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行動
一番交談之後,皆大歡喜,與州牧府的合作,讓李範看到了新的財路,之前呂布曾言,這紙是晉陽所產,此次合作隻是一個開端,走出州牧府,李範暗暗有些後悔,應該再給高一點的價格。
八百萬,對於李家來說是不小的數目,按照呂布的要求,糧食也能作價的話,短時間內湊齊不是什麽難事,三大世家倒台之後,晉陽的世家雖然更加小心翼翼,從中獲取的好處卻是不少。
城南的市場,許多都被商人或是城中的世家租賃了下來,再不能確定情況之前,他們不敢買下來,何況這些商鋪的價格很貴,裏麵卻非常簡單,連個基本的桌案、床榻都沒有。
有了州牧府的許可,商人的積極性很高,在城中大肆購買布匹、瓷器,布匹的價格更是一再提高,布匹的價格更是一再提高,養蠶變得緊俏起來。
並州新軍在百姓積極踴躍的參與下,招募完成,三萬名新兵皆是從應征之人中精挑細選,素質都還不錯。
不過三萬名新軍之中,最終留下來的隻有兩萬人,這就是並州軍中的淘汰製,不合格的士兵一律不要,這極大的激發了士兵的訓練熱情。
再加上並州軍的種種政策,讓士兵更加的死心塌地,這些士兵進入軍營之後,最先學習的便是紀律,這也是呂布一直在軍中強調的。
有關於長安的消息不斷傳來,董卓到了長安之後,一心撲在建設郿塢上,十餘萬壯丁,日夜不停的修建,多有百姓死在其中。
四個月的時間,組建的特種部隊,已經是像模像樣了,並州初步穩定,招賢館的人才填充到並州各個地方。
並州的發展,讓呂布感覺到了高級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內政方麵的人才,李肅處理政事雖然是中規中矩,始終有些欠缺,畢竟他之前擅長的是謀略。
而一名高級內政人才,能夠在更大程度上帶動並州的發展,打仗,打的是人和錢,內政不行,就沒有足夠的錢糧支撐。
相比之下,似袁紹、曹操等人,有著很好的家世,人才卻是源源不絕,看的呂布十分眼紅,想當初自己為了賈詡,孤身前往雒陽,如此的禮賢下士,仍舊不能得到賈詡的效忠,像袁紹,將名頭往那一放,慕名而去的不知幾何。
之前呂布就有前往長安的念頭,如今更是強烈了,對於人才的渴望,讓他不得不以身犯險,有些人如今名聲不顯,日後卻是指點江山的人物,像賈詡,在史書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即使長安很亂,現在仍舊是大漢的政治中心,人才的聚集地,並州牧執掌一方,這樣的身份地位,到了長安之後,會有更大的作為,秀兒在呂布的記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融合呂布的記憶,漸漸接受了嚴蘭、呂綺玲之後,他更是感覺到了屬於呂布的責任,他應該去完成。
記憶中,秀兒給他帶來了很多的歡樂,這樣一名女子,不該遭受到戰火,應該是幸福快樂的。
董卓遷都之後,王允定然會出手,而後長安會陷入動亂,試問一名弱女子能逃脫的了災難嗎,呂布不敢賭,他要盡最大的努力,去長安城,哪怕是沒能有所作為,也不至於留下遺憾。
呂梁山中,看著三百五十名身著迷彩裝的士兵,呂布露出滿意的笑容,這些人經受的訓練就算是後世的特種兵也難以相比,在冷兵器時代,更多考驗的是力氣、技巧,不是功夫再好一槍撂倒的時代。
能夠經受重重考驗,殺出重圍的三百五十人,可謂是精銳中的精銳。
“這支隊伍的名字,就叫做飛鷹,而你們隻要完成了最後一個任務,便是其中的一員。”呂布緩緩道。
三百五十名士兵目光熾熱的看向呂布,他們的隊伍有了名字,任務對於他們來講,已經是十分稀鬆平常的事情。
“左營統領何康帶領一百人潛入長安城中,聽候命令,任何人不得泄露身份。”呂布道。
進入長安,不得不為安全考慮,董卓軍中見過自己的人有很多,一旦有危險,這些士兵也是一大依仗。
“右營與前營,五人一組,分散在各地,打探這些人的下落,一旦得知,就將書信交給他們,同時密切注視州郡的動作,名單中的人,稍後每個人都要看上一遍,一定要仔細打探。”呂布決定主動出擊,憑著超前的曆史知覺,爭取得到更多有本事的人的支持,不論怎麽樣,並州牧的名頭還是很不錯的。
“一應所需,全部自己解決,三月之後,回到山中,即是任務完成,你們是精銳中的精銳,本將軍不希望看到有徇私舞弊之徒。”呂布言盡於此,帶著典韋離去。
高順神情嚴肅的上前,將書信分發出去,這些書信,全部是用紙書寫,在常人中很難一見,足以表示出州牧府的善意。
得知呂布要孤身前往長安,李肅一再勸諫,甚至悄悄命人告訴了嚴蘭,意圖阻止呂布的行動,如今的長安魚龍混雜,形勢多變,董卓在長安城中可謂是一手遮天,呂布與董卓的仇怨由來已久,到了董卓的地盤,被認出來絕對是死路一條。
呂布自然是一番勸導,又是一番忽悠,終於將李肅安撫了下來。
對於嚴蘭,呂布始終是有些愧疚的,麵對責問,呂布隻好如實相告。
聽到秀兒的事情,嚴蘭也勾起了記憶,那個善良而又漂亮的女子,她也是曾見過的,可惜卻是命運多舛,一家人流離失所。
思慮良久之後,嚴蘭沒再反對,她明白秀兒在呂布心中的地位,更感覺到了呂布與自己之間的一絲隔閡。
“若是秀兒回來了,想必就好了吧。”嚴蘭暗自想道。
呂布歉然一笑“蘭兒,你有什麽需要的,我可從長安城內為你帶來。”
嚴蘭臉上露出一絲微笑,心中一暖,低聲道:“夫君隻要心中有妾身,妾身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