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冤獄恩旨贈封號 行枚卜絳簽選閣臣(二)
早朝已過,崇禎將四位閣臣留下,都賜了座,身邊隨侍的太監忙將捧著的黃龍緞袱,輕輕放在禦案上,褪去黃袱,露出一個精巧的紅木匣,用鑰匙打開木匣的銅鎖,撕開黃紙封條,裏麵赫然是一個密封的折子。崇禎從封套裏撕出一個素紙折本道:“刑部尚書薛貞密奏了議處胡監生的折子,依律定罪,以儆效尤,朕就準其所奏,不必再交九卿科道朝堂公議了。四位先生可先看看。”那太監忙將折子遞與黃立極,黃立極急忙接了抖抖地展看,旋即含笑傳與張瑞圖三人,三人心下早已惶恐,忙歪身伸頸地一齊看了,見刑部所議將胡煥猷革去功名,杖責五十,各各暗鬆了一口氣。崇禎見了,心中隱隱不快,抓起禦案上的一個折子道:“胡煥猷的折子先生們怕隻是耳聞,想必尚未寓目,拿去看看吧!”黃立極接了打開一看,見上麵王體的工筆楷密密麻麻,洋洋千餘言,“閣臣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李國普四人,身居揆席,漫無主持,揣摩意旨,專旨逢迎。甚至顧命之重臣,斃於詔諭;伯侯之爵,上公之尊,加於閹宦。”他惶恐地仰望一下崇禎,又低頭接看,“浙江、直隸各處建碑立祠,閣臣竟至撰文稱頌,宜亟行罷斥,並乞查督撫按院之倡議建生祠者。且聖上有旨,凡含冤諸臣之削奪牽連者,應複官即與複官,應起用即與起用,至今部院九卿科道,拖延阻隔,大違聖上體愛民之意,宜亟查閣臣辦事不力之罪……”直看得麵紅體冷,汗水不覺濕透了中衣,哀聲道:“皇上聖明,知臣等情非得已,專意施恩,格外體恤,老臣不勝感激涕零。然遭黃口孺子彈劾,臣為首輔,何以自安?臣年邁昏聵了,為存朝廷臉麵,已擬好乞退的疏本,望皇上恩準。”從懷中摸索出折子,雙手恭呈。
崇禎擺手道:“當今國事紛紜,東西未靖,東北建虜擾邊,西部流賊猖獗,實在是多事之秋,正賴卿等竭忠盡力。朕登基祚位不久,先生還當安心料理國事,不負朕心。先生舍得下朕,朕尚舍不下先生。求退的疏本不必呈上了,還由先生自存吧!”他看了看黃立極枯瘦的雙手不住抖動,緩聲道:“先生乃股肱之臣,品行德才如何,朕自有獨斷,豈為一鄉野腐儒左右?彈劾閣臣胡監生並非首倡,魏閹自縊阜城縣,即有戶部主事劉鼎卿上疏,朕以為不必一味糾纏往日的是非,便留中不發壓下了。朕也是一片苦心!”
“知臣者皇上也!”黃立極哭拜倒地,渾身顫抖。次輔張瑞圖含淚道:“知子莫若父。皇上此番話語都是洞徹微臣肺腑之言。當年魏逆依仗先帝寵信,取旨請詔易如反掌,臣等擬旨,一言不合其意,立命改擬,焉敢不從?魏逆虎狼之性,一觸即怒,數年來多少人遭他殘害,臣等若以生死抗爭,又能有什麽實效?臣等不得已周旋逢迎其間,力雖綿薄,但求略盡區區報國之心,仰不愧於君,下不愧於民。多少個日夜,臣等心行事,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其苦何以堪?哪裏是做什麽閣臣,分明是在打熬受罪!”
李國普附和道:“是呀!張相竟落了個驚悸症,有時心慌得極難忍受。”
崇禎問道:“召太醫診看過了?”
張瑞圖忙回道:“診過了。”
“怎麽?”
