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鬼穀神謀> 第三百七十七章一箭三雕

第三百七十七章一箭三雕

  第三百七十七章一箭三雕


  王禪此時也是表現得十分憂慮,見楚王親詢,也隻得站起身來,對著楚王一揖,再對著子西令尹一揖才回道:“回王上,回子西大人,此事確實為難。


  現如今吳與楚相交正好,吳國歸還三城,而王上也親派司空大人出使吳國,如此兩相交好,自然是都想吳楚就此止戰安息,長久和平共外。


  隻是現在白城主提出如此治城方略,從長遠來看,實有利於楚國中興,也可保得吳楚邊境平安。


  縱是將來吳王夫差反悔,也可據此三城,擋住來犯吳軍,為楚國爭得防務準備。


  整個白城主所呈治城方略無論從富民養生還是防患於未然都無可挑剔,微臣實不敢有異議。


  剛才司敗子閭大人之疑惑,確實也是此時需要解決的當要問題。


  若巢邑三城徒自征兵,而且不依楚國舊製囤兵於三城,自然會引起吳王夫差不滿,懷疑王上與吳國交好之心,禍及使臣子基大人。


  隻是此策不可不實行,若要顧及民生,自然要有治城防護,若讓白城主空手而去,憑現有兵力想扭轉巢邑三城權貴勢力,實也不得長久。


  若囤兵於三城,想來縱然有一些頑固權貴想螳螂擋車,也可用自囤楚軍鎮壓,強行實施安民治城措施,保得一方平安,也算是不妄王上對白城主一片苦心。


  現如今為解吳國疑惑,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弱化此治城方略的征對目標,把此治城方略擴大於其它邊境縣城,如此一來,巢邑三城之治就不會顯得十分特殊,吳王夫差自然能夠理解如此治城之法,楚國之策並非征對於吳國,而是配合其它城池的輔佐之法。


  現如今吳楚交好,北方諸候列國定然對楚國嚴加防範,視楚國為最大威脅,而北方邊境自然成為楚國邊防的重中之重。


  剛才子西大人已說過,楚國陳規,讓諸城不能擁兵自重,其有利於一時,卻未必有利於一世,當時因時勢而變。


  此時楚國之危在於北方,若北方諸候興兵來犯,楚國自是防犯不及,當年吳國入侵楚國的慘狀教訓還會重演。


  晉國一直扶持於吳國以牽製於楚國,而現如今吳王願與楚國交好,則晉國必然惱怒成羞,同時與吳國楚國有隙。


  楚國與晉,南北稱霸世難相交,兼之晉國地處中原,一直民生強悍,兵強馬壯,於楚國而言晉國之患遠勝於吳國之患。


  在此,微臣建議如此良策當主推到北方邊境四城實施,而且必以舉國之力助之,以防患北方諸候列國。


  如此一來,吳王自不會認為王上此興是征對於吳國,反而會認為楚國是在與吳交好之下,主動牽製北方諸侯,示好於吳國,而在巢邑三城實施此治城方略,實也是為安撫於北方宋國、衛國、鄭國,以免引起誤會的惑敵之舉。


  從局執上講,楚國在北方加強戎邊,一是對晉國的牽製,二是穩固南方,同時有利於此時有違晉國本意的吳國,保得晉國也不敢輕下南方征伐任意列候,如此可維護南北列國平穩之序,為楚國中興爭得時間。


  另一方麵,巢邑三城自征兵甲,再囤兵三城,實也是冒險之為,不得不防將來有變之隙。


  若有北方四城同時施行治城方略,以圖牽製,想來縱是將來有人有不軌於王上之行,也可隨時動用北方之兵成為勤大軍,保王上楚都無恙。


  此策正是平衡穩定此時南北局勢,兼之可解吳國之惑之法,還請王上親裁。”


  王禪心裏早有準備,而且把南北局勢包含在內,不僅隻是考慮吳國,而且長遠考慮晉國之患,且又防範於地方擁兵自重給楚國王族帶來的威脅,正是一策而多得,一計而安天下。


  楚王一聽,臉上透著榮光。


  “左相鬼穀先生之計本王早有耳聞,向來都是謀算在先,剛才一語也是讓本王開了眼界。


  此計不僅可解吳國之惑,解子基叔父之危,而且還可以借此機會穩固北邊防線,抵抗北方諸候對我楚國的侵犯,同時也為楚國王族世代榮華考慮,讓城域這間相互牽製,以防不軌之心,實是一箭三雕之謀,謀事深遠,先人一步,讓本王頓時疑惑頓消,實有勞先生了,快快請坐。”


  楚王說完,並不回首去看子西,而是看著葉公。


  葉公一看,主動站起身來,跪在大殿之上,到讓一眾朝臣有些意外。


  葉公也享上卿之禮,不知為何此時竟然跪在大殿之上。


  “王上,微臣一家世代楚人,世代忠於楚國王族,縱然現在微臣領北方四城,卻不敢有半絲苟且不軌之心,微臣一直以楚國危難為重,以王上為重,忠於楚國忠於王上。


  剛才左相大人之計,實可安定北方邊境,防患於未然,保北方邊境不失,臣願與巢邑三城共同實施此治城方案,自征兵甲,自囤於邊境。


  在此楚國大朝堂上,微臣立誓,若有異心,不得好死。


  若微臣不死,隻有葉城不失,縱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楚國平安,保王上周全。”


  葉公語氣堅定,聲音宏亮,整個大殿之內,此時都靜默無聲,隻有葉公對楚王效忠之語,對楚國抱效之聲,而且當著一眾朝臣立下誓言決不叛逆,而且也立誓葉公四城為勤王之師,以保楚國平安,其心可鑒,其行可表。


  “快快請起,我楚國有葉公這般忠臣,本王還愁楚國不興嗎!”


