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再會太宰
第八十四章再會太宰
太宰府,同樣的地方,同樣的府宅,同樣的人。
而這一次王禪並沒有投送拜帖,更沒有帶著禮物,是吳國太宰伯否親自邀請鬼穀王禪赴宴。
以與王禪初到吳都來說,已是天壤之別。
所以伯焉代表太宰伯否親自到客棧邀請,而且十分禮儀。
王禪其實心裏也有準備,來到太宰府自己坐在右側首位。
而左側卻坐著吳國大公子波,對王禪已是十分客氣,臉上看不出一絲傲氣。
“太宰大人,大公子,不知今日邀小子前來,難道隻是宴客?”
此時坐在堂屋,王禪是明知故問,此時並不是吃飯時間,至少還有半刻。
所以也就在客堂,並不在吃飯的地方。
“禪先生,能請禪先生來我伯府一敘,是我伯某的榮幸,今日也邀請了大公子一起。
當然晚宴已在安排,還等禪先生稍等片刻,現在我們就在堂屋裏聊聊。
這冬日寒冷,還望禪先生見諒。”
伯否此時已改稱禪先生,於大周列國來說,“先生”一詞並非人人都可被人稱喚。
隻有才華橫溢之人,或者說顯著於列國的賢人,才有此資格。
先生之稱也能體現稱呼者對被稱呼者的尊重。
因為被稱為先生者身份自然不一般,但又沒有官職,所以這該是對客卿最高的稱呼。
王禪之所以能被如此稱呼,自然跟王禪在吳國的名聲風頭有關。
而最早稱呼此號者,還是當今王後,所以但凡正式場合,王禪已是先生之身了。
(提醒各位讀者,此時王禪還未到稱“子“的時候,大家也注意不同人對王禪的稱呼,包括上一章化武依然稱王禪“小公子”,其意義不一樣。)
“哦,有勞太宰大人,有勞大公子了。
大公子一月多來協助太宰大人處理宗室事務,還有列國交往,該是得心應手,如魚得水了。”
王禪話鋒一轉,卻是看著對麵的公子波一笑,問起公子波來了。
公子波聽王禪講完,也是麵帶微笑回道:“有勞禪先生關心,也得太宰大人提攜,隻是略通門徑,。
這宗室事務與列國交往之事,實在繁瑣,尚還要多些時日,多些時日。”
公子波此時說話也是客氣許多,對王禪雖然恨得牙癢,但卻拿王禪沒有半點辦法。
王禪既不是在吳國供職,隻是一遠遊的客卿,在大周列國,向來對這些客卿十分禮遇。
而公子波的夢魘殺手竟然沒有殺死王禪,這讓公子波更是心中恐懼。
而當夜自己反遭刺殺,說來更是諷刺,現在就連刺客的名號都不知道。
而且吳國王後親自接見了禪,也向他們兄弟二人敲了警鍾。
既恨王禪,卻又拿王禪沒有辦法,那隻能拉攏討好了。
“好呀,這宗室事務雖然繁瑣,而列國之交往,也不規矩甚多,大公子如此用功,將來若能繼承王位,大公子也會與列國交好,想來吳國也會國強民富,實是吳國之幸事也。”
王禪邊喝著茶水,邊稱讚著公子波,臉上顯得十分誠懇。
讓公子波與伯否都覺得王禪是出於真心之話。
伯否看了看公子波,再看,其身邊還坐著伯焉,也在聽著,臉色一變。
“焉兒,此地沒你什麽事,快去看看後院的宴席準備如何?”