“太醫並無良藥良方,倒是也沒什麽大礙,調理靜養即可。”
崇禎點頭,望望施鳳來道:“施先生乃是當世的蘇秦、張儀,今日如何不發一言?難道在心齋麽?”四個閣臣之中,施鳳來言辭最為機辯,聽被問及,並不辯解,一舉象牙笏板道:“皇上麵諭廷訓,微臣哪敢心齋?臣等好生慚愧,當魏逆權勢熏之時,未能挺身而出,救朝廷於危難而兼濟下,又不能自請罷黜,虛位以待賢者,退歸林野,獨善其身,實在有負恩。萬歲不以此罪臣,臣更覺汗顏惶恐,難以居於朝堂,叩請皇上另選賢能料理閣務。”罷伏地叩頭,咚咚有聲。
崇禎看看李國普,李國普忙起身道:“微臣設身處地在想折子上的話,其實胡煥猷所言出於公心,持論倒也正大,並非無理。是臣等舉止失措以致生員議政,其錯不在胡監生而在臣等,伏請萬歲治臣之罪,法外施恩,寬恕胡煥猷。”
崇禎臉色一霽道:“都起來吧!朕明白你們的心思。朕登基未久,百廢待興,其最緊要者為邊患、民饑、財匱、朋黨,每件事情都覺棘手難辦。昨夜月食你們可曾看到?”
黃立極道:“臣等聽了。月食有期,自然之理,並不足畏。皇上不必掛懷。”
崇禎掃視四人一眼,感慨道:“不足畏?《易經》曰:上垂象,聖人則之。上不棄,以象示教,朕豈敢不放在心上?昨夜朕反躬自省,所得甚多。自古治國之道以敬恤民為第一要義,而其緊要處又在於用人、理財、靖亂、護民。先朝神宗爺在位四十八年,寬刑省罰,無為而治,與民休息,下太平,光宗爺與朕的兄長熹宗皇帝效法祖宗,一仍其舊,不料竟使奸佞有機可乘,逆賊魏忠賢結黨營私,擅殺專權,致使下隻知有魏閹,不知有皇帝。朕登基踐祚,除了魏閹,清算其黨,翻案平冤,以圖振作,但人心玩忽,諸事廢弛,竟成積習,官吏不知奉公辦事,人不畏法度,朝堂人滿為患,而山野卻多有遺賢。官吏貪鄙無能,隻知搜刮民脂,耗費國家錢糧。加派賦稅乃迫不得已,而有司卻敲骨吸髓中飽私囊。東西戰報頻仍,戰守之策毫無定謀,師老餉乏,了無成效。民窮而災荒不絕,官劣而法度敗壞,大臣畏懼讒言,不願實心任事,臣觀測風向,隻知一味追隨。吏治民生夷情邊備事事堪憂,若不痛加砭斥,激濁揚清,整飭綱紀,使官吏明是非,知廉恥,太平何日可望!”
黃立極麵色沉鬱,垂首:“皇上,臣身為首輔,失於調度,不能為君分憂,實在慚愧。臣年事也高了,精力不濟,還求皇上準臣歸養,以便會推閣臣,以光新政。”
崇禎莞爾一笑,喊著黃立極的表字道:“中五,不必多言。不是見到國事艱難怕了,想知難而退吧?朕還不想放你走,時候到了,朕自然會有旨意的。事出有因,不是你一人的過錯,不必自責不已。世人常,一朝子一朝臣,其實也不盡然,隻要實心任事,心裏有君有國,朕還是要用的,豈不聞用人惟舊麽?”
