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出發
時間是不經琢磨的,一眨眼,三月三便到了。
薑蟬帶著郭小舅及郭皇後與郭老夫人安排的男女親衛各兩名,宮人六名到護國寺與眾人匯合。
當然,這個人數已經是她與郭小舅據理力爭的結果了,不然,按照她們的本意,怕是巴不得按照在行宮的標準去安排。
本來按薑蟬所想,現在自己的本事更甚一籌了,郭皇後應該不會太擔心自己了,便是隻帶郭小舅應該也沒有問題,但顯然,郭皇後她們與她的認知完全不一樣。
在郭皇後看來,薑蟬就是再有本事,也得要人伺候不是?
至於說什麽她有手有腳,可以自己幹,天,那成何體統?
偶爾一次還可以當樂子,至於完全如此,那還是別做夢了!
母女兩在這裏僵持住了,但所謂“知女莫若母”,薑蟬的性子郭皇後是摸得透透的,所以她隻用了三個問句便解決了這問題。
她問道:“你和你小舅誰廚藝好?還是你辟穀了就不打算品嚐美食了?遇見俗世不方便的繁雜事務,你也打算自己去處理?”
在如此這般攻勢下,薑蟬毫無招架之力,輕易的就繳械投降,接受了郭皇後的安排。雖然針對那誇張的人數,還是進行了數次的交鋒。
來到護國寺,發現他們安排了九名僧人,應該是根據儲物戒數量安排的。
這九名僧人分別是僧行和三大長老,以及五名各有一技之長且佛法精深的寺中精英。
匯合完畢後,薑蟬便帶著眾人向後山的山脈行去。
她邊走邊對他們道:“第一階段的遊曆,我打算以認識了解自然萬物為主。中途或行至那些著名景點,我們也可以去遊覽一番;或某處有賢者高人隱居,我們亦可去拜訪打擾一下。反正遇見什麽覺得值得探險拜訪的,我們就去,其它的便隨意走,隨緣而去。”
眾人一聽,覺得很是不錯,便紛紛出聲讚同。
正是東風和,桃杏拆,梅殘玉靨香猶在,柳破金梢眼未開的時節,薑蟬一行跟隨春的腳步走進了生命的大觀園裏。
這不,剛踏進後山,薑蟬便遇見一株未曾在書裏見過的草。
於是,她對眾人道:“我們此次遊藝之旅便從這株草開始吧!你們有認識它的嗎?”
僧行聽到此問,不由嗬嗬一笑,道:“尊者,我是學醫出身的,也經常親自采藥,在山裏邊認識的東西應該較多。以後走在山裏,我認識的就直接為您介紹,不認識的再詢問其他人是否認識。”
薑蟬聽後不由點頭說好。
於是僧行繼續先前的問題開口解疑道:“這是吉祥草,因為和蘭花有點相似,又叫鬆壽蘭。這種草多生於陰濕山坡、山穀或密林下。它味苦,性平,有潤肺止咳、固腎、接骨之功效。在天竺它自古被看成是神聖的草,是宗教儀式中不可缺少之物,傳說是釋尊在菩提樹下成道時,敷此草而坐……”
薑蟬邊聽邊從空間中取出筆紙,寥寥幾筆就勾勒出吉祥草近實的模樣,再在旁邊標注上生長環境、形態特征、主要價值、植物文化等內容。
等僧行介紹完畢,她又在各個部位上摘取一點進行品嚐辨別,然後將自己得到的信息添進去,將僧行所說有誤的地方標注出來。
眾人看她如此動作,不由疑惑。
薑蟬解釋道:“難道我們遊藝就隻是遊藝?這個過程中的所學到的東西大家可以記錄下來,遊曆結束後整理成冊,也算為世間做一份貢獻。”
“為了方便,我仿造舶來品自製了這種鉛筆,在旅途中使用不僅方便而且耐用,而且用這種筆畫工筆畫速度也快。你們需要用時就找我拿。”
說完,她又對僧行說道:“出來遊曆,我可以從萬物中得到信息,但這些信息需要與此物存在於世俗的一些基本知識做關聯與對比,不然寫出來的東西除了我誰能明白呢!所以我需要你們為我介紹世俗的那些約定稱呼。世俗沒有的,索性就由我們自行命名罷。”
“以後關於植物這塊兒就由你來記錄吧。我得到的信息如果是沒有發現的你就將它增添進去,而那些你所知道的信息有誤的,你也標注出來。等到以後空閑,你就整理出來,我想這本書在現在也算是前無古人了。”
僧行聽後很是激動的答應了,畢竟古人從來視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
薑蟬看其餘眾人很是羨慕的眼神,不由道:“如果你們想,也可以。這一路上肯定不止植物,關於山川地勢、河流走向、日升日落、鬥轉星移、雷鳴電閃等一切東西,都是我們要了解學習的對象。幹脆你們現在就拿著筆紙練習如何在行路途中做好繪畫和寫作的技巧吧。”說著,她取出筆紙分發給眾人。
堪堪後山這片地方,他們就走了一兩個月。也是大家各方麵尚處於磨合期,相信培養起彼此默契後,之後的路程應該可以加快速度。
但這段時間眾人也沒有白費,一行人之中,連那些對植物一竅不通的人也對後山這片地方的植物屬性了如指掌了。更別提薑蟬和僧行,他們更是收獲巨大。
薑蟬不光了解了那些植物特性,還對醫理有了提綱掣領的理解,至於後邊融會貫通的運用,更是難不倒她。
而僧行,他不僅學了新的知識和方法,有了新的想法,還對以往錯誤的那些知識也有了一個係統的了解。
期間,還夾雜著對所遇見的動物的了解,這項是由三大長老中的覺正長老負責記載的。而關於星辰的探索,則是由擅長卜算的覺光長老進行記錄。關於山川地勢則是覺德長老進行描畫記載。餘下諸多不必細提。
俗話說窮家富路,此處便來說說他們的出行準備。
此次出行,果然如了薑蟬的意,每人都有一個儲物工具,然後各自備齊了需要的東西存放在裏麵。
特別是薑蟬與郭小舅,他們備的東西簡直是太多了。
出行前,郭皇後與郭老夫人擔心他們在外吃不飽,穿不暖,沒人伺候會受委屈,特地準備了許多吃穿住用行方麵的東西讓他倆收入空間,看那分量,都夠他們坐吃山空好幾年了。
其實,薑蟬與郭小舅是拒絕的,憑他們的本事哪裏弄不來吃的,再說,跟隨的親衛跟宮人怎麽就不算伺候的人了?
所以,眼裏有濾鏡的時候,總是容易忽略很多東西。
他們兩撥人雖是一路同行,但做飯用餐卻不在一起,因為薑蟬不忌葷腥,隻求美味,而僧人們卻是茹素的。
雖然各做各的,但薑蟬這邊做了素餐,必定會送他們一份;而他們做了素齋或者尋了新鮮食材,也會送薑蟬這邊一份。彼此間各行其道,卻又互幫互助,倒也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