  楚王親自扶起葉公,並送葉公入座這才重新坐在王位之上大聲宣道:“本王自登位以來,先有三位王叔以及申老大夫費心輔佐,現在又得左相大人、葉公忠心相助,真是天佑本王,天佑我楚國。


  傳本王旨意,由申上卿親擬王召,傳葉城城主上聊葉公,傳巢邑三城大夫白公勝,葉公四城、巢邑三城同時實行新城治城方略,拓地開荒,招納楚民,自征兵甲,囤兵戎邊,保國衛民。


  另傳本王旨意,此七城自今日起減免三年賦稅,城稅收入由城主酌情處置增加軍備軍需,以示本王對二位愛卿的支持。”


  楚王說完,並不看右側的子西了,也並不再征詢子西的意見。


  而此時的子西才真正明白,王禪之所以獻策給白公勝,其實早就謀算好要用此七城來實施新略,雖然明麵之上增強了楚國實力,而且也穩固了邊防,可實際於他而言,卻是削弱了他這個楚國令尹的權力,兵甲分散囤於邊境,隻由城主自裁,若要調動此四城兵甲,也非他子西一人可動。


  必通過城主,再經由楚王才可調動,比之以前隻要憑他手中的兵符就可以調動楚國大軍。


  可他此時卻也無可奈何,畢竟楚王最先征詢的是他的意見,而他也長篇闊論了楚國革興的重要性,同時也表達了支持於此治城方略的意見。


  最後因為涉及吳國之惑,這才把問題拋給王禪,卻不想正中王禪之意,不僅再增四城實施,而且還為這七城減稅三年,將來若此七城實施得當,那麽其它城縣必然會順理成章的實施,這也是一步險棋,可卻也是十分保險的舉措。


  此時子西雖然心裏不舒服,總是中了王禪的謀算,可細想卻也沒有什麽大的過失。


  三日前夢魘之人的話猶在耳邊,說明夢魘之人對楚國有陰謀詭計,可子西卻對夢魘之人無能為力,而王禪的此計,正是征對白公勝而設,用北方四城牽製於白公勝的巢邑三城,若白公勝將來有異心,那真的可以保得楚國無恙,也必然破壞了夢魘之人的詭計。


  如此想來,子西反到還要感激於王禪。


  可他的心裏卻是堵得慌,無論如何,都逃不過王禪的算計。


  此時的子西也有些惱怒,更在謀算著,如此讓夢魘之人與王禪爭鬥,而他則可以坐收漁人之利。


  “子西叔父,剛才治城方略,本王已下了旨意,不知叔父可還有其它重要事宜。”


  子西此時已不再走神,而是微微一笑道:“王上英明果斷,老身也倍感欣慰,比起當年父王,還有王弟來說,王上當是年輕有為,遠勝兩位先王,老身這裏並無它事。”


  子西此時縱然有事他也不會再說,畢竟王禪之能他已領教過了,若是在大朝之時再議其它事,子西也怕再生事端,所以此時輕描談寫,不再議事,其實他也知楚王必然有事,那麽主動不如靜觀其變,這才是此時的上上之策。


  “好好好,既然王叔已無事可報,那今日本王還要下幾道旨意,這幾道旨意也是為楚國中興而謀,還請申老卿士再為本王親擬。”


  申公此時已把剛才擬的兩道旨意遞給宮奴,此時微微一笑道:“老臣願為王上效命,還請王上下旨。”


  王禪心裏有數,也知道楚王會做何旨意,臉上卻是欣喜之中多了一份憂慮。


  欣喜的是當今王上做事果敢,毫不拖泥帶水,而且朝堂之上尺寸把握得當,善用其中權利平衡之術,並且處處體現著對王禪信任。


  可憂慮的是,楚王意氣風發,見好不收,如此下去,勢必會引發楚國權貴反彈,正有欲速則不達之忌。


  可王禪既然來了這大朝之會,也不得不與楚王結為一體,不論有何難事,都將榮辱與共了。


  “通傳楚國各城各縣各郡,這些年楚國戰禍,至楚人流離失所,一些楚民被四處買賣,本王於心不忍。


  傳本王旨意,自今日起,隻要是楚國任何城縣郡主,以及楚國臣民,見有楚民買賣,當可立即贖回,隻要帶回楚國,讓這些楚人安居楚地,本王當以國庫之資,同等之價回贖,而且對心懷仁心的臣民,本王還會另有嘉獎。”


  楚王話一出口,眾朝臣就開始議論紛紛,大家也為楚王的旨意所震驚,花如此大的血本來迎回那些流落為奴的楚民,這會讓楚國原本就空虛的國庫更加經不起折騰,可迎回這些楚民又有什麽用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