“東北建虜遠在關外,尚不成氣候;陝西、山西兩省不過幾個流民草寇,更不足慮,張相倒不會如此沒有膽色。”張瑞圖朝黃立極示意道。崇禎聽了,擺手道:“事情也未必如此簡單,不可不多加心。若不以為意,任其施為,一旦成燎原之勢,勢必要大費周折。自啟末年以來,陝西各地百姓造反,勢如狂瀾,屢剿不止,推究原因,罪在官而不在民。澄城縣等地原本偏僻,當地百姓老實本分,不會輕惹是非,遭遇大旱,賑災安撫自然要跟上,可是縣令張鬥耀胡作非為,橫征暴斂中飽私囊,上報隻是白蓮教、弘陽教煽惑,其實是百姓衣食無著,無奈從賊。倘若地方官以百姓之心為心,多加體恤,百姓便會安居樂業,不為生計所迫,斷不肯占山做賊造反的。東北之亂,當年若不誤殺覺昌安、塔克世父子,自然不會有努爾哈赤興兵作亂一事。朕正思慮命人到陝西專辦此事,以撫為主,盡早平定。遼東邊患朕一直焦灼在心,也要物色得力之人。隻是這幾日朕總在想昭雪冤獄的事,昨夜上示警,看來更應加速辦理了。朕意分作兩步,先命吏部從公酌議,開列蒙冤官員名單,死去的官員酌情追贈封號或蔭升子弟,消籍奪職的官員複官起用,仍在監禁的即刻開釋。然後由閣臣、吏部、刑部擬定逆黨名錄,頒布下,該殺的殺,該關的關,該免的免,決不姑息。”
施鳳來恭聲道:“皇上所言民變之事,實在是治本之論。應將聖慮曉諭大官員,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黃立極看了施鳳來一眼,附和道:“臣也是這個意思,打算回去將皇上這些旨意潤色成章,再請皇上過目,如無不可,便用廷寄發往各省,宣示大官吏。方才皇上剖析甚明,眼下選賢任能最為要務,不光是遼東、陝西兩地,下臣工莫不如此,才會振作士氣,更新氣象。辦理此事,臣請以閣臣為始。”
崇禎道:“大官吏才品各有長短,立身各有本末,用人之道,朕以為凡才必核,必以考績而定升遷罷黜,才可人盡其才,施其所長。此事不必急於這幾日,應當好生籌劃,等改元之後再行辦理。眼下已近年關,先將從前蒙冤落職的官員列個名單出來,逐個甄別,盡早昭雪,也好教與此有幹係的人過個喜年。”
李國普為難道:“過幾日即是皇上的萬壽聖節了,臣等也想早呈禦覽,盡快了結,為皇上賀壽。隻是蒙冤官員名單好列,逆黨名錄牽涉極廣,一時怕是難以斟酌,若株連過甚,下官職將會為之一空,若詳加挑揀開脫,又恐疏漏過甚,失之公允,不足以堵下人之口。”
崇禎麵色一寒,肅聲道:“此事關係甚大,下萬民莫不觀望,寧早勿晚,寧嚴勿寬,寧猛勿緩。案子早一日了結,大臣工自然早一日安心。”本待還要申斥一番,瞥見王承恩在門外閃過,便改口道:“朕敬法祖,上才會有所警示。你們下去擬個本章上來,朕再召對。”
四位閣臣依次退下,王承恩急忙進來回稟,崇禎命他帶黃宗羲到東暖閣。
咫尺顏,黃宗羲垂首跪地。
崇禎道:“黃孝子,年關已近,你還沒走?”
黃宗羲叩頭道:“民尚有事沒有辦完。”
“還是為父仇麽?當日你錐刺許顯純等人,心頭之恨還沒解?”
黃宗羲垂淚道:“聖人:名不正則言不順。當日在東嶽廟,宗羲激於義憤,不計國家法度,手執利錐,怒刺奸賊,幸賴皇上聖明,體恤民下情,不以為狂悖。民幸甚,下幸甚!自此以後,民日夜引頸觀望,側耳靜聆,焦待沛然雨甘霖,已有旬日矣!如今下人盡知先父含冤而死,卻不見皇上恩詔朝廷明文,民豈可離京?又如何向下交代?如今將近年關,民家中尚有祖父不能歸養盡孝,而父冤昭雪無期,每一思及,痛徹心扉。前日接祖父手書,囑宗羲勿念家鄉,專心父仇,父仇一日不報,冤獄一日不申,宗羲不必回鄉。”
崇禎聽了,心中似有同感,點頭道:“朕當日在驢市胡同曾明言給你個交代,自然不會寒了忠臣後人的心,更不想寒了下人的心,教今後沒有了忠臣孝子,世人無所取法。朕聽你一直留寓京師,又聯絡了一些忠臣之後。那日本待與你詳談,不想被李實攪擾了。如今首惡已去,冤獄次第將要平反昭雪,朕想聽聽下邊有什麽道?你可據實奏上,不必遲疑多慮。”
黃宗羲略仰起頭,從懷中取出幾遝紙片,高舉過頂,哭奏道:“萬歲,民大鬧東嶽廟,引來無數知音,便有左副都禦史楊文儒之子楊之易、吏部都給事中魏孔時之子魏學濂、吏部文選員外郎周景文之子周茂蘭,刺血上書,並楊文儒獄中血書與民為父申冤的折子,祈萬歲過目。”
王承恩忙上前取了呈上,崇禎先取了楊文儒的遺折,又看了他死前的血書,字跡因血凝幹而模糊黯淡,筆畫卻如長槍大戟,想必當時血水淋漓,悲憤之情溢於紙外,“漣今死杖下矣,癡心報主,愚直仇人,久拚七尺,不複掛念。不為張儉逃亡,亦不為楊震仰藥,欲以性命歸之朝廷……雷霆雨露,莫非恩。仁義一生,死於詔獄,難言不得死所,何憾於,何怨於人?惟我身副憲臣,曾受顧命,孔子雲: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持此一念,終可以見先帝於在,對二祖十宗,皇後土,下萬世矣!大笑大笑還大笑,刀斫東風,於我何有哉!”