伯焉一聽,有些鬱悶。
其實按年紀他也不小了,可伯否則處處不願讓他參與其中之事,反而竟安排一些雞毛之事,讓伯焉心裏十分委屈。
“伯公子,太宰大人實是對你衷愛有加,吃飯大事,於國於民皆不可小看。
況且今晚還有貴客,若有差池,我看伯公子臉麵也不好掛,你可得仔細些。”
伯焉一聽,樂哈哈的,也隻有王禪能把吃飯看成大事,並不小瞧。
而且王禪一語也正說中伯焉的心理,所以對著伯否打了個哈哈,十分愉快的就出去辦事了。
王禪知道伯否之所以不願意伯焉過多參與吳國內鬥之事,其實也是老謀深算,明哲保身之舉。
伯焉此人生性就是富家公子的脾性,難成大器,若現在就出頭,將來若是扯入太子之爭,結局難料。
若此時渾渾噩噩,反而讓人輕視於他,日後無論誰當太子,甚至誰登吳王大位,都不會責怪於他,反而會覺得他保持中立,重用於他。
所以於伯否來說,其實都沒有損失,這也才是伯否的高明之處。
“禪先生過獎了,以我之能,怕還難登大位。
二弟與三弟都十分賢能,也得王上看中,他們才有可能成為太子,在下實不敢再奢想。
我知禪先生曾麵見王後,王後對禪先生之能十分推崇,所以今日來此,也望禪先生能指教一二。
在下隻想在過些安穩日子,不想再涉足太子之爭,卻又怕無人能解我心,反而多添疑惑。”
公子波順著剛才王禪的話說得也十分誠懇,與一月之前傲慢的態度,實在是判若兩人。
而且話裏似乎體現得十分消極,也有自知。
可王禪卻並不這麽想,公子波此舉並非出於真心,而是在故意試探王禪,想通過自己退出爭奪,從王禪嘴中套出王後中意之人,甚至於王禪所認定的太子之人。
“大公子過謙了,天將降大任,你想逃也逃不了。
我們伯否大人精於世故,而且遊刃於列國之交,對這些該深有體會。
小子對吳國太子之位並無興趣,一是小子既不想在吳國謀事,更不想鋪佐明君,隻想做一個散閑之人。
那日王後問起,小子已回報王後,說明小子心意。
想來王上與王後也是為吳國將來謀算,這一點太宰大人更知王上心意。
大公子讓小子指點一二,實讓小子為難。
不過既然大公子開口,小子也隻能勉為其難說兩句。
吳國太子之爭,非在於人,而在於勢,人若棋子,身不由己。
這幾十年來,吳國王位之爭,就從來也未停過,大公子當然明白小子所說。
前有王僚,後有你的叔叔夫概,以及前慶忌太子。
吳國之位關係列國,吳國強大對列國皆有威脅,這一點想來大公子也不會否讓。
身在其中,大公子明哲保身該是上策,若急於一時,反而隻會為他人做了嫁衣。
美夢好做,夢魘如同深淵,一步行錯,粉身碎骨。”
王禪首先安慰公子波,其實隻是想讓公子波知道,如何爭也是爭不來的。
接著道明自己來吳國之意,並不會參與吳國太子之爭,也讓公子波死了拉攏之心。
接著簡單分析太子之爭,其實是他們身後勢力之爭,把三個公子作為棋子而已。
而且指出前車之簽,讓公子波有自知知明,讓他知道若是不成,那就有可能是死路一條。
吳王僚與慶忌還有夫概也都因此身死就已經能說明一切,在王位之爭上沒有兄弟也沒有父子之情。
夫概是當今吳王之弟,當年吳王闔閭攻入楚國,夫概也想學當年公子光的那一套,在吳國稱王,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現如今吳王闔閭選擇繼位之人,該先選其弟,再選其子,這也是吳國曆來的規矩。
所以王禪提出公子波的叔父夫概,是要讓公子波明白,爭位的人遠非他們三人,還複雜得多了。
公子波聽著王禪的話,臉上也是陰晴不定,心情十分複雜。
特別是王禪最後一句話,說明王禪已經知道他後麵有夢魘組織支持,若是此事讓王後、吳王知道,怕是他沒有任何機會。
公子波的眼色之中泛著恐懼,也藏著更深的仇恨。
其實王禪於他而言,並沒有做過對公子波不利之事,可此時的王禪儼然成了三子奪位的最大威脅,實在也上讓人難解。
“在下謝謝禪先生提醒,禪先生深明大義,也透徹此中大勢,實在讓人佩服,若不能為吳國所用,實在可惜,實在可惜。”
公子波始終難成大器,隻是聽完剛才王禪的分析,又恢複常態,話裏竟然又帶著恐嚇,就連伯否都聽了臉色大變,十分失望。
若說王禪是這麽容易對付的人,恐怕現在早就是一具屍體了,可王禪依然活得很好,這就說明王禪之能。
可公子波卻一直放不下心中之怨,其實還是自己對太子之位沒有信心,總想借助於外力幫忙。
王禪卻看著公子波,聽著公子波之語,臉上依然微笑以對。
一月前的刺殺竟然沒有引起公子波任何警惕,實在讓王禪失望。
若說他不知道是誰刺殺於他,那麽隻刺而不奪命,顯然有別於其它殺手,光憑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那夜的刺殺目的非在殺人,而在警告。
況且吳王親令不追究刺客身份,就可以充分說明,吳王通曉其中之理,而公子波卻一直不明白刺客之意。
公子波與當今吳王的差別顯而異見,就連三大僅臣也都默認,並不因此而相互指責,其實他們心裏當然是心知肚明的。
這一次刺殺隻是對三人的警告,並不能成為一個借口,吳王讓三人都有些事做,就是不想讓三個公子無事生非,一心隻想著奪位。
可由此看來,吳王一片好意,王禪一片好意,還是沒有起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