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