崇禎又將血書奏折翻看了,便覺兩眼酸澀,幾乎落淚,見黃宗羲跪地嗚咽,道:“黃孝子,忠臣孝子其情可憐,其勇可嘉,無奈冤獄已成,再難複原,朕已命閣臣商議此事,冤死的忠臣先行平反,再追贈官職,朕還要擇其顯要者親筆禦書製文,以示褒揚,你可放心。血書原非奏體,亦非國家太平之象,今後悉行禁止,不可再有。”
黃宗羲以頭觸地,額角流血道:“民叩謝恩,吾皇萬歲萬萬歲!民還有一個不情之請,叩請皇上恩典。”
“講來聽聽。”崇禎微微皺眉。
“皇上可還記得在驢市胡同詢問民有何心願未了,民以為隻是一個癡想?”黃宗羲仰頭道:“民想法與生員魏學濂不謀而合。”
崇禎輕輕一拍手中的折子,問道:“可是要朕將魏忠賢、許顯純等人的首級賜與你們,準你等聯合受害慘死諸臣的子孫,在北鎮撫司牢穴前哭奠拜祭?”
“皇上明鑒!民還要殺兩個人。”黃宗羲不顧額頭滲血,依然叩頭不已。
“哪兩個?”
“毒害家父的北鎮撫司獄卒葉谘、顏文仲。”
“好!朕答應你。隻是朕也要你答應一件事。”崇禎微笑著俯看黃宗羲,黃宗羲一挺胸膛決然道:“皇上既是恩準了民所請,漫一兩件事,不敢有辭,就是要民這顆項上人頭,也再所不惜,定會拱手敬獻。”
崇禎見他神色凜然,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不禁失笑道:“朕怎會要你的命?朕是要封你官職,命你為朕做事。”崇禎見他滿臉疑惑,似要出言叩問,搖手道:“朕知道你想不到,朕想賜你一道密旨,命你做下巡查使,沒有品級,沒有印信,沒有衙門,沒有隨從,代朕四處查訪,隨時密奏民情,做朕的耳目。”
黃宗羲道:“皇上有命,民感戴,本不該辭。隻是先朝沒有成例,怕不合規矩,有汙皇上令德。民也不想忝在特簡恩貢之列,辱沒先父一世英名,何況如此終非入仕正途。皇上正富於春秋,民自負胸中萬卷詩書,可搏金榜題名,自然會有許多的日子替皇上出力。一等父冤昭雪,民即扶柩南歸,守孝於鄉,定不忘皇上諭誨,寒窗秉燭,夜以繼日,以期三年之後魚躍龍門,不負浩蕩皇恩,也可免遭下物議。”
崇禎點頭:“起去吧!還是那句話,國家正當用人之際,好生讀書,將來替朕分憂辦事。”黃宗羲含淚而退。
吏部尚書房壯麗將會推朝臣的表章密呈上來,孟紹虞、錢龍錫、楊景辰、薛三省、來宗道、李標、王祚遠、蕭命官、周道登、劉鴻訓、房壯麗、曹思誠共十二人,崇禎看了,竟有錢龍錫、李標、周道登、劉鴻訓不曾謀麵,錢龍錫現在南京任上,李標、周道登、劉鴻訓落職在家,如何甄選?他將朱筆放下,閉目沉思,想起前日黃立極乞休陛辭的神情。黃立極加贈太保榮銜,蔭其子為尚寶司丞,命三百兵丁護送,準用驛站的馬匹,退歸故裏。黃立極竟舉薦不出一人,隻朝臣無人不在黨,實在左右為難,流品難分高下。崇禎起身踱步多時,心下仍覺躑躅,選用閣臣破除阿黨,打爛門戶為上,而破除阿黨,打爛門戶當先考核他們有何關聯過節,但時日不多,改元之年在即,言官們又紛紛上疏催促,實在不可再耽擱了。忽然間,竟想到了萬曆朝掌吏部的孫丕揚,暗忖道:他創製的掣簽法用心可謂良苦,將人才選用一股腦兒交給冰冷冷的竹簽,何人入閣辦差,全憑各自的造化。若能得人,自是意,不然也可免受不知人之譏,觀其後效而選用,不愁選不到幹練之才。
欽監奏報的黃道吉日為臘月二十三,正是年,京城已有了年味兒,百姓們忙著買灶糖、香表、紙錢,恭送灶王升,一派喜氣。
黎明時分,錦衣衛衣甲鮮明,手持儀仗鹵薄,從丹陛直排到奉門外,文武百官整齊穿戴著朝會禮服,自左右掖門魚貫而入,在丹墀下分列東西。崇禎高坐在乾清宮金漆九龍寶座上,親筆將一幹人的名字寫在大紅灑金澄泥箋上,搓成丸,放入禦案上的短頸金瓶內,下丹墀,出大殿,在乾清宮前的露台上焚香拜,行過四拜叩頭禮後,默默祝禱一番。施鳳來、張瑞圖、李國普率領百官依次排列,崇禎環視群臣,抬頭望望有幾絲陰霾的色,對著露台兩側的兩座石台凝視。群臣的目光一齊隨著崇禎而動,東西石台上各設有一座鎏金銅亭,名為江山社稷金殿,又叫金亭子。金殿深廣各一間,每麵安設四扇隔扇門,重簷飛翹,上層簷為圓形攢尖,上安寶頂。群臣暗自揣測皇上的心思,竊竊私語。片刻,崇禎回轉頭來朝群臣道:“朕受命於,選用閣臣亦當從意。”儀禮司讚禮官誦道:“枚卜大典開始。請陛下取箸。”崇禎取過王承恩獻上的一雙銀箸,向寶案上的金瓶伸去。群臣一下子靜了下來,無數的目光齊齊地盯在那雙銀箸上,八個在場候選的朝臣更是目不轉睛,心頭狂跳不止,盼望著借著銀箸之力入閣拜相,平步青雲。
崇禎夾出一個絳色紙丸,放在身後司禮監太監王永祚捧著的銀碗裏,吏科都給事中魏照秉心拈開高聲唱名:“南京吏部侍郎錢龍錫――”崇禎微笑著又夾出一個紙丸,“禮部右侍郎李標――”崇禎心頭詫異,竟都是不在京師的,將銀箸在金瓶中深深探入,連攪幾下,將一個紙丸牢牢夾住,“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來宗道――”崇禎聽了,略鬆了口氣,伸手再夾。“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楊景辰、禮部尚書周道登、少詹事劉鴻訓――”崇禎看看跪在眼前的來宗道、楊景辰二人,暗忖閣臣已有九位,便想湊足十全之數,又從瓶中夾出一個,不料剛剛放在銀碗之中,陡來一陣旋風,竟將紙丸高高吹起,飄飄搖搖向眾人頭上落下來。崇禎大驚,忙喊道:“仔細不可失了!”眾人不眨眼地盯著那紙丸在風中不住價亂轉,堪堪落下,又是一陣風來,刮起一股沙塵,吹得眾人睜不開眼睛,待將眼睛睜開,紙丸早已不見了蹤影。孟紹虞、薛三省、王祚遠、蕭命官、房壯麗、曹思誠六人如同冷水澆頭,麵色登時一齊慘白。